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 第875章 兰花与桂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雪粒子飒飒地敲着车顶,像谁不耐烦地弹着指甲。

夏金桂端坐在熏笼暖暖的马车里,指尖冰凉,一颗心却跳得有些急切。

算准了国子监散学的时辰,她特意绕了路,在宝玉回家的必经的道上等着。

车帘留着一线缝,寒风吹得她脸颊生疼,她却浑然不觉,只不错眼珠地瞧着外面那条渐渐被雪覆盖的青石路。

上一次,也是在这条路上,夏家的车夫“一时不慎”,让车厢不轻不重地撞上了宝玉的马车,撞得不严重,分寸却拿捏得极好,足以让那车停下,又绝不会真个伤着马车里的人。

她记得自己是怎样扶着丫鬟的手,蹙着眉,一步一步地走下车的。

冬日稀薄的阳光照着她刻意换上的那身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光彩流离。未语先吸气,声音里带着三分恰到好处的痛楚与七分惹人怜弱的歉疚,让宝玉眼睛都看直了。

当时,宝玉一张比身后雪色还要明净几分的脸,眼睛里是纯然的天真与关切:“不妨事,可撞着了哪里?姑娘,您没事吧?”那声音清凌凌的,撞在她心坎上。

她便顺势蹙紧了眉,身子微微倚向丫鬟,声音又软下去三分:“旁的倒没什么,只是方才猛地震了一下,脚踝处疼得紧,怕是扭着了……”

他果然急了,连声道:“这如何使得!前面拐角就有一家相熟的医馆,快,我陪姑娘过去瞧瞧!”他亲自在前引路,那背影挺拔又温暖。

那日后,宝玉的影子在她的心里扎得更深了。

夏家的女儿,家中巨富,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何曾对什么人什么事如此上心筹谋过?

唯独对宝玉,这份心思如同上了钩子,有点此生非君不嫁的决然。

“姑娘,你看,前面那个是不是宝少爷的书童茗烟?”夏金桂的嬷嬷道。

夏金桂精神一振,忙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厮缩着脖子,揣着手,顶着一头雪粒子,正从国子监那个方向溜溜达地过来,不是宝玉身边那个最得用的小厮是谁?

可他怎么一个人?

宝玉呢?

她使了个眼色,那婆子会意,赶紧下车,堆着笑迎上去,手上递给茗烟一把铜钱,问道:“茗烟哥儿,这是放学了?你家二爷呢?”

茗烟认得是夏家的人,停下脚,掸了掸身上的雪,笑道:“嬷嬷好。我们二爷今儿没来。昨儿府里老太太、太太发了话,说天儿太冷,路上难走,且年关近了,就让二爷在家歇着,不必来上学,等过了年,开了春再说哩!我刚刚送拿二老爷的书信,去给国子监先生的。”

婆子后面应付的话,夏金桂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车外风雪之声骤然变大,呼呼地灌满耳朵,也灌满了她骤然空掉的心。

过完年?

开了春?

那得是多久以后?

她精心挑的衣裳,算准的时辰,这一路揣着的、混杂着算计与一点真心期待的滚热心情,霎时间都被这漫天风雪冻成了冰碴子。

车帘缝隙里,茗烟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渐渐走远了。

…………

午时,荣国府十几随从护送宝玉,去保宁侯府送年礼。

侯府管家带宝玉去到正厅,先让丫鬟上茶。

过了一会,保宁侯夫妇夫妇都出来了,保宁侯夫人的态度似乎比以前,要好了一些。

宝玉规规矩矩的上前行礼。

见宝玉还客气的称呼侯爷,侯爵夫人,保宁侯夫人难得和煦的道:“贾家与陆家都是世勋,几代人的交情了,世侄以后叫世伯、伯母就行了。”

保宁侯也抚须颌首。

宝玉连忙点头答应着。

保宁侯夫人仔细打量着宝玉,见他穿着石青色绸面狐裘褂子,眉眼清明,举止间自有一段风流体态,不由也暗暗点。

这般贵气逼人的品貌,倒也配得上自己的小女儿。

保宁侯夫人道:“今日,外头还下着雪,劳烦你,还来走这一遭。”

“世伯,这都是晚辈应该做的。”

保宁侯微笑着道:“听闻存周兄,新任了太仆寺寺卿?”

宝玉这段时间,还算老实,没再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来?

这段时间,贾家越来越好,不止贾环在朝堂受皇上和太上皇重用,贾政也做了堂官,保宁侯府对宝玉也另眼相看了。

最重要的,皇上回来的时候,通州发生了通蒙谍匪的案子,保宁侯府牵扯了进去。

庆幸的是,贾环也是皇上指定侦办通蒙案子的三人之一,贾环很给面子,让保宁侯家顺利洗清了嫌疑,保宁侯对此,很是感激。

如今,在保宁侯夫妇眼里,这门亲事,还算般配。

保宁侯夫人心思微动笑着对丫鬟道:“去,请大爷和媛儿出来,见见贾家世兄。”

不多时,侯府嫡长子陆景,嫡次女陆媛出来见宝玉。

侯府的嫡长女早已出嫁,府里倒是还有庶子、庶女,保宁侯夫人没请他们出来见客。

陆景面容端庄,气度沉稳。

陆媛相貌虽然不算出众,但是也自有一股安静的气韵,恬静安然,如同悄然绽放的兰花,清芬怡人。

宝玉瞬间又被陆媛这种独特的气质,吸引住了。

陆媛感受到宝玉不时偷看自己,脸颊有些泛红。

保宁侯夫人端起茶盏,轻轻撇去浮沫,微笑的看着宝玉偷看女儿的样子,心里没有一丁点怪罪他失礼的意思。

两个孩子,倒也“般配”

……………

自退位以来,太上皇看似很少过问朝政,其实绝大多数朝廷重臣的更迭,还是需要得到他的认可。

今日午时,散朝之后,太上皇派人去内务府询问了龙涎香,韩王老实禀报给了太上皇。

太上皇与今上不一样,皇上更务实。

太上皇素爱体面,看重礼制典仪间的周全。

知道内务府的龙涎香告罄,一位十几年便致仕的老臣,将家中的龙涎香献给宫里。

太上皇虽喜老臣的忠心,解了宫里燃眉之急,也不愿白拿老臣家中的珍藏,传了口谕,让近侍小太监挑一些名贵药材,江南的云锦蜀地丝绸,赏赐给张老大人,既显恩宠,也全了君臣之谊。

听闻这小太监要跟他们一起去张老大人外宅,贾环心中暗自窃喜,真是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