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幸好遇见神 > 第637章 东魏剧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欢于547年正月初七去世。

高欢把大丞相府设在晋阳,而不是首都邺城。

嫡长子高澄在邺城辅佐朝政,与高澄搭档的武将是小舅子娄昭。

次子高洋在晋阳丞相府协助老爹,晋阳的防务之前由高欢外甥段韶统掌,与高洋搭档。

高欢决意由长子高澄到晋阳接班,于是让高澄和高洋对调。

这样,为了两个儿子做事方便,娄昭和段韶也得调换位置:段韶去邺城任领军将军,接管京畿防务;娄昭到晋阳任并州刺史、大都督、丞相府尉,统领丞相府及周边军队。

高欢死后,高澄、娄昭派亲卫封锁丞相府邸内高欢居住的后院。

丞相府照常运作,一如往常。

高欢去世的实情,只有高澄、娄昭、陈元康等几人知晓。

高澄、娄昭决定:先解决侯景。

正月初八,二人命陈元康模仿高欢笔迹,给侯景写了一封信,以400里加急送去洛阳。

信中,高欢命侯景速到晋阳,有要事须当面交代。

所有的程序、包括笔迹都没有问题。

但侯景还是发现了破绽。

因为,侯景和高欢有个约定:无论什么时候,高王给侯景的命令,在文书的某个位置,加个小墨汁点。像是不小心溅滴上去的。

而现在,侯景收到的信件,没有那个小墨点。

是因为高欢临死前脑子糊涂,忘了告诉高澄吗?

真相不得而知。

反正,侯景看信后,端坐案几边,招来长史、颖川人王伟,将高欢来信递给对方。

王伟看信后,放下书信,默默站在侯景身旁。

二人都久久没有吭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侯景道:“高丞相一定不在了。”

王伟:“书信是高澄伪造的。大行台若赴晋阳,必定有去无回。”

侯景点头,深以为然。

王伟又道:“既-然-如-此,只-能-如-此!”

侯景看着对方:“何为‘如此’?”

王伟以食指蘸茶汤,在桌案上写了一个字:反。

侯景看了一眼,仍是正襟危坐,一动不动。

桌面上的字迹很快挥发,不见。

……

东魏河南道大行台辖管13个州。

这里的辖管是指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不包括军事。

如果设置13州军事统帅,则名称是“都督xx等13州诸军事”。

东魏国目前没设这个职位。

侯景是河南道大行台,他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只是洛阳、虎牢关等重要军事要塞的兵力。

各州军队一般由刺史掌握,他们的指挥权,在“都督中外诸军事”手上。

担任这个职务的人,以前是高欢,现在是高澄。

但是,军队是由军士们组成的,不是机器。

大行台手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对当地驻军有很大影响。

所谓政治,主要是官员任命,经济主要是税收,文化指教育。等等。

军事统帅在这些方面,不可能离开大行台支持。

……

侯景和王伟再次沉默许久。

最后,侯景道:“王长史,说说你的看法。”

王伟走到侯景对面,拱手道:“大行台,12州刺史,只有颖州刺史司马子云是您信得过的人。首先把他的军队调来洛阳。”

侯景点头。

“西兖州刺史邢子才、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鲍秦,这4人是高欢的死士,对他们不能抱有幻想,得先除掉他们再起事。”

“这件事,你协助我亲自办理。”侯景咬牙道。

王伟点头,后道:“其余几位刺史,他们会先作壁上观,然后看势头选择下注。咱们暂不理会。”

侯景:“立即传令邢子才、高元成、李密、鲍秦,通知他们到洛阳,有事商议。”

“遵命。”王伟回答,转身出去。

王伟走后,侯景喃喃自语:“高澄小儿,这是你逼我的……”

正月初十、十一两日,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鲍秦,先后赶到洛阳。随即被捕、遭到拘禁。

正月十二,由于西兖州刺史邢子才拒绝到洛阳赴会。侯景派200军士前去捉拿。

邢子才将大行台府的200军士抓捕起来,并向全国发布檄文,表示大行台侯景造反,请求朝廷平叛。

同一日,颖州刺史司马子云率1万州军抵达洛阳,驻扎河阳南城。

正月十三,侯景造反的消息传到晋阳大丞相府。

此时距离高欢去世仅仅6天。

高澄听到报告后大吃一惊,立即与娄昭、陈元康一起商议对策。

娄昭道:“世子,咱们得马上组织讨伐侯景,以此理由把河南州郡军队抓在朝廷手上,不能让他们倒向侯景。”

高澄拱手:“有请舅舅亲自部署处理此事。”

娄昭点头答应。

陈元康:“世子,你应该立即赶回邺城,去那里开展军事部署。晋阳这里交给娄刺史和我。我们继续维持大丞相仍然健在的局面,作为你的后盾。”

高澄起身抱拳:“舅舅,子猷(陈元康),事不宜迟,那我马上启程赶回邺城去。这里就拜托你们两位了。”

娄昭、陈元康同时抱拳还礼。

正月十五,东魏司空韩轨接到诏令,率3万大军南下讨伐侯景。

16日,高澄回到邺城。

当晚,在皇帝元善见举办的接风宴会上,高澄像往常一样,与群臣喝酒唱歌,吟诗作赋,气氛相当热烈。

席间,高澄一时兴起,拔剑为大伙表演了一支舞蹈,获得群臣喝彩。

父亲高欢之死,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17日,皇帝元善见按惯例召集朝会。

历史上,关于朝会这事,并无统一规矩。

有的皇帝天天召见在京官员,比如刘邦。

有的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比如后来明朝嘉靖帝朱厚熜。

多数情况是一旬一朝,即每隔十天,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开一次大会。

其它情况下的朝会,都是皇帝(或权臣)临时召集的。

在正月十七的朝会上,高澄向群臣们介绍了自己在晋阳与大丞相高欢见面的经过,同时宣布传达大丞相指示。

高澄宣布,根据大丞相指示,朝廷对人事安排作些调整,具体是:

任命:

厍狄干为太师,贺拔仁为太保,可朱浑道元为司空。

高洋为尚书令。

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主持尚书台工作。

之前,慕容绍宗担任御史中尉。也就是监察部长。

级别不算低,但在集权制度下,只是权臣(高欢、高澄)鹰犬,主子指谁就咬谁,自己本人没什么实权。

但尚书左仆射就完全不同。

尚书省是朝廷决策执行机关,相当于国务院。

一把手尚书令由常委(高洋)兼任,并不管日常具体事情。

尚书左仆射就是尚书省的实际一把手。

慕容绍宗以前是尔朱家族首领尔朱兆的长史。

534年,尔朱兆被穆泰击败。

因为他是老大高欢的结拜兄弟,穆泰准其上吊自杀,保有最后尊严。穆泰随即厚葬尔朱兆。

慕容绍是尔朱兆首席心腹谋臣,率尔朱兆的文臣班子、内府妻妾子女向高欢投降。

高欢给慕容绍宗的待遇很高,但坐的是冷板凳。至今已过去13年。

此时忽然被委以重任,以慕容绍宗的聪明,他立刻明白了两件事:高欢不在了;自己被冷落13年,原来是要自己辅佐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