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很快到来,张亮从从高二顺利升入高三。
高三的学业压力,如同无形的潮水,淹没了襄临高中的每一个角落。空气里弥漫着油墨试卷、熬夜的咖啡因以及一种近乎凝滞的焦虑感。课程难度相较于高二,又跃升了一个量级,时空物理已经深入到多维膜理论、奇异引力子假说等近乎玄妙的领域,数学工具更是大量引入了泛函分析、拓扑学等大学高年级内容。
然而,对于蛰伏潜修了近一年、早已将大学基础课程乃至部分专业课程啃透的张亮而言,这些在旁人看来高深莫测的知识,不过是顺理成章的阶梯。他游刃有余地应对着课堂和考试,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列,却再未展现出竞赛时那种石破天惊的锋芒,恰到好处地维持着一个“优秀但非顶尖”的优等生形象。所有人都已习惯,甚至遗忘了那个曾经引发轰动的“跳级传奇”。
他将绝大部分的心力,都投入到了两件事上:一是跟随李老师,继续深入钻研那些游离于主流之外的、关于意识与时空交互的前沿理论;二便是对“刹那芳华”永无止境的精微修炼。如今的他,对时间流速的操控已然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精细程度——可以在指尖方寸之地,将时间加速或放缓千分之一秒,并能将这种状态稳定维持三到五秒。更让他心悸的是,那种窥见未来数秒片段的能力,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画面也愈发清晰,虽然依旧无法完全控制,但已不再是完全被动的随机现象。
这天下午,难得的自习课时间。高三的教学楼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压抑的咳嗽。张亮并未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埋头题海,而是悄然来到了学校图书馆最深处、几乎无人问津的古籍收藏阅览室。
这里光线昏暗,空气中飘浮着陈年纸墨与灰尘混合的独特气味。书架是厚重的实木,上面排列着许多线装、羊皮封面甚至竹简形态的古老文献,大多与当今主流的科学体系格格不入,被视为历史文物或哲学思辨的残留,鲜有学生问津。
张亮来这里,本是应李老师的要求,查找一份关于古代星象学与时空观念关联的残卷。就在他按照索引,在积满灰尘的书架高层摸索时,指尖无意间触碰到了一个异常冰凉的硬物。
那并非纸张或竹简的触感。他心中微动,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将那东西取了下来。
那是一本体积不大的册子,封面是一种不知名的暗色金属,触手生寒,上面没有任何文字或图案,只有一些天然形成的、如同星辰脉络般的细微纹路。册子的材质非纸非革,更像某种生物的皮质,却又坚韧异常,边缘已经有些磨损,透露出极其古老的岁月气息。
他轻轻翻开。里面的“文字”更是奇特,并非他所知的任何一种语言符号,而是一种由无数极其细微的、闪烁着微弱银光的点和线构成的复杂图谱,排列方式也毫无规律可言,一眼望去,只觉得头晕目眩,思维都仿佛要陷入那片混乱的银光之中。
更奇特的是,当他的精神力无意中扫过这些“文字”时,能清晰地感觉到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和古老的能量场,如同水波般在书页间荡漾。这种能量场与他接触过的任何已知能量形式都不同,带着一种苍茫、晦涩的本源气息。
“这是……”张亮瞳孔微缩,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某种不得了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只要一有空闲,他便泡在这间僻静的阅览室里,试图解读这本无名古书。他尝试了所有已知的密码破译方法,对照了多种古代文字和符号体系,甚至动用了正在学习的拓扑学和信息论知识,试图分析那些点线图谱的数学结构,却无一例外地失败了。那些银光点线仿佛拥有生命,会自动扭曲、变化,抗拒着一切外来的、程式化的解读。
常规手段彻底无效。
又是一个深夜,阅览室里只剩下他一人。台灯昏黄的光晕笼罩着桌面上的金属古书,那些银色的点线在光下微微流动,如同活物。张亮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飞速运转。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作者留下这特殊的能量场,或许并非为了加密,而是……一种更直接的表达?一种只有具备特定能力或感知方式的人才能理解的‘语言’?”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既然常规方法无效,何不运用自己最独特的能力?用“刹那芳华”对时空的感知和掌控,配合“吞噬之力”对能量的解析与吸纳,去直接“阅读”这能量场本身?
这个想法极其冒险。吞噬之力是他最深的秘密,动用它存在未知的风险;而这古书的能量场古老而诡异,强行接触,后果难料。但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这本古书隐藏的秘密,或许对他至关重要。
下定决心,他不再犹豫。他先是仔细感知了周围,确认绝对无人后,走到阅览室门口,反锁了门。随后,他回到桌前,深吸一口气,体内那丝沉寂许久的吞噬之力开始被小心翼翼地调动起来,混合着他高度凝聚的精神力,如同无形的水母触手,缓缓向桌面上的古书蔓延而去。
同时,他发动了“刹那芳华·微控”。
并非为了改变时间流速,而是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极致,将自己的感知力提升到巅峰,去“触摸”和“感受”古书能量场在时空结构中最细微的波动和韵律!
嗡——!
当他的吞噬之力与精神力触碰到古书能量场的瞬间,他仿佛听到了一声来自遥远时空的、低沉悠远的嗡鸣!整个阅览室内的空气似乎都凝滞了一瞬,桌上的灰尘悬浮在半空,台灯的光晕也出现了细微的扭曲!
