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沙希军领军之人的回答,简直都要给李重进气笑了。

“你们害怕伽色尼的报复,难道就不怕大周的怒火吗?”

“这……这不是考虑到大周与我沙希相隔较远,我们国王才出此下策……”

李重进也不想与他们分辩,当即决定,将他们打散后分送到大周西北部充当苦力,并未要了他们的命。

这部分人,最终还是选择入乡随俗,改信了与伽色尼帝国一样的信仰,成为了大周的子民。

于阗之危已解,于阗国王眼见大周势力强劲,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两国联军给消灭了,急忙遣使上奏大周天子,言道于阗愿从此并入大周作为郡国,尉迟氏族也将替大周永镇于阗。

柴宗训思考过后,决定答应于阗国王的请求,重新册封其为“大宝于阗郡王”。

百年后,于阗郡国的面积一再缩小,除却昆仑山以北的于阗地区以外,其余地区皆以商贸重镇、边境军镇等特殊原因,陆续改为大周州府,划归中央管理。

伽色尼帝国骑兵本以为在“喀什噶尔一战“中,得以全身而退,大周必不会再找他们的麻烦。殊不知,李重进西部战区的兵马,已陈兵两国边境,伺机而动。

沙希王国并没有因喀什噶尔的失败,选择弃伽色尼于不顾,他们在周军出兵的同一天,对外宣布与伽色尼帝国共进退。

“沙希王国执意如此,非常让我怀疑,数年前那场大战,是否真的存在?”

李重进本来还想先收拾完伽色尼之后,再对沙希动手,不过,有些人偏要往绝路上走,也不能怪周军“一视同仁”。

数日后,一则有关伽色尼帝国即将在击退周军后,顺势吞并沙希,并将强迫沙希全境改信其他宗教的消息,如洪水般迅速在沙希国中盛传。

“是谁?!传播这等毫无根据的谣言,企图动摇我国与伽色尼的军事联盟?”

沙希国王怒不可遏,这则谣言所传的虽有大部分都是事实,但在此刻盛传于沙希国内,很明显是想挑起沙希与伽色尼之间的仇恨,迫使他退出两国间的军事联盟。

自从沙希军队助纣为虐,参与虐杀于阗城中的各国商旅与百姓之后,他们就被绑上了伽色尼帝国的贼船之上。

为今之计,只有继续与伽色尼狼狈为奸。幸运的话,两国击败大周后,沙希还可借助伽色尼的权威,站稳脚跟。

沙希国王很清楚,伽色尼也不是什么善茬,但对上一个熟悉的敌人,也好过与一个完全陌生的大周为敌。况且,他相信,大周绝对不会原谅沙希的所作所为。

眼下,伽色尼帝国看似强大,但内里也是破败不堪,且还面临着古尔王公的崛起。

两国联军击败大周后,沙希国王有不少机会,甚至可以借他人之手,报此前伽色尼欺辱沙希之仇。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是沙希国作为小国的悲哀之处。

而盛传于沙希国境内的谣言,最初是在各国商旅之间传播开来的,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大周侦察军司的助力。

另一头,侦察军司也联系上了伽色尼帝国的古尔王公家族,承诺只要他们能世代与大周和平相处,周军愿里应外合,替他们给予伽色尼帝国最后一击。

三方还未开战,伽色尼帝国与沙希王国就已深受国内矛盾带来的压力,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他们在忙于调兵抵抗大周的同时,还要分出部分精力,应对来自国内的威胁。

李重进趁此机会,正式出兵攻打伽色尼帝国。沙希国王因贵族反对声浪过大,以致无法及时出兵援助伽色尼。

伽色尼帝国骑兵全数调往边境阻敌之后,古尔王公率军杀入王宫,并杀死了伽色尼帝国在任埃米尔瑙锡鲁丁·萨布克特勤,正式取代伽色尼帝国,建立古尔王朝,大周后称其为“廓尔王朝”或“古尔苏丹国”。

古尔王朝第一任苏丹上位之后,立刻向周边四邻宣告了伽色尼帝国的罪状,并认定伽色尼帝国向于阗国与大周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单方面的侵略战争,同时也是不正义的。

古尔王朝苏丹还宣布,自即日起,大周就是古尔王朝的朋友,他们永远不会将刀尖指向大周。

前往边境迎战周军的伽色尼帝国骑兵,听闻自己的老巢被大周整个端了后,只好选择投降。

李重进念在双方并未有任何短兵相接之机,将他们全数遣返回了古尔王朝。

后骑兵将领后被古尔王朝苏丹以谋逆罪名下狱处死,成为了继伽色尼埃米尔之后,第二个用鲜血为新王朝洗礼之人。

在沙希国王还在与国内贵族据理力争之际,周军已经结束了与伽色尼帝国间的战斗,转而将剑锋对准了他们。

见原先的靠山已经被古尔王朝取代,沙希国王吓得脸色煞白。国内有权有势的贵族纷纷趁机篡位,将国王杀死后,独立建国。

沙希王国在一瞬间分裂成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邦国,并逐渐被沙希王国南部的夸尔马蒂、兆汉王朝与翟折罗-波罗提诃罗王朝所吞并。

在此过程中,李重进顺手将此前两国密谋的无主之地,划归大周版图,并趁两国内乱,率领周军抢到了不少地盘。

两国消亡后,此前依靠两国,数度阻挠西藏吐蕃诸部落加入大周的古格王朝,开始瑟瑟发抖。

古格王朝地理优势独特,国土几乎位于藏西最为险峻之地,易守难攻。

但他们要面对的是大周军队,就连强如伽色尼帝国骑兵,也都败在了大周的手里,又何谈古格王朝本就是由躲避战祸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战力堪忧。

此战后,古格王朝内部掀起了一场关于“是战是和”的激烈讨论,一直持续了数年。

李重进本来打算将捷报交给侦察军司的探子,让他们送往汴京。怎奈李处耘的病情突然加重,李继和唯恐其父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急忙带着李处耘返京。

这封捷报自然也交由李继和一行,带回汴京,呈报柴宗训。

不料,一行人走至甘凉之时,李处耘终究抵不过天命,病逝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