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璿儿,你以为大将军该如何封赏?”,回到宫廷,刘禅笑着询问自己的儿子。
“大将军为我大汉南征北战,在军队里也是声望崇高,自然是要高官厚禄,让他极尽荣耀才是,不然,不足以体现出我大汉爱护功臣的心思。”,刘璿也笑了起来。
“嗯,说得好,既如此,朕就重新加封大将军姜维大司马的职位,加封长平侯。”
很快姜维从东南前线返回,但是由于多日操劳,年事已高的姜维终于病倒了,刘禅和诸葛瞻十分紧张,安排了好几个御医在他身边侍奉。
这一天,刘禅将诸葛瞻叫了过来。
“思远呐,眼下天下初定,你身为卫将军,录尚书事,要做好尚书台的政务工作,璿儿喜好武事,朕不反对,但他作为太子,绝不能只知道武事,因此也让他多多参与政事。”
诸葛瞻点头:“陛下放心,此事臣懂得分寸。”
刘禅叹了口气:“樊令君操劳过度,身体已经很差了,他向朕请辞,朕也打算恩准,你看谁接任为好?”
诸葛瞻想了想,说道:“散骑常侍和峤为人正直,且颇有治政之能,可堪此任。”
刘禅点点头:“好,朕即刻颁布旨意任命,其他缺省官员,你与和峤斟酌好,报朕即可。”
诸葛瞻拱手:“臣领旨。”
刘禅突然又问道:“对了,大司马的身体怎么样了?”
诸葛瞻解释道:“陛下放宽心,已经让太医看过了,大司马年迈,久战操劳,故而身体不适,将养半个月就好了。”
刘禅摆手道:“朕打算下一道圣旨,赐大司马殊荣,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诸葛瞻一惊:“这……陛下,恐怕这会让大司马惹人非议啊。”
刘禅笑了笑:“思远呐,大司马功劳极大,德高望重,一味谦退,绝非长久之道,眼下朕大加封赏,正可以压住那些盯着大司马的眼睛,还可以凸显大司马的谦逊之德,日后,璿儿即位了,大司马再名正言顺的退位,姜家才能真正的平安。”
诸葛瞻闻言,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深意,于是也放松了下来:“陛下深谋远虑,臣佩服。”
第二天上朝,刘禅立刻就抛下计划好的话术。
“大司马姜维何在?”
姜维立刻出列行礼:“老臣在!”
“爱卿这些年辛苦了,你功勋卓着,忠心耿耿。不愧为忠武侯高足,朕赐你殊荣,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此言一出,顿时满堂皆惊。
姜维闻言更是直接吓得赶紧跪下:“陛下,之前于臣封赏已经很是厚重,臣不敢再请赏赐。”
“大司马不必多言,朕对大司马的功勋和忠心早已看在眼里,这是你应得的赏赐,不必推辞,璿儿,拿上来!”
太子刘璿立刻端着一只长木匣走了上来:“父皇。”
“大司马,此物朕赏赐予你,日后爱卿持此物,上谏君失,下斩贪佞,便宜行事,一概无罪!”
刘璿立刻上前,打开盖子,双手呈给姜维,姜维恭敬接过,随即看了一眼匣内,又吃了一惊,匣内静静躺着两把钢剑,一长一短,剑锋依然闪闪发光,唯独剑柄处可见岁月的沧桑
姜维想到了什么,不禁问道:“陛下,这两把剑难道是?”
刘禅笑道:“爱卿猜的不错,正是先帝所用双剑,爱卿需时时磨砺,莫要辜负朕对你的一番心意。”
姜维感动不已:“老臣谢陛下,此生绝不负陛下信赖知己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