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试用以后,确认没问题,他也直接付款走人。

他们直接去的是东四三条路南的胡同西口的人行东城办事处。

也是人行搬到四九城,最早成立的办事处之一。

李想国跟柜员要了单子,按着要求填好个人资料,开设了一个个人账户。

然后财务科长把支票交给柜员,查验过后,询问存款方式。

然后就给他按着一笔一百万,直接给他存了二十四笔定期半年的大额存款。

就算这支票能取出来钱,李想国也肯定是不取的。

最后剩下的一百多块,他才直接取了现金。

毕竟自己要买的东西还很多,手上也没多少钱,自然得先取出来一点儿用。

别以为每笔一百万,不过才相当于后世一百块钱的存款很少。

没看着后世经常有发现几十年前的几万块钱存单,才能取几块几十块钱这种新闻嘛。

事实上,那也都是这几年的存单。

那时候普通民众手里没什么钱,对银行的信任度不高。

存款最多见的,其实都是几千、几万块一笔的存单。

所以当年吸收存款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比如按照米价结算保本保息的方式、定期定额存单、有奖储蓄什么的方式等等,不一而足。

也因为普通人手里没什么钱,所以类似有奖储蓄的定额定期存单的最小面值甚至只有五千块。

李想国存的每笔一百万的存款,都能买两百张这面值的存单了。

原本五月份经济平稳,存款利率已经开始下降。

结果半岛战争爆发,所以从十月份开始,为了吸储存款利率又有提高。

现在执行的利率是:半年期存款年化利率是30.2%,一年期存款利率更是高达34.8%。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可能这么高。

这里面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时期不止有人行一家金融机构,这时候国内钱庄、外资银行、民族资本银行全都有。

百废待兴,所以社会对资金的渴求大,存款这么高并不稀奇。

毕竟,对于银行而言,存款相当于负债,贷款才相当于资产。

存款的利率高,只是因为贷款的利息更高。

一年前,短期拆借,人行年化的贷款利息甚至也能达到600%。

就算这样,相比当时的商业银行或者是钱庄,这利息还是相当实惠的。

至于为什么存半年不是一年。

当然是因为明年一季度存款利率又有变动。

为了进一步有效动员社会资金,明年三月开始,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会提升到45%。

他也准备等到这些钱到期后,再存一年期的。

等明年的存款再到期,他这笔钱就该变成四千万,接近一个小目标了……

其实不止这两年,实际上后面一直到文革,其实利率都是运行在高位。

一直到文革时候,他才考虑把钱取出来。

他这些钱,怎么也能翻上几番。

即便只是粗略地算一下,起码也能达到五位数,比起很多小说里易中海家的养老钱还多。

毕竟这也算是正当所得,钱财来源合理合法。

说起来大半的四合院小说也奇怪。

起步就是六十年代,钱还都放在家里不存银行。

这是对政府和银行有多不信任?

再就是易中海贪了何家十年的抚养费,甚至大半更是只拿回原本的钱就行了。

这都什么脑子?

本书是设定何大清今年年底跑路,要是何大清是四九年就跑路的话。

那时候,一年期的存款甚至能给到250%以上的利率。

假设四九年春天何大清跑路,易中海贪墨何家十万块钱,要是存银行,最后事发时候,这十块钱能变成多少?

答案是:真到电视剧开始时候,这十万块钱最少能翻到一千块钱以上。

当然,面值也已经从一套过渡到第二套了。

(毕竟,我没查到四九年上半年的存款利率,实际上肯定还算少了。

就算这样,到一九五六年,当年的十块钱本金已经接近四百块了。

当时的利率还接近8%。复利计算,7%的复利十年就本利相平。

当然后面到了五九年的时候,利率又下降,却也还保持在6%以上的高位。

直到一九六五年,才降到4%以下,这利率也一直保持到改开。)

上面还只是十块钱,如果是一年十二个月,只靠这一年的钱,易中海都能轻松赚到上万块的利息。

如果贪墨的钱都存银行,易中海靠何大清寄过来的钱,就能轻松地赚到几万块。

毕竟这钱,主要也是前几年高利率时候寄过来的。

只算这一笔钱,他家就不可能会穷。

之所以到电视剧开始的年代,日子还过得很普通,完全是因为存款没票证罢了。

所以,那些即便真的要他十倍偿还的,其实还都是跟他少要的了。

更何况还只要回被贪墨的那点儿钱,也就轻飘飘说一句“老死不相往来”的那些猪脚,一个个还真不愧自己傻“猪”之名。

也就空有个猪脚光环撑着罢了。

易中海还完钱,拿到傻猪的签字,微微一笑:“老子十倍偿还又如何,还是净赚小两万块。我就想问,还有哪个傻逼猪脚寄钱回来,我接着截流!”

其实文革之后,一直到两千年前后。

财务人员以及单位领导公款私存,薅羊毛已经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也能看出来:税后收入只能养家糊口,睡后收入才能发家致富。

当然,到了六五年上半年,李想国也会在这钱到期后,把钱彻底取出来,也真想办法换成东西或者是别的什么。

甚至是直接换成大团结存着也不错。

毕竟版本好的大团结,一张也能卖个几百块钱。

实际上也在升值。

这一万块,到后面还能轻松在四九城换套房……

(当然真的脑残这样搞的,中间也必然错过这些钱能换好几套房的年代。)

到了那时候,这笔钱已经有一万多块,继续存的话,风险太大了。

毕竟后面的文革期间,甚至有存款两千六百以上都被定为走资派的例子。

自己这存款上万块,那不是擎等着造反派上门给自己添堵吗?

躺平可以,但是没必要为了那点儿钱给自己找麻烦。

要不然自己完全可以辞职,每个月靠着利息都够活的。

当然,这也只是理想情况。

很可能中间自己要买东西,有可能还要取钱出来花。

但是自己不缺钱是一定的。

更何况自己还有抚恤金什么的,这些钱估计也都不必动了。

甚至可能每个月还能再存一点儿呢。

更何况真到了文革时期,自己那时候可能大半东西都不缺。

除了要票的工业品,应该没啥玩意儿需要真的花钱去买了吧。

自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每个月五块钱,根本花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