它不致命,却一点点地侵蚀着政权的公信力,消耗着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信任。
林纾的内心,没有丝毫的轻视。
他反而感到一种更加沉重的责任感。如果说,侦破孙宏富案,是守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空作战”,那么处理眼前这个案子,就是守卫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阵地防守”。两种战斗,同样重要。
他放下卷宗,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然后拉过自己的工作笔记本,拧开了那支跟随他多年的钢笔。
经过半天的沉淀,他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
他在笔记本干净的一页上,郑重地写下了“农机补贴案”五个字,并在下面拉出了一条线。
然后,他开始逐条记录下自己的初步判断和需要核查的重点:
1. 核心环节: 乡镇农机站的审批权与农业合作社的申报权是关键。补贴款项从下发到农民手中,这两处是必经之路,也是最容易“雁过拔毛”的地方。
2. 核心人物: 重点排查各涉事农机站的站长、主管财务的会计,以及合作社的负责人。调查他们的个人银行账户、消费习惯,以及直系亲属名下有无异常资产。
3. 资金疑点: 那些被拆分的、流入私人账户的补贴款,最终流向了哪里?是用于个人挥霍,还是汇集起来流向了更上层的“保护伞”?需要资金流向分析。
4. 取证方向: 突破口很可能在最底层的农民身上。寻找那些申请了补贴但并未足额拿到,或者根本不知情的农户,进行外围取证。他们的证言,是最直接的证据。
写完最后一点,林纾停下笔,看着自己笔记本上条理分明的字迹,他的眼神,再次恢复了那种猎人盯住猎物般的专注与锐利。
对于他而言,案件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已破”和“未破”的区别。
接下来的几天,林纾便立刻进入了高度专注的“战斗”状态。他首先拨通了市农业主管部门一位老熟人的电话——政策法规科的老张,一个年近五十、在农业系统干了一辈子的“活字典”。
电话那头,老张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带着点慢悠悠的腔调:“林支队啊,稀客稀客!怎么着,孙宏富那案子忙完了,有空关心我们农业上的事了?”
“张科长,你就别拿我开涮了。”林纾笑了笑,语气却很直接,“我这儿有个案子,需要你们那边支持一下。我想调阅一下近三年,丰山镇、红星乡这两个地方,所有关于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文件原文,以及每一笔补贴款项的具体发放记录,越详细越好,最好能有原始的申领人签字单据。”
电话那头的键盘敲击声停顿了一下,老张的语气也严肃了起来:“又是这两个地方?行,我明白了。都是些蛀虫!官方流程你让人跑一下,我这边给你开绿灯,尽快把东西给你理出来。”
老张口中的“又”,让林纾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信息。看来,这种“雁过拔毛”的现象,在主管部门那里早已不是秘密,只是苦于没有确凿的刑事证据,一直无法深入罢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纾的办公室,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档案室。
农业主管部门送来的资料,堆了满满两大箱。箱子里,是厚厚的、用牛皮筋捆扎起来的纸质文件。陈年的纸张泛着微黄,散发出一股混合着墨香和尘土的特殊气味。与这些“古老”的案卷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个U盘,里面储存着所有电子化的报表和数据。
林纾将自己完全“埋”进了这些故纸堆和电子表格里。
他先是将那厚达数百页的政策文件仔仔细细地研读了一遍,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将补贴的发放条件、审批流程、监管责任等关键条款,一条条勾画出来。他必须先成为半个“农业专家”,才能从那些纷繁复杂的流程中,找到可能被钻的漏洞。
然后,真正枯燥而繁重的工作开始了。
他将打印出来的案件材料——那些合作社的申报信息,和电脑屏幕上农业主管部门的官方发放记录,进行逐项交叉比对。
办公室里安静极了,只剩下他翻动纸张时“哗啦啦”的声响,和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发出的、富有节奏感的“嗒嗒”声。
他的工作,就像是在一片巨大的、看似毫无规律的沙漠里,寻找一粒特定的沙子。
他对比着每一个申领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申报的农机型号、补贴金额……
“王家村,李大山,申报东方红LY-1104型拖拉机一台,补贴款三万四千元……官方记录,已发放。报案材料,李大山表示只拿到两万元,被告知‘一万四是手续费和税点’。”
“丰山镇,宏光合作社,集体申领插秧机五台,补贴款十二万元……官方记录,已发放。合作社账目显示,入账十万元,另有两万计入‘招待费’。”
……
一个个名字,一串串数字,在他的眼前流过。起初,它们只是冰冷的数据,但慢慢地,林纾的脑海中,开始浮现出一张张黝黑、朴实的脸庞。他仿佛能看到他们揣着希望、递交申请时的期盼,也能想象到他们拿到被克扣后的补贴款时,那种敢怒不敢言的无奈。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人心向背的战争。林纾知道,他指尖每一次的敲击,翻过的每一页文件,都可能为那些沉默的受害者,寻回一丝公道。
时间在高度的专注中悄然流逝。
当他再次抬起头时,才发现窗外的天色已经有些昏暗,而自己的脖颈和后背,早已僵硬得如同石块。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到窗边。
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和文字,已经酸涩不堪。他闭上眼,按照上学时学来的方法,认真地做了一遍眼保健操,用指节按压着睛明穴、太阳穴……
做完操,他睁开眼,眺望着远方。
比对工作繁琐而耗神,需要极大的耐心。
他很快就发现,跨乡镇申领,使用的农机发票照片,居然是同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