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元战争,是四川第一次遭到了近乎绝灭的灾难。

随着宋朝彻底消亡,元朝彻底统一华夏之后,忽必烈开始迁移探马赤军到四川屯垦。

这支军队包括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

但忽必烈之后又下了一个反向移民的命令,就是让巴蜀的百姓迁徙往云南。

忽必烈这么搞的目的,主要是因为虽然此时的四川虽然人口极度稀少,但因为之前几十年战争的摧残。

即使荒地到处都是,但百姓还是难以生存,很多地方都有或大或小的流民聚集在一起。

而官府又很难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垦荒地,发展生产。

所以,干脆就把这些流民都迁徙到云南去,开发云南。

后来在元朝中期,元廷又下令流民复业,免三年赋税,并允许他们去自己占领空地,开垦多少田地,田地就归于开垦人名下。

此后,那些逃入深山的巴蜀百姓就逐渐出山,和移民杂居在了一起。

到了明朝建立时的1368年,巴蜀的百姓恢复到了200万人左右。

...

元末明初,天下再次大乱,遍地烽火狼烟。

最终,朱元璋成功从一众起义军之中杀出,彻底击败元朝,恢复中华。

为了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朱元璋数次发动了大移民政策,史称洪武大移民。

包括到永乐朝,也依旧进行了几次移民。

当时,华夏的人口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东南方,北方的人口十分的稀少。

...

这第一是因为当年蒙古元在早期的时候,大肆屠戮,造成了北方的人口锐减。

根据史料记录推断,蒙古灭金国时,北方人口从5000万锐减到了1000万。

后来忽必烈夺得蒙古大汗之位后,对南宋采取了相对怀柔的政策,虽然也有过常州屠城等多次屠城,但相对于北方的情况,要轻很多。

所以当时南宋的人口损失相对较少,大概在30%-50%左右。

当然,巴蜀除外,因为巴蜀的百姓实在是太刚了!

并且早期的巴蜀一直是宋蒙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再到将近一百年之后的元末明初,北方再次被战乱给重创了。

这一次,好在巴蜀地区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争,所以受到的损失小。

但是,一百年了,巴蜀地区还是没有彻底恢复过来。

巴蜀地区,土地肥沃,但是200万的人口,还是太少了。

所以,朱元璋在向北方移民的同时,也在向巴蜀移民。

相对于元朝的减免赋税和插田为业,朱元璋在这个基本政策的基础上,还设置了“移民安置司”,专门负责移民相关事物。

由官府组织百姓集体移民,发路费,发种子,发农具,耕牛,大家一起建设新家园。

并且官府还负责调和原住民和移民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和睦的相处下去。

因此,在明朝前中期,巴蜀地区都相对非常的稳定,只有很少的土司搞过一些小叛乱。

整个明朝时期,累计大约向巴蜀地区移民了上百万左右的人口。

到了明末,巴蜀的人口恢复到了600万左右,但还是没有恢复到宋朝最高峰的情形。】

...

“这些蒙元鞑子就是不行,还是咱父皇考虑更全面。”

明成祖朱棣道。

...

“都是这些蒙元鞑子,看老子如何杀到草原去,他娘的!”朱元璋冷哼了一声。

...

“这些苟日的东西!”赵匡胤怒骂了一句。

...

【明末清初,华夏第二次彻底的沦陷。

这一次,巴蜀百姓又站起来了!

再次成为了华夏抗击异族入侵最为激烈的地区。

首先是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出东北对抗后金。

到了1643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意图夺取巴蜀,建立根据地。

1644年八月,此时明朝已经灭亡,南明小朝廷在苟延残喘。

张献忠成功入主成都,并在11月建立登基称帝,巴蜀大部分地区被张献忠控制。

但是,南明的将领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人,依旧在组织兵力抵抗大西军。

不少的百姓自发的结成营垒堡寨等,也在抵抗大西军。

大西和南明,持续的在爆发战斗。

...

