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卫气篇第五十二(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帝这人好奇心特重,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对岐伯说:“岐伯啊,我最近老琢磨着咱身体里那些气的事儿,你给我好好讲讲啥是气街呗。”

岐伯一听,乐了,清了清嗓子说道:“黄帝啊,这气街的学问可大了去了。咱身体里的气啊,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它们在身体里跑来跑去,各有各的通道,这通道就是气街。你瞧,胸有胸的气街,腹有腹的气街,头有头的气街,腿上呢,也有腿上的气街。”

黄帝眼睛睁得老大,赶紧追问:“岐伯,你快说说,这气在不同地方,都咋个走法,又咋个停下来呢?”

岐伯笑着说:“先来说说这气在头的情况。这气要是跑到头上去了,就像一群小精灵跑到了脑袋这个大城堡里,最后会停在脑这儿。为啥停在脑呢?这脑就好比是身体的总指挥中心,气到这儿来,是给总指挥送消息,顺便接受总指挥的调配。你想啊,脑袋里每天要处理多少事儿,思考问题、指挥身体动作等等,都得靠气来帮忙运作。要是气在脑袋这儿出了问题,就好比城堡里的通信兵迷路了,那可就乱套了,人可能就会出现头痛、头晕这些症状。”

黄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气在胸呢,是啥情况?”

岐伯接着讲:“气在胸的时候啊,就像一群小精灵在胸部这个广阔的平原上玩耍。它们最后会停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膺,也就是咱们胸口前面这块儿,还有一个是背腧,就是后背那些和脏腑对应的穴位。这就好比胸部有两个重要的根据地,气跑到这儿,就像找到了组织。气在胸,对咱们呼吸、心跳这些重要活动可关键了。要是气在这儿出了岔子,那呼吸可能就不顺畅,胸口闷得慌,就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为啥要停在膺和背腧呢?膺这块儿离心脏、肺这些重要器官近,气到这儿能给它们提供能量,保证它们正常工作。背腧呢,就像身体内部脏腑和外界沟通的小窗口,气通过这儿能调节脏腑的功能,让它们配合得更默契。”

黄帝紧接着问:“那气在腹又是咋回事儿呢?”

岐伯说道:“气在腹的时候啊,就像小精灵们跑到了肚子这个大仓库里。它们会停在背腧,还有冲脉,以及肚脐左右两边的动脉那儿。这背腧在肚子这儿的作用和胸部差不多,还是调节脏腑功能。冲脉呢,可是身体里一条非常重要的经脉,就像一条超级高速公路,气在这条路上跑得可快了,能把营养物质和能量快速送到身体各个需要的地方。肚脐左右两边的动脉,就像两个小泵站,能把气储存起来,也能把气输送到周围的组织。气在肚子里要是出问题了,那麻烦可就大了,可能会肚子疼、肚子胀,就像仓库里东西堆得乱七八糟,都堵住了。比如说吃坏了肚子,或者肚子着凉了,气在肚子里就会捣乱,让人难受得直打滚。”

黄帝又好奇地问:“那气在腿上呢,岐伯你快讲讲。”

岐伯说:“气在胫,也就是腿上的时候啊,就像小精灵们在腿这条大道上溜达。它们最后会停在气街和承山以及脚踝往上这一片地方。气街在腿这儿,就像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气到这儿可以歇歇脚,然后再往周围分配。承山呢,就在小腿肚子后面,这个地方就像一个能量补给站,能给气补充能量,让气更有劲儿地在腿上跑来跑去。脚踝往上这片区域,也能帮助调节气在腿上的运行。要是气在腿上不顺畅,人走路可能就一瘸一拐的,感觉腿上没力气,就像腿上绑了个大石头,迈不开步子。”

黄帝听完,恍然大悟,说:“岐伯啊,这气街的事儿还真是有趣又复杂。那要是气在这些地方出了问题,咋治呢?”

岐伯嘿嘿一笑,说:“黄帝,这治病啊,咱得用毫针。用毫针的时候,可得讲究技巧。首先得在穴位那儿按一会儿,而且要按久一点,按到啥程度呢?按到你感觉手下有反应了,就像穴位在跟你打招呼似的,这时候再下针。这就好比你要进一个屋子,得先敲门,等屋里人答应了,你再进去。”

黄帝又问:“岐伯,用这毫针能治啥病呢?”

