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初秋最后一片梧桐叶落下,轻轻盖住那颗“人头”——
其实,只是宋旻真连夜雕出的木首,裹了血袋,覆以乱发。
真正的血,是宋旻真割破自己手腕,一滴滴浇上去。
第十二日,北境铁骑南下,却发现雁门关已闭。
城头,新帝亲披战甲,何衍着青衫立于侧,手捧真正的和谈书——
厨子供状、佛珠、赫兰灼亲笔密信,一并昭告天下:北境三皇子弑妹嫁祸,意在背盟。
中原民心激愤,边军同仇敌忾。
赫兰廷阵前怒喝,弯刀直指城头:“宋旻真!你骗我!”
宋旻真立于另一侧,腕缠白纱,风扬起他绯色官袍,像一树迟开的红枫。
“六皇子,”他声音不高,却随风传遍旷野,“我答应给你人头,没说是真是假。正如你答应和谈,却从没想过履约。”
“中原有句老话——秋后算账。”
“今日,便是你的秋。”战鼓擂动,狼烟四起。
梧桐叶早已落尽,枝头空荡,像无数柄朝天举起的铁矛。
宋旻真低头,他忽然想起何衍出狱那夜说的话——
“佛珠断了,可以再穿;人心若断了,怎么续?”
他抬头,望向更远的天际。
就在这时,一支冷箭从北境军中射出,直冲着宋旻真而来。
何衍眼疾手快,侧身挡在宋旻真身前,箭擦着他的肩膀而过,血瞬间洇红了青衫。
宋旻真瞳孔骤缩,心中一阵慌乱,他紧紧扶住何衍,眼神中满是担忧。
“你……为何替我挡箭!”他声音带着颤抖。
何衍苍白着脸,挤出一抹微笑:“我……我们并肩作战,怎么可能抛弃你。”
宋旻真心中涌起感动,冷面阎王脸上也有了笑容。
而此时,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双方将士厮杀在一起。
宋旻真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抽出腰间长剑,大喊一声:“杀!”
他带领着将士们冲下城头。
赫兰廷见势不妙,却仍负隅顽抗。一番激战过后,北境军队渐渐不敌,擒贼先擒王,赫兰廷被摄政王君昭生擒。
宋旻真站在赫兰廷面前,眼神冰冷:“这便是你背盟的代价。”
战后,夕阳如血,宋旻真与何衍并肩而立,看着这片被战火洗礼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他们幸好粉碎了敌人的计划,让他们的诡计扼杀在摇篮里,和北境彻底决裂,也保住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就在众人以为战事已了时,却见北境后方烟尘滚滚,竟是又有一支军队赶来。原来是赫兰廷暗中安排的援军,想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宋旻真眉头紧锁,刚经历一场大战,己方将士已是疲惫不堪,而这突如其来的援军让局势再度紧张起来。
何衍看向摄政王,坚定道:“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不能退缩。”
摄政王握紧手中长剑,高声下令:“将士们,虽已疲惫,但为了家国,再拼这一次!”
将士们士气大振,重新集结起来。
就在双方即将再次交锋之际,天边又出现一群人马,竟是君昭暗中调遣的后援部队。
有了这支援军,局势瞬间逆转。北境援军见势不妙,想要撤退,却已被包围。
最终,他们都成为了大安朝的囚徒。
战后,摄政王等人班师回朝,迎接他们的是百姓们的欢呼与赞誉。
而这场胜利,摄政王的威名更加响亮,也成了大安王朝的战神。
何衍得胜归来,便看到了在城楼上一直等待自己的妻子,她热泪盈眶,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字,何衍听到了她的声音,抬头看到的就是她。
何衍策马奔向城楼,翻身下马,与此同时,王瑞英也从城楼上下来,向他跑去,何衍几步上前,将妻子紧紧拥入怀中。
王瑞瑛泣不成声,埋怨道:“你这一去这么久,可吓死我了。”
何衍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道:“没事了,我这不是好好回来了。”
如果不是收到何衍悄悄写的信件,王瑞瑛真以为他被诬陷为杀害公主的凶手凌迟处死了,只是听说他还有秘密任务不能回来,一直担忧不已,直到远方传来摄政王大战北境的消息,她这才知道何衍去做了什么事。
就在何衍与王瑞瑛相拥之时,人群中突然挤出一个人来,是宋旻真。
他看着这温馨一幕,笑道:“何兄,恭喜你夫妻团聚。”
何衍松开王瑞瑛,拉着她向宋旻真行礼:“此番多亏宋大人谋划,才有这胜利。”
宋旻真摆了摆手,却被人一个熊抱,低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弟弟宋居寒,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诉说着。
“哥,我都想死你了!”
宋旻真无奈地摸摸宋居寒的头,“好了好了,多大的人了还哭哭啼啼。”
这时,摄政王君昭走上前来,笑着说:“此次能大获全胜,诸位都功不可没。待回了皇宫,陛下定会重重嘉奖。”
众人纷纷行礼谢恩。
这时,新帝派人来宣他们进宫领赏。众人进宫后,新帝龙颜大悦,对众人论功行赏。
何衍因此次立下大功,被加官进爵。王瑞瑛也被封为诰命夫人。
而宋旻真,更是得到了新帝的高度赞誉,赏赐无数。
夜间,皇帝设宴庆功,宴会上,众人举杯畅饮,气氛热烈。
酒过三巡,新帝突然放下酒杯,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此次虽胜,但北境野心不死,日后恐再生事端。朕欲派一人前往雁门关驻守,巩固边防,不知诸位谁愿前往?”
众人皆沉默不语,驻守边关,条件艰苦且责任重大。
这时,梅润笙起身拱手道:“陛下,臣愿前往。”
新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梅爱卿忠勇可嘉,朕便准了。”
兰一臣心中一惊,忙看向梅润笙,他知道这意味着宋旻真又要远离京城。
宴会结束后,兰一臣追上他,“安言,你何必揽下这苦差?”
梅润笙微微一笑,“我本就心系边关,如今有此机会,自是要去。况且,只有边关稳固,京城才能太平。”
兰一臣叹了口气,“也罢,你此去保重。若有难处,尽管来信。”
梅润笙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我定不辱使命。至于孩子,我想带在身边。”
“毕竟是你的亲子,是要在你膝下亲自抚养的,但边关艰苦,孩子是否能适应啊?”
“那等回去了,问问孩子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