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建国理所应当的回答:“折算成小麦、大米、玉米,交给粮站。”

“啊?”

宋北北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折算这这些,直接交红薯和土豆不就行了?”

李建国道:“土豆会收一些,红薯这种粗粮,城里人不会当主食吃,要不了多少,收上去也是浪费,还不如留在乡下,咱们是吃惯了的。”

尹井大队算是条件较好的大队了,至少,没人因为缺少粮食而饿死。

当然,不是说就没有吃不饱的家庭。

只不过,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家里被虐待,故意不给吃的;二是家人生了病 ,欠下了一屁股债,只能缩衣节食。

就说李建国。

身为大队长,他家里每天只有中午那一顿吃米或者面,早上和晚上都是红苕、土豆和玉米棒子那些。

中午那顿饭,也要混杂粗粮。

言归正传。

宋北北听了,心里有些难受。

这个时代,农民确实是付出和牺牲了太多。

如今。

她也是其中的一员了。

这时。

几道惊呼声在她耳边响起。

宋北北丢下了刚才的思绪,下意识看了过去,面露惊讶:“这是怎么了,为啥带着粮食往回走?”

李建国叹了一口气:“八成是没过关,被粮站拒收了。”

“什么?!”

宋北北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

刚才大队长随口说了一句,有可能被打回来,但是她没太在意,没想到,居然真的被她碰到了。

李建国喊住他:“老王,你这是咋了?”

此话一出。

宋北北连忙看了一眼大队长:没想到,居然是大队长认识的人。

对面。

一个黑瘦的中年男子眉头皱得可以夹苍蝇,听到有人叫他名字,下意识抬起头,看清楚是谁,深深叹了一口气,也没隐瞒:“粮站不收 。”

此人。

名叫王大也。

王家坪大队的大队长

王家坪大队,也是田家镇公社下辖的,距离尹井大队,就隔了一个天堂大队。

同为大队长,李建国和王大业在公社开会的时候都会碰到,回家路有半截是一道,慢慢得也就熟悉了起来。

因此。

看到是他,李建国忍不住询问出声:“什么原因?”

王大业苦笑:“说我谷子没晒好,可我按照去年一样,晒的7成干。”

这话一出。

周围一片哗然。

“7成还不行?”

“就是,难道,要我们晒10成干吗?稻谷越晒越轻,100斤新的晒干只有只有70斤左右。”

“对啊,这可是3成的消耗。”

“今天好严!”

“往年都是可以的呀?”

“完蛋了,我的谷子也差不多7成干。”

“我也是。”

“天啊!这可怎么办?”

“……”

一传十,十传百。

全场议论纷纷,许多人愁眉苦脸,队伍的上空似乎笼罩在阴霾里。

听了好几嘴,宋北北也忐忑了起来,紧张地问道:“大队长,咱们的稻谷晒的几成干啊?”

李建国回答:“7成左右吧。”

宋北北大惊失色:“只有7成?那我们不是也完蛋了。”

李建国老神在在:“这可不一定,万一我们运气好,就过了呢?”

宋北北:叔,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运气!

你指望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不过。

她也不反对李建国继续排队,总要试一试结果。

反正,来都来了嘛。

回到正题。

王大业和李建国打了个招呼,就架着牛车缓慢的离开了。

宋北北转头看了一眼他的背影,肩膀垮了下来,看上去有些凄惨可怜。

突然。

一道不一样的声音划破长空:“算了,我们只晒了6成,7成都过不了,我们就更不要说了。走走走,别排这冤枉队了,赶紧回去。”

这话一出,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

宋北北顺着声音传出的方向看过去,就看到一辆牛车从队伍中出列,掉头往回走。

这是第一个。

刚下大家嘴上说得欢,其实没有一个照做,依然老老实实排着队。

不过。

这有了开头,越来越多出列:“热死了,我也回去了。”

“早知道,就多晒两天再来交公粮了。”

“算我倒霉!”