岐伯说:“这毫针能治的病可不少呢。像头痛、头晕,人晕晕乎乎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还有仆,就是突然晕倒,这可吓人了;肚子疼,那滋味儿可不好受,就像肚子里有个小怪兽在捣乱;中满暴胀,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跟个气球似的;以及有新积,就是身体里突然长了些不该长的东西。”

黄帝接着问:“岐伯,这些病都能用毫针治好吗?有没有啥区别呀?”

岐伯点点头,认真说道:“黄帝,这病能不能治好,还真有点讲究。像那种疼痛会移动的病症,就比较容易治好。你想啊,这疼痛会跑,说明气虽然有点乱,但还没完全‘赖’在一个地方不走,还能活动。就好比一群调皮的孩子,虽然在教室里捣乱,但还能被老师哄着乖乖听话。咱们用毫针刺激穴位,引导气的运行,就能把它们理顺,疼痛也就跟着消失啦。”

黄帝好奇地问:“那要是积不痛呢,为啥就难治好呢?”

岐伯皱了皱眉头,解释道:“积不痛的情况就棘手多了。这‘积’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些坏东西,慢慢地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顽固堡垒’。它不疼,说明这些坏东西已经在那儿扎根了,和周围的组织‘纠缠’得很深,气都拿它没办法。就好比一群土匪占了山头,还修了坚固的工事,想要把他们赶走可不容易。咱们用毫针治疗的时候,就像派了一小队士兵去攻打这个‘土匪窝’,这些坏东西已经根深蒂固,毫针的力量想要一下子把它们清除掉,可就难上加难咯。需要咱们慢慢调理,多次治疗,一点点削弱它们的势力,才有可能把病治好。”

黄帝听了,不禁感叹道:“岐伯啊,没想到这小小的毫针,在治疗疾病上有这么大的学问,还得根据病症的不同来判断治疗的难易。那在具体治疗的时候,还有啥要注意的不?”

岐伯笑着说:“黄帝,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比如说,用毫针的时候,针刺的深度、角度都很关键。刺浅了,就像给穴位挠痒痒,起不到作用;刺深了,又可能伤到其他组织,那就麻烦大了。就像炒菜,盐放少了没味道,放多了又咸得没法吃。而且不同的穴位,适合的针刺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穴位适合直刺,有的适合斜刺,这都得根据穴位的位置和病情来决定。”

黄帝又问:“岐伯,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用毫针治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区别呀?”

岐伯回答道:“黄帝,你问到点子上了。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体状况不一样,用毫针治疗自然也有区别。小孩子呢,身体就像刚发芽的小树苗,比较娇嫩。给小孩子用毫针,针刺的深度要浅一些,手法也要轻柔,就像给小树苗浇水,不能太猛,不然容易把小树苗冲倒。而且小孩子一般不太配合,所以治疗的时候得哄着点,让他们放松,别害怕。”

黄帝接着问:“那年轻人呢,他们身体强壮,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刺深点,力度大些?”

岐伯赶忙摆摆手,说道:“那可不行。年轻人虽然身体强壮,但也不能乱来。年轻人气血旺盛,经络通畅,针刺的时候,进针和出针的速度可以稍微快一点,但深度和力度还是要根据病情来。要是刺得太深、力度太大,反而可能会损伤气血,就像一辆跑得很快的车,突然急刹车,容易出故障。比如说年轻人不小心扭伤了脚,虽然身体好恢复快,但用毫针治疗的时候,也得找准穴位,控制好针刺的度,才能让他们快点好起来。”

黄帝又问:“那中年人呢,他们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啥?”

岐伯说:“中年人啊,生活压力大,身体毛病也慢慢多起来。他们的气血不如年轻人那么充盈,经络也可能有点堵塞。用毫针治疗的时候,要先判断他们是气血虚还是经络堵。如果是气血虚,针刺的时候手法要补法为主,就像给身体补充能量;如果是经络堵,就要用泻法,把堵塞的气疏通开。而且中年人可能会有一些慢性疾病,治疗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功能。”

黄帝紧接着问:“老年人呢,老年人身体更弱,治疗起来是不是更麻烦?”

