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这张字帖,柴宗训不禁回想起他登基之初,也是花了不少时间来练字,如今的字才算勉强看得过去。

与不少文臣相比,柴宗训虽还是落了下风,不过瞧着元时的字,写得要比他那个年纪好了不知多少,可见确实是花了功夫琢磨,才有眼下这般成果。

“德妃是不是找过你?”

“谁都没来找过臣妾,一切只是臣妾一家之言,陛下听得进去就听,若是,臣妾哪一句冒犯了圣意,甘领责罚。”

“好好好,朕不问了,就当是你执意为元时说话好了。如今离出发之日,也还有些日子,你再容朕好好想想……”

柴宗训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说明此事还有转机,李云烟也不好继续开口。

当年赵家之事,几乎闹得满城风雨,大周文武上书柴宗训将赵家赶尽杀绝的,不是一两个。

如今赵家已辉煌不在,但宫里还有一个赵家的女儿,若不是因她诞下了皇家子嗣,恐怕也逃脱不了被清算的结局。

数年来,柴宗训之所以选择冷落赵德妃,有一方面的原因正是为了尽可能地保下她。

要是赵德妃盛宠优渥,连带元时也成为柴宗训最看重的皇子之一,大周朝臣可能会想尽办法,让柴宗训将他们母子二人逐出皇城。

柴宗训何愁不知,上一代的恩怨不应该归咎于下一代身上,可是生在皇家,哪里有这么多的“宽容”。

“童海,你可知赵德妃最近如何?”

童海倏地停下了手中沏茶的动作,愣在了一旁。他在想,柴宗训为何会突然向他打听起赵德妃的近况?

“回陛下,德妃娘娘最近都在自己宫里待着,除了给太后娘娘与圣人请安外,并没有什么异常行为。”

在童海看来,赵德妃早已淡出了后宫众人的视线中,低调地不能再低调了。

也罢,元时怎么说都是大周皇室的一员,只带他一个,想必诸臣也没什么话好说。想通之后,第二日,柴宗训便在随驾名单中,加上了元时的名字。

出发前十日,柴宗训传旨,命内阁与枢密院各掌军政要事,遇事不决,遣人八百里加急送至御前即可。一些日常之事,柴宗训特命皇后李纯妍担当监国重任,由她决断便可,不必报予他知晓。

这份信任来之不易,皇后李纯妍似乎又回到了与柴宗训心意相通的“蜜月期”,那会两人只需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

李纯妍亦知晓,这份信任只是暂时的,最多不会超过一年。而且在这段时间,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最后都会由太子元明担责。

换句话说,监国大任做得好,那是皇后李纯妍的本分。如果做得不合柴宗训的心意,哪怕只有一件小事,这份罪责将来都会记在太子元明头上。

为今之计,皇后李纯妍只有小心再小心,任何涉及大周的军政大事,她都要拉上内阁与枢密院与她共同进退,总好过独自一人承受如此重担。

元圣二年六月初六,一切准备就绪后,柴宗训圣驾从东华门出发,一路向着京北府进发。

天子驾六,宽敞舒适的马车中,柴宗训正坐其中,手里拿着沿途州府的税收、人口、土地等奏报内容,一一过目。

这些东西皆是柴宗训月前,命令监察院搜集而来,就是为了此次巡游做准备。

柴宗训圣驾到达的第一站,便是大名府。由于柴宗训并未向各州府宣告,此次巡游会行经何处。

这就意味着,从汴京至京北府中间的所有州府,柴宗训都可能会驾临。

这个决定,打了沿线州府一整个措手不及,他们本以为可以借着柴宗训巡游之际,好好让陛下看看,他们这些地方官员的“政绩”。

现在别说看了,逮不逮得到人都是另外一回事了。柴宗训此举,就是想不与州府打招呼,来一个突然袭击。

但圣驾人数不少,阵仗也大,就算各州府提前不知道柴宗训现在何处,跟着喧闹的人群走,准没错。说来柴宗训也瞒不了多久,到了地界,自然就知道了。

“童海,传符昭愿与五卫都点检前来见驾。”

此次出行,柴宗训将监察院与五卫的精干皆带了出来,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须臾,符昭愿与五卫都点检前来见驾,原本十分宽敞的马车,瞬间挤进六个大汉,倒是显得有些局促了。

“朕长话短说,此次巡游,朕除了明面上那几件事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暗查我大周是否存在严重的贪腐。这件事,必须由符昭愿来打头阵,校事卫做好配合,其余的人,各司其职,不可懈怠!”

“臣等遵旨!”

五卫之中,虎翼卫都点检杨延昭、校事卫都点检李继和,皆是新任履职之人,第一次接手如此重任,还是在柴宗训巡游出京的途中,他们的压力不小。

就如同李继和,其父刚刚才过世不久,但碍于校事卫都点检一职实在是过于重要。眼下侦察军司只能为柴宗训提供远程的情报支持,他身边唯有校事卫可以依仗。

“你们也不必过于紧张,朕还就不信了,在这大周的土地上,还有人敢对我柴宗训动手,那他真是不要命了。”

原本紧张的氛围,瞬间就被柴宗训这一句玩笑话给化解了。众人散去之后,柴宗训压制下去的兴奋感,因此事暂时得以解决,竟又升了回来。

柴宗训拉开轿帘,隔着窗纱望向四周,如今大周再也难见光秃秃的山岭,自大周有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石炭后,百姓已不用花力气上山砍树了。即使,百姓真的要砍,也会比之前要“手下留情”许多,不会砍得一丝绿色也不见。

石炭的价格是由朝廷统一定价,任何人胆敢加价,经他人举报后,立刻便可被判斩立决,惩罚力度十分之大。

大周商人皆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赚取那为数不多的“黑钱”。

“青山绿水,这才是当之无愧的盛世……”

有了山之后,山上便可滋生出一切生存所需的东西,水源、猎物、草药等,这些都是百姓遭遇饥荒或者天灾之时,最后的生命保障。

当初,柴宗训会盯上北境的石炭,追根究底都是为了能让大周,在遭遇危机之时,拥有这些充当大周缓解内部矛盾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