按照清朝官修明史记载,这张献忠生性残暴,每日必须杀人,不杀人不爽,他名义上制定皇历,开科取士,派官员治理各地。

实际上却是把那些来参加科举的人给聚集起来,然后全部杀了,然后还到处劫掠百姓,杀光抢光!

最终,张献忠在巴蜀地区狂砍了6亿人。】

...

“他娘的,可惜了,咱们这个时代的鞑子已经没了,真想去其他时空继续杀,让老子杀够六亿!这些苟日的恶心的东西。”

崇祯时空,张献忠气愤的说道。

...

“这些建奴是真恶心,这张献忠都制定皇历,开科取士了,怎么可能还到处屠杀。顶多也就是杀一下反抗他的人和抢劫那些豪门巨富罢了。”

宋仁宗呵呵冷笑道。

...

“确实,从后面的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来看,这张献忠不至于这样神经病式的残暴。”

汉高祖刘邦道。

...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这满清的人脑子都是有问题吗?写个六万万人,这到底是怎么想的?那乾隆虽然看起来很是自恋自傲,但脑子应该是没毛病的吧,基本应该是识数的吧!”

蜀汉后主刘禅发言道。

...

清朝,康熙,雍正等人的脸,那叫一个黑啊。

但他们不敢反驳!

...

【后来,清军攻占了陕西,想要染指巴蜀,招降张献忠,但被张献忠断然拒绝。

1646初,清廷任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带着大汉奸吴三桂向大西军扑来。

五月,汉中被清军占领。

眼看着清军就要来了,张献忠却还在被明军纠缠,双方在川南地区你来我往,搞得张献忠是焦头烂额。

南边,东边都是明军!

七月,张献忠下定决心,放弃成都,不跟明军纠缠了,全军北上,抗击清军。

九月,张献忠正式北上。

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中箭战死,临死前,他说,明朝或许是天命不亡,等他死后,立马带着所有人投靠明朝,不要做不义之事。

之后,他的四大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带着剩下的兵马急速奔逃南下,这才保住了部分力量。

之后,他们在重庆遭到明将曾英的阻挡。

大西军打败并杀了曾英,而后他们继续南下,进入贵州地区。

这个时候,孙可望主张去广东,进可以等待机会,退可以去海外。

但是李定国坚持执行张献忠的遗言,联合南明,抗击清军。

最终,大西军四大将军歃血为盟,表明联明抗清的立场。

此时,巴蜀抗击清军的序幕彻底拉开!

...

要说巴蜀百姓抵抗大西军时还算是顽强。

但到了抵抗清军的时候,那几乎就是全民抗清。

和当年抗击蒙古入侵一样。

即使没有官府的领导组织,巴蜀的百姓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利用巴蜀多山地丘陵的地势特点,建立起了无数的营寨堡垒,在当地乡绅望族的带领下,男子上战场,女子做饭提供后勤,儿童传递消息等等。

一开始,这些山寨还主要是各自为战,到后来就逐渐的开始联合起来,通过秘密小路,栈道等传递消息,使得抗击清军的力量大幅度增强。

再到后来,则是联合了南明军继续顽强抵抗清军。

面对着清军的动辄屠城的威胁恐吓,巴蜀百姓丝毫没有怕的,就是要硬干到底。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

“百姓坚守山寨,粮尽则食草木,草木尽则战死。”

“清军屠寨,百姓无一人屈膝,皆力战而亡。”

虽然巴蜀的百姓有一半估计都不是当年宋末元初幸存下来的巴蜀百姓后裔了,但是他们的顽强抗争精神,还是出奇的相似。】

...

“这些狗一样的建奴!”天启帝怒骂。

...

“巴蜀的百姓好样的,这是天生铁血啊!”汉高祖刘邦感叹道。

...

【当然,众所周知,这清朝销毁了无数的档案资料,还修了一百年的明史,好多的事情,都存在着疑问。

在巴蜀地区抗清的故事中,最出名的当属夔东十三家,这个咱们也说过。

另外还有摇黄十三家,西山十三家等势力在反抗清朝。

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刘体纯战败,全家自缢,李来亨在茅麓山自焚,才彻底结束。

出了川东地区抗清比较知名外,在川北,川西,川南也是有着很多百姓,一直在坚持抗清。也是一直在坚持抗清。

清军在巴蜀,犯下了累累罪行。

但这口锅被扣在了张献忠的头上!

