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兰院,书房。
齐桂请完脉后,留下了三个方子,夏有米将其依次摆在书案上,陷入沉思。
第一张是原方。
是齐桂师兄研制的吊命神药,他虽不是照抄,但从前手脚利索,经常帮着抓药,记下了基本步骤。
且齐桂也有一定的钻研精神,他尝试复刻和改良,希望免去某些强烈的副作用。
可刚理出头绪,就被师兄们发现。他们使了手段让他断腿断手,再不能留军营。
若不是夏戟给活路,他没了亲人再无法行医,早就一了百了了。
后来,他在府上遇见一个小男孩,跟他很像,还鼓励齐桂振作。
说有人害他,但夺不走他的学识。
为此,
也为那点虚无的可能。他开始练习左手诊脉,重新支银子把医术和工具买齐全。夏戟知道了,没要他归还银子,说往后看病相抵便是。
齐桂感觉日子比幼时学医还要好,那几个少年开始习武,总会来找他。给他说起新鲜事,说些少年心思,连谁让小姐多吃半碗饭都能拿出来比较。
那些说不出口的幸福,默默滋养着齐桂内心,他开始有精力研究医术。
只是,
这张原方再也不敢想。
不过,如今形势不同,他为了把犯傻的几人捞出来,不得不开始琢磨。
以他如今的学识,能轻易破解药方的漏洞,甚至,给一些实验的机会,齐桂有自信改良一番。
也是在牢中被人牵线,他才知道贵人一直在找药方。
还是能决定被关押者能否出来的那一方势力,如果,如果小姐没找他,只怕自己会铤而走险。可是,那样就对不起夏大人。不到万不得已,齐桂不想做出伤害恩人的事情。
第二张方子是改良方。
也就是针对原方漏洞,齐桂做出的改良调整。
不过,除了他天赋高,还有足量药材供给外,夏有米稍微掺和了一手。她直接找出了原文中,齐桂改良过的最终版,将其原封不动提前五年问世。
因为这个药相当关键,书中有描写淳于怀有多重视,会亲自过问从民间捡来的一个便宜神医。
书中虽然不再叫齐桂。
但,仔细归纳时间线,
新帝登基后直接冒头,那会儿就已拿出成熟的技术。
夏府,在她入了四皇子后宅时便七零八落了,曾收容的人分散到各处。
以淳于怀的医疗布局,加上井四是齐桂亲子,不难推测他们走到一起。
一个想要成熟的药方,还要救仪妃。另一个,想要井四活着。
三年,先研制针对仪妃身子的药方。
再给两年时间,在夏有米进冷宫时,成熟的改良版方子完成。
井四之所以是最后一个被杀害,并不是淳于怀强迫症要按照名字顺序。而是,他答应另一个人要把井四再留一会儿。
只是,恰巧命中了夏有米的临界点,彼此在扭曲情感中疯魔。
此前,
拿到药方,实验顺利的皇帝淳于怀,做了跟他父皇一样的事,把研制的医者送入土。
他是无法忍受井四活着,既然如此,为免被齐桂怨恨在药方中动手脚。
不如,
在杀儿前先送父亲。
他比父皇聪明的是,在杀人前先把他榨干了。
不仅行医的所有经验被留下来,还帮着淳于怀培育出了不少可用之才。最后,被自己选的人才一人一味药弄死。
这次,当然不会轻易就交出去。
这第三张方子,自然就是针对仪妃身子的药。
不过,
尚且对仪妃病症不熟悉的齐桂,即便受到小姐嫁妆里古籍方子的点拨,迅速领悟出来其中关窍,少走了好几年弯路。
可还是很不安。
他在针对其中两味珍稀药材的使用剂量犹豫。
若是仪妃病急,等不及他辨认出精确的结果,偏差便会致命。
齐桂惶恐的地方正是这处,他跟小姐明面上商量的只是为了仪妃考虑,希望能治好她从而解放出四名被牵连的护卫。
可,这个方子稍有不慎,就会破开吊命之效,让仪妃无法拖着病体等待改良,情绪上受点刺激就走得神不知鬼不觉。
偏偏小姐还要自己把这个后果跟上头说清楚。
齐桂压力巨大,完全看不懂小姐的真正心思。
但从直觉出发,齐桂不认为小姐是为了救人。可究竟怎么保证气到对方病发,又是齐桂所想不明白的,他只能照做。
......
前脚,淳于怀带着好心情从夏府离开。
后脚,宫内仪妃的病情开始加重,还连夜把消息传递给了负责药方的齐桂这。
说其中没关联,对仪妃颇有了解,作为原书中被针对得第二狠的夏有米不信。
第一狠是舒嬿。
仪妃在儿子面前装得好,他们知她有些难缠,但一切都有理由。母妃只是心情不好,只是看不惯不规矩之人,只是为后院好。
可,亲身经历过仪妃摧残的女子,才知道她是心理变态。
会因为儿子对谁好一点,就难受,会感到心间郁气重重。除了药物的副作用,仪妃被各路神仙治了这么多年,一个没痊愈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心态放不平。
放不下小儿造成的伤害,对他不闻不问,甚至故意毁坏。
放不下大儿的关注,就对他的女人发泄。
进宫后,加之有夏戟那一层仇恨在身上,夏有米常年被太后教去立规矩体罚。
逼她吃坏掉的食物,扎她的脚心,常年跪着就是一整宿。
太后深谙儿子秉性,在他们争斗时提点,让他朝夏氏还念着护卫才不接纳他。有异心的女子终归非怀柔手段能驯服得住。
那会,夏有米被太后用井四的性命吊着,若是敢说出去,就立刻让他们陪葬。
这一头看见真的不肯就范,即便查到太后用那护卫胁迫。
淳于怀也难生怜惜,明明,求他就行了。
让那两个护卫死就能解脱。
可,所有麻绳纠缠,直到最终了结井四,失去牵制手段,太后才肯移开视线。
此时,守孝期过去,后宫开始争奇斗艳。
太后常都有新花样,蹦跶得比谁都精神。
直到,
皇后舒嬿临终前说,太后是如何对她的,又怀着对他们怎样的念头。才终于让淳于怀对太后产生芥蒂,送她去行宫养老,再也没有回过京城。
此后,
郗怀帝的子嗣才开始一个接一个,可凋零的花不会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