“反正也交不了差,就不浪费时间了。回去多晒两天再来。”

“……”

连续走了十个大队,才停歇下来。队伍一下子空了很多,尹井大队趁机前进了不少。

不过。

整体来看。

十个大队不算什么,因此,也没有造成什么动荡,粮站也没有表示什么。

时间飞逝。

不知不觉,就到了早上9点钟。

宋北北迷迷糊糊醒过来,看着前面还有2个大队,顿时打了个激灵,高兴不已:“终于快到我们了!”

李建国也有些激动:“是啊~”

宋北北突然想起什么,笑容消失,担忧的呢喃:“可是,咱们只晒了7成干,我担心……”过不去。

李建国脸上没有丝毫担心,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道:“放心好了,我们会过的。”

这么自信?

宋北北心里纳闷,也没说什么。

马上,就知道结果了。

十分钟后。

轮到他们了。

一个穿着工人服的粮站工作人员迎了上来,恭敬的喊李建国:“表舅。”

宋北北愣住。

下一刻,恍然大悟。

难怪大队长这么自信,是在粮站里有人啊?!

那就稳了。

只要达到了合格线,应该就没有问题。

李建国呵呵一笑:“小平,妈身体还好吧?”

年轻男子点头:“很好,一直念着您。”

李建国:“等忙过这段时间,我去看她。”

“我今天下班回家告诉她,她肯定很高兴。”

“呵呵,好了,下次聊,你赶紧看看我们大队的稻谷。”

周平忙点头:“好嘞,表舅。”

说完,他走到牛车后面,拿出一个60公分长,有点儿像三角刮刀一样,但是里面有凹槽的工具,对准一个麻布口袋,熟练的插进去,然后快速抽出来,袋子中间的稻谷被带了出来。

口袋破了一个洞。

他从袋子里拿起几粒稻谷,放进嘴里咀嚼。

“嗯,有8成干。”

“合格。”

听到这话,宋北北屏住的呼吸一下子放开,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鬼知道刚才她多紧张!

虽然粮站有人,但是大庭广众之下,也不可能徇私,要真的不过关,又得全部搬回去。

这么重的粮食拉一次就够了,拉回去再拉过来,怕是命都要少半截。

李建国淡定十足。

周平又道:“过称。”

粮食比较多,粮站工作人员和大队长他们在搬粮食。

宋北北想要帮忙,被大队长以女孩子力气小拒绝了。

她也没有争辩。

站在一旁,开始观察这个粮站。

一看。

发现是个石头做的房子,和周围的建筑都格格不入。

为啥要用石头?

虽然,五颜六色的石头 看上去还挺好看的。

暂时没人能告诉她答案。

她摇了摇头,没再纠结这个问题。

回神。

看过去,正好,听到周平笑着对大队长说:“3万斤整。”

“可以了。”

李建国露出轻松的笑:“好。”

他在队里称了,每袋都多了几两一斤的,不可能是三万斤整。

但是,这都不重要。

交了差就行。

有些事情,心照不宣。

后面还有不少人,他也没多待,拍了拍外甥的肩膀:“好好工作,我就先走了,替我问候你妈。”

“好。”

周平的妈,是李建国三叔家的堂姐。

李子君。

小时候家里没分家,堂姐和他关系很好,比亲姐弟也不差什么了。

堂姐长得好看,性格好,也会读书,读完了初中,运气好赶上食品厂招工,顺利考进去当了一名工人。

之后,在同事的介绍下,嫁给了现在的丈夫。

城里本地人,周四维。

周四维是独生子,五代单传,她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收服了公婆的心,过得如鱼得水。

……

坐在马车往回走。

大家的表情都很放松,宋北北明显可以感觉到,牛车快了不少。

也是。

来得时候,负担太沉重了。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爱怜的摸了摸牛背,小声嘀咕:“辛苦你了。”

“是辛苦了。”

李建国耳尖听到了,附和道:“牛大和牛二可是大功臣,今天回去得给它们好好加餐。”

“爱国。”

车老板儿李爱国连忙答应:“好嘞~”

他又转过头,看向后面牛车:“立仁,听到没有?”