民间也这样传了几百年。

但现在,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清军干的。

总的来说,就是清朝自己的史料有很多扯淡的记录,一看就扯淡的那种。

另外就是清军在四川打了十几二十年才拿下巴蜀地区,都在跟谁打呢?

而关于清军屠戮巴蜀的直接证据,也有一些记录流传了下来。

总共大约是三次大规模屠杀巴蜀百姓。

第一次是在清军刚刚进入巴蜀,和巴蜀军民拉锯战的时期。

比如在1647年,清军当时占领了成都及多个城市,但因为遭到了巴蜀军民的激烈反抗,因考虑到兵力不足,所以撤出了成都,将各地的清军都汇聚到保宁(阆中)。

这期间,有清将梁一训驱赶着从成都劫掠的数千人向北而去,到了绵州,就把这些人全都杀了。

还有清军路过简州时,对百姓进行劫掠,他们没日没夜的将百姓吊起来用火烧,交得出粮食就放人,交不出就烧死。

当时有记载说,成都都空了,残余的百姓聚众成了强盗,烧杀抢掠,后面又出现了无数的虎患,许多的老虎跑到了曾经的繁华区。

清总兵马化豹的《塘报》中汇报说在叙州府打了八个月了,没粮食吃了,从周边收缴也没多少,骡马都被吃光了,就连抓来的俘虏,不等他处理,那些士兵就把俘虏抓去吃了。

但是,这件事却在后来被说成是农民军吃人,还好是有这个战报在。

还有清将李国英在入四川后,招募的当地生员刘达为幕僚。

后来他派刘达去西北买马,等到刘达完成任务回到保宁之后,给李国英写了一封信,说以前这里都是亭台楼阁,土地里都是桑麻禾黍,现在是尸骸遍地,到处瓦砾,荆棘丛生。

包括后来吴三桂造清朝的反的时候,经过四川,也能证明这些年的惨状,毕竟当初他帮清朝打四川的,是知道是什么样的。

第二次是康熙三年时期,这时候巴蜀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在清朝的掌控之下。

只有夔东十三家还在抵抗。

所以康熙派了20万大军对夔东十三家进行了最后的攻击。

夔东十三家反清彻底失败。

巴蜀的百姓再次遭到了清军的扫荡劫掠。

第三次则是吴三桂反清的三藩之乱。

吴三桂,这个曾经在巴蜀造下了无边血债的东西,就这样无国无家的东西,手下的兵,自然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们进入四川之后,也是到处劫掠。

等到康熙十九年,清军派兵进入四川之后,主将赵良栋,王进宝等人给康熙说缺粮草。

康熙就回复说,可以就地取粮。

于是,这些清军又开始四处劫掠。

当时富顺县新任县令钱绍隆就在奏疏中将当时的惨状给汇报了上去。

根据康熙二十四年的清朝官方统计,当时巴蜀就剩“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后世学者估计,大概整个巴蜀地区,只剩下了50万人左右。

然后《明史》就说张献忠在巴蜀杀了六亿人。

康熙年间的毛奇龄在《后鉴录》说是七个亿。

清朝中期的学者写的巴蜀的史书《蜀龟鉴》里,倒是没有把锅全扣在张献忠身上,而是将罪责分配到了张献忠和摇黄十三家和虎患瘟疫上面。

他对巴蜀东南西北都进行了描述,这三者造成的百姓减员被分配成了不同的比例。

但就是没有清军的记录!

《南明史》作者顾诚说,直到大西军进入云贵之时,四川的破坏还是有限的。

巴蜀大学历史学专家胡昭曦说:

所谓张献忠屠蜀,对四川造成的破坏是有限的,清军才是导致只剩“一万八千零九十丁”罪魁祸首。

清朝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让御用文人们将责任全都推到了张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