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陛下现如今正在气头上呢,奴才们无旨意又不能擅自前往龙首宫。
只能请王爷多劝劝陛下,以免气大伤身,伤了龙体啊。”
朱煇一边大步流星的向着御书房走去,一边低声问道:“谁惹陛下了?”
“还不是外邦胡人闹得,奴才不便多说,王爷请吧。”
朱煇一进御书房就看见正德帝背对着自己,双手撑在桌子上一言不发。
“臣弟参见陛下!”
听到朱煇的声音,正德帝转过身来,脸上带着莫名的笑意,也不说话,指了指一旁早就准备好的绣凳,让朱煇入座,又命宫女上茶。
正德帝从桌子上抽出一份折子扔给朱煇,朱煇接住打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封准噶尔大汗发来的折子,或者说是勒索信。
信里的大概意思是说愿意与大明修好,但大明必须承认准噶尔建立汗国,并且要每年支付一百万石的粮食,作为准噶尔为大明戍守西域的谢礼。
甚至这折子里还明里暗里的表示,有人在联络他们要一同对付大明。言语之中满是威胁之意。
正德帝端起茶盏抿了口,润了润唇齿,开口笑道:“老四,朕长的很像好欺负的样子吗?”
朱煇连忙摇头,开玩笑!自家大哥可是深得孔圣人抡语真传,能徒手展示“仁”的存在。
“从来都是朕抢别人的份,今天倒是头一次见到有人敢勒索朕的!老四,在京里待闷了没有,想不想带点人出去散散心?”
朱煇连忙起身:“准噶尔冒犯皇兄天威,弟愿领兵讨伐!”
正德帝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吩咐一旁的太监:“你去一趟礼部,将有关准噶尔人口、兵力、产出的相关典籍全部调过来。
老四,朕要你这一仗全胜,万万不可失了本朝之威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今夜你便陪朕在御书房里睡吧。看过这些典籍后,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给朕。”
大明现如今两征朝鲜抗倭,克缅甸、收吕宋、复东瀛,几乎是一种全胜的姿态。
军威也日盛,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吃败仗。
四方部落国度受天灾影响严重,都对大明虎视眈眈,只是碍于实力不敢显露。
若是单打独斗,大明可以轻易碾压任何一方。但怕就怕四处起火。
国内也正是全国推行清查人口、田亩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一但失去了军队绝对武力的威慑,四方群起而攻之,那先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所以正德帝想要再给大明的军威添上一把火。也是借这个机会,看看能否引动暗处的老鼠。
不多时,几册被整理好的书本便被呈在木盘上送了过来。
“嗯?这么少?”
“回陛下,准噶尔本就是本朝所败的瓦剌支部,人口有限,虽甚为骁勇,却地处荒凉所在。因此调查情报之时便并未太过重视。”
正德帝同朱煇便开始查看起了准噶尔的情报,一看一个不吱声。
人口不足百万,可战之兵最多不过五万。且装备简陋,与罗刹国、旧元庭、叶尔羌汗国都有摩擦,说白了四面皆敌。
撑死了能拿出来两万人抵抗大明的肘击。
这样的国力兵力,你敢勒索朕?!!
正德帝一时间不知道该怀疑准噶尔大汗的脑子,还是该怀疑书上记录的信息真实性。
“王大伴,你跑一趟薛……算了。你再去礼部,把凡是有关准噶尔记录的典籍书册通通拿过来。
另外,派人去查一查草原方面的消息,既然是瓦剌残部,那就一定会有相关的记录在。”
正德帝再一次怀念薛虹在京的时光,有问题需要查资料,直接一个人肉搜索。
哪里需要费这么大的力气。
一番忙碌后,最终证实了,准噶尔就是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刚刚立国不久的汗国。
准噶尔之所以名气大,那是因为他是距离华夏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灭族。不是因为他有多强。
根据清实录以及康熙朝满文奏折朱批全译,康熙出动了三十万(实际十五万人),打了准噶尔整整两年,被准噶尔八千人拖住了。直到康熙去世都未能建功。
这能说明准噶尔强吗??只能说明康熙点将失误,战略失误。
甚至康熙都被准噶尔搞的魔怔了,后期甚至玩起了诅咒,希望可以将准噶尔的国王诅咒死。
更搞笑的是,康熙晚年甚至寄希望于道士李庆安的“仙术”,六丁六甲神法打败对方。
没有抹黑,算是正史,这事清朝自己可能觉得太抽象,太丢人了,所以本来都被抹掉了。
结果后人翻出来康熙时期的满文密折又给翻译出来,公之于众了。
康熙甚至修改了部分历史,掩盖第一次远征西藏的失败,但凡来过,必留痕,孤史不证。
这段历史最终还是被后人给还原了出来。
大怂有个宋钦宗,以六甲神兵对抗金军。
大清有个康熙帝,也用六甲神兵对抗准噶尔。
这一波属于是新版本致敬老版本了。
只能说搞抽象康熙确实有一套,但这并不能证明准噶尔有多强,只能证明清朝初期内部问题多,对外战争羸弱。
准噶尔有火器不假,都是淘汰了快一百年的老货,远不如清朝的火器。而且准噶尔四面树敌,难以全面抵抗清朝的进攻。
在人口、军队人数、后勤能力、装备、情报全方位碾压准噶尔的情况下,康熙被人家磨的精神失常。
还能说啥?指挥能力弱呗!
准噶尔被吹成了一个大的汗国,可但凡动脑子想一想也知道,一个人口不到百万的国家,再大他能大到哪里去?
至于后世营销号所谓的准噶尔统治范围大……他一个游牧民族出身,统治地区三分一是大沙漠,剩下的地方也干旱严重。
为啥不往水土丰茂的地方跑嘞?是不喜欢吗??还是仁义,把好地方留给友好邻邦??
说白了不就是tm打不过嘛!!!
至于什么中亚霸主,那都是吹出来的战绩。
朱煇看过了所有有关于准噶尔的信息后,当即起身道:“皇兄只需给弟三千骑兵,一万蒙骑。必可剿灭准噶尔扰军,扬我大明国威!!”
就准噶尔这个接壤的版图,豁出去老命能集结出来三万人和大明对掏,那都算朱煇看的起他。
在绝对的装备优势下,一万打三万!朱煇有这个自信!
至于为什么要带蒙骑?
一来,是给蒙骑一个立功,融入朝堂的机会。
二来,准噶尔那破地方,狗都不如,一般人还真不好找路。这时候就得有请专业人士了。
汉人找不到你们藏哪?你们老表难道还找不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