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极品帝婿 > 第1055章 公平、公平,还特么的是公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55章 公平、公平,还特么的是公平

继续往下看,看到李斯文笔下,逐渐露于纸面的‘防作弊措施’,孔颖达当即眼前一亮,猛地一拍案几。

“糊名、誊录、搜检..此法甚好!

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考生姓名、字迹等醒目特征,就算考官受贿,也无从下手。

再加上搜检夹带,三管齐下,可以很好的维持住科举的公平与权威!

隋制就是因为没有糊名,考官受贿多偏袒世家子弟,才会会频发舞弊现象。

小公爷草拟规章还能顾忌到这些,实在是用心了。”

李斯文不可否置的笑了笑。

用心...这压根就是明清科举的成熟制度,他只是照搬过来用上一用,担不起如此厚誉。

“先生过奖了,小子也是常听庄中老人们说起,隋制舞弊严重,科举如同空设,这才想到这些法子。

只是有一事,小子还拿不定主意。

省试的阅卷官,除了国子监的寒门博士,要不要加几个士族出身的官员?

若是全用寒门,世家怕是要指责阅卷不公。”

孔颖达沉吟道:“加两个,选那些名声好、不偏袒世家的老人,比如三朝元老虞世南,伯施先生。

他虽出身余姚虞氏,是个不折不扣的官宦贵子,但为人却相当公正,不管诗坛文汇,都喜欢照付新人。

有他在,世家没理由再挑刺。”

听到‘虞世南’的大名,李斯文抿了抿嘴,任由墙角的侯杰捂嘴笑出声来,却惹得孔颖达一头雾水。

“小公爷...难不成是老夫哪里,闹了笑话?”

李斯文转过身体踹了侯杰一脚,强忍笑意的摆了摆手:

“没事没事,侯二只是想到了高兴的事,不用理他。”

随着规章制度在纸上趋于完善,年岁相差甚大的两人,却是越聊越投机。

孔颖达的顾虑渐渐消散,反而主动提出修改建议。

比如州试的时间,建议定在‘每年二月’,此时农闲,寒门子弟有时间赴考。

又比如考卷的装订,建议用 “黄麻纸做封面,这种纸张单薄酥软,一撕就碎,再糊上‘科举考卷’四个大字。

但有损伤,直接舍弃不用,避免被人替换”。

“还有一事。”孔颖达忽然想起,

“隋制考生需‘投牒自进’,但寒门子弟位多低微,又该如何打通关系,拿到牒文。

小公爷可让各州刺史派吏员帮忙,免得耽误了人才。”

李斯文是故意隐去了这点,麻烦孔颖达斧正,总要给老人家一点成就感,总算听到念叨起这事,连忙记下:

“先生提醒得是,小子这就加上。

另外,某打算在长安、洛阳设‘试院’,试院的座位要‘隔座而坐’,考生之间用木板隔开,防止抄袭...

先生觉得如何?”

孔颖达沉吟半晌,起身走到案前,拿起笔,在空白稿纸上画了个试院座位图:

“木板要高过头顶,宽三尺,这样考生既看不到邻座的考卷,也不能递纸条。

另外,试院的门要设两道,一道搜检,一道验证身份,防止有人冒名顶替。”

一边说着,孔颖达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他曾见过隋末乱世,也亲眼目睹了大唐开国。

虚度光阴七十载,总算在今天看到,天下无数寒门子弟的前路。

眼瞅着孙思邈每天乐呵,为医道兴隆奔走,说不眼红是假的。

可若科举顺利推行,那手握典籍注解大权的孔家,也必将兴隆不衰!

念及至此,孔颖达也不打算再私藏,在心里反复斟酌多年的规定,在此刻脱口而出:

“小公爷,老夫再补充一条——待科举落幕,所有考生的答卷皆要存档密封,至少三年。

期间但凡碰到有人举报舞弊,有司便可以借此调卷复查,凡有情况,严惩不贷。

如此,才能保证科场的权威。”

李承乾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喜。

他拿起案上的《三字经》,这是李斯文送他的,纸页上印着 “人之初,性本善”,他轻声念道:

“斯文,孔师,等将来科举推行,《三字经》可否作为教材,让大唐所有孩童识字?”

李斯文点头:“高明放心,某早有此意。

等这段时间忙完,某就让书坊多印些《三字经》、《千字文》,送到各地学堂,让百姓免费领取。”

孔颖达放下笔,看着修改后的最终版手稿,眼里满是认可:

“小公爷这制科新章,既承隋制,又补其弊,兼顾公平与实用,老夫并无异议。

只是...老夫有个不情之请——等制科开考那天,老夫想去试院看看。

一是为了监督,二来...也想看看寒门子弟的风采。”

李斯文大喜:“有先生坐镇,臣就更放心了!”

不知不觉,日头已到深夜。

侍卫进来禀报:“先生,小公爷,该给殿下送药了。”

孔颖达收起手稿,递给李斯文:“小公爷可把这份手稿交由礼部,让他们按此修订。

等老夫风寒见愈,再去召集礼部官员进一步研讨。

在此之前,小公爷可以提前知会房相一声,好让六部配合试院选址。”

李斯文接过手稿,看着其上密密麻麻的字眼,几次修订的条例,心里只觉得踏实。

对着孔颖达躬身行礼:“多谢孔大家指正!此制能成,先生功不可没。”

“诶,功在小公爷的巧思,更在陛下的励精图治,老夫只是尽了些许绵薄之力,当不起如此厚誉。”

嘴上虽说如此,但见孔颖达一副笑呵呵的模样,心里如何想的已经不言而喻。

寒暄几句,孔颖达总算是想起,旁听许久的李承乾:

“殿下且在此安心养病,等制科开考,老夫带三甲前来见你。”

李承乾扭头看向李斯文,得到应许,这才笑着点头:“好,那弟子便恭候老师大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