李立仁是大队另外一辆牛车的管理者,闻言,忙点头:“是。”

宋北北没插嘴。

等他们说完,她才问了李建国:“大队长,粮站为什么用石头修建,是有什么讲究吗?”

李建国点头:“因为石头防潮,同时不同意进老鼠。”

宋北北恍然。

粮食最怕受潮,粮站的粮食堆积如山,肯定要保持干燥。

老鼠无洞不钻。

要是普通的砖瓦房,估计挡不住老鼠啃咬挖洞,只有石头它们没办法。

她暗暗道:“果然,特别的东西都是有原因的。”

……

没多问。

粮站在县里,但是又不在县城中心。

一想也是。

要在粮站,非得造成交通堵塞。

眼看着要到城门口了,宋北北赶紧开口:“大队长,我要去县城里逛一会儿,你把我丢在城门口吧。”

今天放假。

她才不想这么早回去了。

李建国点头:“行。”

然后,让李爱国停了车,把她放了下去。

“大队长再见。”

她站在路边挥手作别:“爱国哥再见,立仁哥再见。”

目送他们出了城。

宋北北转身,慢悠悠得走着,时不时打量左右。

县城灰扑扑的。

其实,并没有什么惊艳。

甜城不是北京,也不是重点发展城市,城里面除了一条主干道,其他地方都是泥巴路。

这些天一直没下雨。

在炙热的太阳烘烤下,宋北北感觉走一步,都会掀起一阵扬尘。

看得她有些难受。

感觉喉咙里面有灰尘。

大概是错觉。

她赶紧甩了甩头,强迫自己想别的事情。

身上有钱。

今天,她想要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以后干什么都方便。

同时。

也要装一大袋东西回去。

当然,是从空间里面拿出来,用来掩耳盗铃的。

走着。

她突然听到有人喊她:“北北!”

宋北北赶忙回头,看到人,又惊又讶:“夏夏?”

正是方觉夏。

她旁边,站着陈冉。

一愣,然后打招呼:“陈冉,好久不见。”

“宋知青,好久不见了。”

方觉夏疑惑的问道:“北北,你啥时候来的?今天早上我去你家叫你,结果你好像不在家。”

宋北北解释:“哦,忘了和你们说。我今天早上和大队长一起去交公粮了,我们凌晨2点过就出发了。 ”

方觉夏了然。

“原来是这样,交完了吗?”

“嗯,刚刚交完。”

“刚刚?”陈冉诧异:“现在都快10点钟了,你们弄了这么久吗?”

“可不!”

说起这个,宋北北话就多了:“你不知道,我们4点钟就到了,够早了吧?结果,前面排了几百米的队伍,足足等了4个多小时,才轮到我们呢。”

“这还是走了十几家的进度。”

方觉夏好奇的问道;“走了十几家?为什么要走,他们不交公粮了吗?”

“当然不是。”

宋北北回答:“是因为,他们知道过不了粮站这关,自己回去了。”

“粮站收的粮食对于……”

她仔细说了要求,还描述一番粮站工作人员检查谷子的过程。

听完。

两人都很感慨。

方觉夏:“真不容易。”

陈冉深以为然:“难怪我们城里的粮食质量这么好,原来是因为检查得这么严格和仔细。”

宋北北笑笑。

“宋知青,正好遇到了,你也一起去我家坐坐吧,爷爷这些日子一直在念叨着你们呢。”

“只是,我一直没碰到你们。”

宋北北一顿,笑着点头:“好啊。”

方觉夏解释:“夏收,我们一直没放假,都没有来城里。”

陈冉恍然:“难怪,看你们都瘦了!”

“走吧。”

三人并肩走着。

一会儿,方觉夏装似随口问道:“这段日子,刘忠汉和赵秀香没再来骚扰你吧?”

说起这个。

陈冉沉下脸:“又来了几次,被爷爷和邻居们拿扫把赶了出去,后面就没再来了。”

“只不过,”

她咬牙切齿:“他们找到了我的工作单位,见人就说是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