岐伯点点头,说道:“没错,老年人身体各个脏器都衰退了,气血不足,经络也不那么通畅。给老年人用毫针,那可得万分小心。针刺的深度要浅,力度要轻,频率也不能太高。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瓷器,得小心翼翼的。而且老年人对疼痛比较敏感,治疗前得跟他们好好沟通,让他们放松心情。有时候还得配合一些温和的调理方法,比如艾灸,帮助他们温通经络、补充阳气。”

黄帝听完,感慨地说:“岐伯啊,你对这毫针治疗的讲解真是太详细了。那在不同的季节,用毫针治疗会不会也有不同的讲究呢?”

岐伯眼睛一亮,说道:“黄帝,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不同季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状态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用毫针治疗确实有讲究。春天呢,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这时候用毫针,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针刺不宜过深,以激发人体的阳气。就像春天给庄稼松土,让阳气能更好地滋养作物。夏天,阳气最为旺盛,气血运行也最为通畅,针刺可以适当深一点,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度消耗阳气。秋天,天气转凉,阳气开始收敛,针刺手法要逐渐轻柔,帮助人体收敛气血。冬天,天气寒冷,阳气深藏,这时候针刺要更加谨慎,深度要浅,避免损伤人体的阳气,就像冬天要给庄稼盖上厚厚的被子保暖一样。”

黄帝恍然大悟,说道:“岐伯啊,没想到这毫针治疗和季节也有这么紧密的联系。中医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治疗的效果。”

岐伯笑着说:“黄帝所言极是。中医讲究的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人体的各个方面去考虑,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咱们对气街和毫针治疗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以后还得继续研究,让更多的人受益。”

黄帝点头称是,说道:“岐伯,既然毫针治疗如此精妙,与人体、年龄、季节皆有联系,那对于不同地域的人,是否也需因时因地制宜呢?”

岐伯抚须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黄帝,这地域因素对毫针治疗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不同地域,气候、环境各异,人的体质和病症也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人们多以肉食为主,体质较为壮实,但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在北方用毫针治疗,对于风寒湿痹等病症,针刺可适当深些,以驱散深藏于经络的寒邪,且留针时间可稍长,好比在寒冷的屋子里生起一盆旺火,让热量充分渗透。同时,北方人体质相对较强,对针刺的耐受度也较高。”

黄帝好奇地问:“那南方地区呢,南方气候温热,人们的体质和针刺治疗又有什么特点?”

岐伯微笑着说:“南方气候温热潮湿,人们多食稻米,体质相对较为柔弱,且易受湿热之邪困扰。在南方用毫针治疗,针刺深度宜浅,手法宜轻,因为南方人体质相对较弱,若针刺过深、手法过重,易损伤正气。对于湿热病症,可采用泻法,以清热利湿,就像疏通河道,让湿热之邪顺着水流排出体外。而且南方气候温热,人体腠理疏松,针刺后要注意防止感染,如同在潮湿的环境中要小心保护物品,防止发霉。”

黄帝又问:“那中部地区呢,这又有什么不一样?”

岐伯说道:“中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们饮食多样,体质相对均衡。但因居天下之中,四方之病皆有可能发生。在中部地区用毫针治疗,需根据具体病症灵活调整针刺方法。若遇外感病症,可采用常规针刺手法;若为内伤杂病,则需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等综合判断。总之,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厨师做菜,根据不同食材和食客口味,精心调配。”

黄帝听完,不禁感叹:“岐伯啊,这毫针治疗在不同地域竟有如此多的门道。那对于不同性别的人,毫针治疗是否也有差异呢?”

岐伯点头说道:“黄帝,男女由于生理结构和生理特点的不同,毫针治疗确实存在差异。女性以血为本,经、带、胎、产等生理活动易导致气血变化。在月经期间,若需针刺,应避免针刺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以防影响月经正常。对于孕期女性,更是要谨慎针刺,尤其是一些可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就像守护一座珍贵的宝藏,容不得半点闪失。而在非特殊时期,女性体质相对柔弱,针刺手法宜轻柔,注重养血调气。”

黄帝紧接着问:“那男性呢,男性在毫针治疗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岐伯回答道:“男性多以气为主,体力活动相对较多,易出现劳损类病症,如腰膝酸软、肩颈疼痛等。在治疗这类病症时,针刺力度可稍重,以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同时,男性由于阳气相对较盛,在治疗一些阳热病症时,可采用较强的泻法,就像给过热的炉子适当减减火势,让其恢复正常状态。但也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可过度泻阳,以免损伤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