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刻意的安排,让他感觉到这个国家已经在各个方面收紧控制了。
那些看不见的绞索,他已经真正感受到了。
季宇宁有着前世的记忆,再加上这一世20年好莱坞的电影生涯,他对好莱坞已经是非常了解了,可以说了解到骨子里了。
如果说好莱坞拍电影就可以自由自在,那就是睁着眼睛胡说八道了。
他突然想到前世就在明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有一部北美的影片《大象》,既拿到了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棕榈奖,又拿到了最佳导演奖。
这部反映90年代真实的校园枪击案的带有纪实性的影片,当年却在好莱坞视若无睹。
在2004年几乎所有的北美电影奖项或者电影节上,都没有这部电影的身影。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对这部电影视而不见。
这才是真正的好莱坞呢。
北美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外部,而在于其内部。
比如它的不同种族族裔之间的歧视问题。尤其是黑人和白人之间的隔阂,这是永远也不能弥补的。
和它类似的,就是90年代初的毛熊,毛熊的解体,有很多原因,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主体民族的比例,只占到一半儿。
当诸多内外因素叠加起来的时候,毛熊的结局,就是万劫不复。
其实北美也一样。
当去年9月份那件事发生之后,北美也在考虑自己内部的硬伤,所以今年的奥斯卡奖,影帝影后全都给了黑人。
这个国家除了种族问题,还有一个同样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是它的枪支管理问题。
在这个国家,不仅不可能禁枪,而且甚至就连这方面的话题都不能多提。
所以,前世在明年诞生的那部以反映北美真实的校园枪击案为主题的电影《大象》,在北美社会就被漠视了。
但小季同志很想在这个时候,揭一揭这块伤疤。
所以这部电影《大象》对他来讲,倒是一个机会。
前世,这部电影《大象》,拍摄的很快,前后只用了20天,只使用一台摄影机,没有拍摄提纲和剧本,演员大部分是拍摄地波特兰当地的高中生,对话都是学生们临时准备的,导演范.桑特要求学生们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塑造角色,片中的孩子们基本都没有表演经验,他们在剧中使用的名字是真名。
范.桑特最初想为网络电视台拍一部发生在1999年北美丹佛郊区科伦拜恩中学的枪击案的片子,但是主管人员对在电视上展示暴力表现出了担心。后来hbo电视台与其签约决定拍一部以事实为基础进行虚构的影片。所以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其中很多细节都来自科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影片的名称参考了1989年bbc制作的关于北爱尔兰暴力内容的同名电影《象》。
这部电影的名字,之所以叫做《大象》,一方面是因为西方有一句谚语,叫“房间里的大象”,也就是很多社会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很多人视而不见。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
还有一方面,这部电影中的大象,也指青春期的大象,暴躁易怒,反复无常,看着很乖,很老实的样子,当它们发作的时候,破坏力却是惊人的。同样的,青春期的那些北美的中学生,当他们的情绪无法宣泄的时候,而且他们又能够很容易的拿到枪,那最后的后果,就跟大象的破坏力一样。
而这部电影的拍摄风格,也是走纯纪实式的路子,跟季宇宁此前拍过的华语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以及《秋菊打官司》是一个路数。
对于季宇宁来讲,最关键的是,这种电影拍起来很快。他不需要考虑耗费太多的时间。
3月底的时候,这部电影《大象》就开始筹备。
4月中旬,这部电影就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一所高中开机了。
季宇宁同样没有拍摄提纲和剧本。
而所有演员中,只有两位是专业演员,其他的,都是业余演员。就是由该校的同学和老师来扮演。
电影的结构,仍然是那种多线叙事结构,镜头语言仍然是极简的纪实性风格。
他拍的同样很快,只用了16天的时间就拍完了。
后期制作的时候,他旗下的媒体也开始宣传,他以1999年丹佛哥伦拜恩中学枪击案事件作为原型,拍了一部纪实性的影片。
这样,北美其他的制片公司以及电视台,就不再重复拍摄这部电影中的题材了。
那位范桑特导演,也转向了其他项目。他此时并不知道,他这辈子唯一拿过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一部影片,被那位好莱坞的国王轻轻松松的拿走了。
而小季同志就等着明年参加戛纳电影节了。这部电影《大象》,除了入围过2003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了两项重磅大奖之外,还入围过当年的法国凯撒奖,但没获奖。
明年的戛纳电影节算是一个捡漏的机会,能够同时获得金棕榈奖和最佳导演奖,在戛纳电影节历史上,好像除了这部电影《大象》,就只有1991年科恩兄弟的那部《巴顿芬克》了。而科恩兄弟的那部影片,除了这两个重磅大奖,还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奖。
那部《巴顿芬克》,也同样是影射北美和好莱坞的问题的,戛纳电影节就喜欢这个调调儿。
5月31日,第17届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在韩国的汉城举行。
这届世界杯,算是韩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联合主办的,两个国家各出10个体育场,作为比赛场地。
本届世界杯的开幕式是在汉城举行。而最后的冠亚军决战,则是在日本的横滨。
开幕式上,演奏了本届世界杯唯一的国际足联官方指定主题曲《Anthem》(《足球圣歌》)。
这和前世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这首《足球圣歌》的作者换成了季宇宁。
这是季宇宁第2次薅范吉利斯的羊毛了,他第1次薅羊毛,是范吉利斯的那首《1492征服天堂》。
这次,他是应国际足联的邀请,为本届世界杯创作主题曲。
毕竟这是世界杯第1次来到亚洲,所以他想不出推辞的理由。尽管他对韩国和日本都很不感冒。另外这届世界杯上,国家队也进入了决赛阶段。
这也是他第4次为世界杯开幕式创作主题歌或者主题曲。
无论是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的那首《最后的莫西干人》乐曲,还是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上的《意大利之夏》,亦或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的那首《生命之杯》,都成了当时的那届世界杯的一个永远的象征。
这届世界杯开幕式上演奏的是这首《足球圣歌》的交响乐版,极为恢弘和大气,尽显足球的激情和魅力。
而这首乐曲在世界杯期间的宣传推广,更多的是另外一个版本,也就是它的电子乐版。
前世小季同志听过的,也是这支曲子的电子乐版。
电子乐版更激动人心。所以这支曲子前世也是众多足球节目的背景音乐。
还没有任何一支关于足球的曲子,能超过这首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