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天一大早,林冲就收到了登州的600里加急。

这600加急是轻易不能动用的,太伤马力,除非是特别重大的事情。

林冲赶紧把信拆开,看后大喜,就赶紧把周昌及其他几个老头都请了过来。

这梁山大业传承的事情有着落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这林冲随即通知留守梁山的主要头领到议事大厅开会。

在大家兴高采烈的议论声中,很快有了决定。

林冲这边派庞秋霞去登州护卫李若兰,并派柳月生贴身护理。

本来这梁山女将中,除了李若兰,是扈三娘的功夫最好,是护卫的最佳人选。但是不凑巧的是这扈三娘也怀孕了。这时候派扈三娘去登州就不人道了。

大家讨论了一下,还是派庞秋霞过去。

这柳月生现在是安道全的高徒,虽然跟安道全当徒弟只有几个月,但是基本的药理已经熟悉,由她去照顾,那是再合适不过。

除此之外,这岳山水也非要跟着去登州。

这岳山水现在已经是半个女主,大家本来就对岳山水没有限制;而且梁山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岳山水和李若兰感情极深,她要去照顾,谁也挡不住。

这岳山水一去登州,这梁山的一大摊子生意就只剩下柳如玉打理了。

这下可好,除了醉瑶台和白玉堂,还有东京的嫦娥仙子的秘密内衣店、《花花大官人》杂志,这柳如玉真的把梁山的财政大权抓在了手里。

谁能想到,这梁山偌大的财政流水都靠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小娘子掌管。

这柳如玉现在可以被称作大宋第一女强人了。

就在当天,在一队近卫营的护送之下,岳山水、庞秋霞和柳月生等人就出发了。

又过了没几天,这林冲收到了鲁智深私人寄过来的一封信。这信虽然是鲁智深寄过来的,但是后面还有陆正言和吴用的留言。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就是王伦许王爵的事情。

在鲁智深、陆正言和吴用眼里,这许王爵的事情也极为重要。只是这件事情不能明面上说出来。

林冲及梁山留守的众位头领看到信后是大为兴奋。

王伦既然开始许王爵,说明他要开始正式下场与群雄逐鹿了。

同样大为兴奋的是杭州方腊手下的一众文武。

视线转到杭州。

这杭州落入方腊手已经快一个月了。

杭州府衙,高堂之上,端坐着一个人。

此人身穿黄袍,头戴黄金冠,腰缠玉带,方面大耳,浓眉大眼,器宇轩昂。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威震东南的圣主方腊。

方腊双眼精光四射,朝堂下看去,一众文武,个个精神矍铄,豪气干云,不似一般人物。

“诸位爱卿,经过两三个月的激战,我们现在手里面已经有了睦州、歙州、杭州三大州以及下面十多个县城,缴获钱粮无数,手下雄兵三十多万,这都是诸位爱卿的功劳。”

“为圣主效力,万死不辞。”台下众文武异口同声回答。

方腊坐在台上,看着台下的一众文武,豪情顿生。

“王寅。”

“末将在。”一个高大魁梧的大胡子将军出列,拱手领命。

“本圣主封你为兵部尚书,总领兵马。”

“谢圣主。” 王寅拱手领命。

“邓元觉。”

“末将在。”一个高大魁梧的高大和尚出列,拱手行礼。

“本圣主封你为国师,并领大元帅一职,统领6万东军。”

“谢圣主。”邓元觉拱手领命。

“石宝。”

“末将在。”一个高大精瘦的中年汉子出列,此人横眉冷目,面孔精瘦,下巴一缕山羊胡须。

“本圣主封你为大元帅,统领6万西军。”

“谢圣主。”

“厉天闰。”

“末将在。”一个黄脸长须的高大汉子出列。

“本圣主封你为大元帅,统领6万南军。”

“谢圣主。”

“司行方。”

“末将在。”一个黑脸胡须的魁梧汉子出列。

“本圣主封你为大元帅,统领6万北军。”

“谢圣主。”

“方杰。”

“末将在。”一个高大魁梧、英气十足的魁梧汉子出列。

“本圣主封你为先锋大将军,坐镇中军。”

“谢圣主。”

“本圣主另封8位大将军,是为八骠骑。”方腊笑着说:“刘赟、张威、徐方、郭世广、邬福、苟正、甄诚、昌盛上前听封。”

“末将在。”八位桀骜汉子出列。

“本圣主封刘赟为飞龙大将军,封张威为飞虎大将军,封徐方为飞熊大将军,封郭世广为飞豹大将军,封邬福为飞天大将军,封苟正为飞云大将军,封甄诚为飞山大将军,封昌盛为飞水大将军。”

“谢圣主。”八位桀骜大汉拱手行礼。

“接下来我们与那大宋将有大战,其余诸将可战场立功,本圣主论功行赏不在话下。”方腊望着台下诸将,豪情干云。

“谢圣主。”台下所有将军拱手。

“诸位爱卿,朝廷派来的呼延灼无功而返,回去后朝廷定会再派遣大军前来围剿,接下来我们等如何应对,诸位可有良策?”

“禀圣主,末将有一言。”王寅出列。

“王尚书但说无妨。”方腊笑着说。

“我们的兄弟们已经探查到,这大金打算与大宋一起围剿大辽,朝廷已经派二十万大军陈于宋辽边境,打算北进大辽。大宋其余精锐兵马多驻守于西北,其余州府多为弱兵。这大宋皇帝没想到我等于此时起事,仓促见调不出大军来围剿我们圣兵。末将以为,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大举进攻周边膏腴之地,然后顶住朝廷的第一波围剿,将大宋的钱粮重地东南牢牢抓在我们手里。若如此,不出两年,大宋朝廷财政崩溃,必将横征暴敛,到时候民怨四起,就是我们纵横天下的大好时机。”王寅正色说。

“王尚书真乃老成谋国也。”方腊笑着说:“我们要在朝廷大军来围剿之前,迅速扩大势力,招兵买马,积蓄粮草,以逸待劳。”

“禀圣主,贫道有一言。”一个身着道袍的精瘦汉子出列。

方腊看去,正是智囊包道乙。

“道长有何良策?”方腊笑着问。

“这朝廷有大军近80万,除西北边军有25万之外,派往宋辽边境的大军就有20万,这20万大军是大宋的主要机动兵力。这北部宋辽边境上原本就有25万大军。如此一来,大宋其余地方的军队加起来也只有10余万人。这十余万人守偌大的疆土,必定是兵力分散。我圣兵刚好集结大军,在周边攻城掠地,必定势如破竹。”包道乙侃侃而谈。

“这大宋若要围剿我等,也只有调宋辽边军前来。这宋辽边境距我杭州近2500里。若派一二十万大军前来,至少需要几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我大军的宝贵机会,我圣兵刚好趁此大好时机,将长江以南的东南大片地区占为己有,并扼守长江天险。待北方巨变,我们圣兵挥师北上。如此一来,大业可成。”

“哈哈,道长真乃子房在世也。”方腊兴奋地走下宝座:“本圣主封包道乙灵应天师,参赞军机。”

“谢圣主。”包道乙笑着拱手。

“灵应天师,这大军出兵,兵指何处,天师可有良策?”方腊问。

“禀圣主,贫道有一策,供圣主参详…..”包道乙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