他自身的意识,仿佛被投入了一个由无数银色光点和线条构成的、浩瀚无边的旋涡之中!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洪水,疯狂地涌入他的脑海!这些信息并非文字,而是一种更直接的、蕴含着画面、意念和法则碎片的“感悟”!
这个过程极其痛苦,也极其耗费心神。他的大脑如同被无数根烧红的针穿刺,意识在信息的狂潮中载沉载浮,几乎要崩溃。吞噬之力自动运转,开始本能地吞噬、解析那些狂暴的能量和信息流,将其转化为相对温和、可以被理解吸收的片段。
他不得不将“刹那芳华”的微控能力运用到极限,不断地调整自身意识与能量场接触的“频率”和“深度”,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操控着一叶扁舟,寻找着那唯一的、正确的解读通道。
结界之内,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张亮完全沉浸在这场凶险而奇妙的“解赌”之中。汗水浸透了他的校服,脸色苍白如纸,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如同燃烧的星辰。
几天几夜,他几乎不眠不休,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吞噬之力对能量的补充,硬生生地支撑了下来。而在这近乎极限的挑战下,他对“刹那芳华”的掌控,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控制时间流速,开始尝试去“理解”时间流速变化背后,时空结构本身的“张力”和“曲率”,甚至能隐约感知到能量在不同时间流速下的传递规律!这种进步,是闭门苦修根本无法获得的。
终于,在第五天的凌晨,当第一缕熹微的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射进来时,张亮猛地睁开了眼睛!
眼中银光一闪而逝,充满了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洞悉秘密后的震撼与明悟。
他成功了!
通过直接解读能量场,他“读懂”了这本无名古书!
书中的内容,让他心神剧震,久久无法平静。
这并非一本讲述具体知识或技能的书籍,而更像是一份跨越了漫长岁月的……预言与警示录!
古书的作者,自称是上一个文明纪元末期,一位窥见了世界运行真相的先知。他预言,在未来的某个时代,世界将被一个以“促进学术、稳定秩序”为美妙旗号的庞大组织所暗中控制。这个组织(古书中称之为“缄默者协会”),通过吸纳和驯化学术精英,垄断知识、技术和资源,扼杀一切可能威胁其统治地位的创新思想和新生力量。他们并非为了推动文明进步,而是为了极少数幕后资助者的永恒利益,将整个世界视为私产,维持一种僵化而压抑的“稳定”。
古书尖锐地指出,这种“稳定”实则是文明的慢性死亡。唯有出现一个强大的、不受现有规则约束的“变数”,一个拥有打破枷锁力量的“外来者”或“觉醒者”,才能摧毁“缄默者协会”构建的铁幕,让被囚禁的“世界本源”重获自由。
而“世界本源”,并非某种具体的物体或能量,而是这个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无穷的创造力、演化力以及生命活力!它被“缄默者协会”通过某种未知的手段“囚禁”或“压制”了,导致世界虽然科技发达,却在根本上失去了不断突破、自我更新的潜力。
最后,古书留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也是给予“有缘人”的唯一希望:
“后来者,若你已明晓真相,并拥有窥破虚妄之眼与撼动规则之力,可前往此界知识最古之源——星辉大学‘守藏’阅览室,地下三层夹层之中,寻得‘本源之钥’。持此钥,方能觅得本源囚笼之所在,予世界……以新生!”
星辉大学!守藏阅览室地下三层夹层!本源之钥!
张亮的心脏砰砰狂跳,血液似乎在血管中燃烧。
李老师曾经的遭遇,墨渊老师的边缘化,钱明远副校长的招揽,以及那只若隐若现、扼杀创新的“无形之手”……一切线索,都与古书的预言严丝合缝地对应上了!
“缄默者协会”……原来这就是那个组织的名字吗?
而自己,这个意外获得了“刹那芳华”能力,不受常规物理规则完全束缚的人,是否就是古书预言中那个可能的“变数”?
释放世界本源……这听起来如同神话,但古书中那沉甸甸的、跨越时空的期盼与嘱托,却让他无法将其仅仅视为一个传说。
他将目光投向窗外,黎明前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深沉的黛蓝色。星辉大学,正是他计划中要报考的顶尖学府之一,也是当年举办时空竞赛的地方。
前路变得更加清晰,却也更加凶险。寻找“本源之钥”,无疑是与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庞然大物正面为敌。
但他没有退缩。这一年的蛰伏与积累,早已磨砺了他的心志,也赋予了他前所未有的力量。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那精进不休的“刹那芳华”,以及这神秘的“吞噬之力”。
他轻轻抚摸着桌上那本已然恢复平静、银光内敛的古书,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古老意志,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星辉大学,他必须去。不仅是为了更高的学术追求,更是为了揭开这个世界的终极秘密,为了那渺茫却至关重要的……希望。
他将古书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抹去自己留下的一切痕迹,悄然离开了阅览室。
外面,天光渐亮,高三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无人知晓,在这个平凡的清晨,一个可能搅动整个世界的决定,已经在一个少年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风暴,正在无声地酝酿。而手握“刹那芳华”与古书密语的张亮,已然站在了风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