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门外,薛仁贵正紧张而有序地开辟着一条秘密通道。这条通道的开辟工作进行得十分隐秘,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秦子玉能够秘密调动大军而做的准备。
与此同时,宗旦也向司马懿汇报了斥候战的成果。他信心满满地告诉司马懿,他们已经完全掌控了南门方圆三百里的区域。这个消息让司马懿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优势。
司马懿立刻向统帅陆炎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以右军大将萧文烨为诱饵,吸引项羽部的主力南下。然后,在距离明军大营五十里的地方设下埋伏,调集左军大将袁绍和军师大将司马懿的两部人马,对项羽部进行围歼。至于其余三门,则由前军大将曹操分兵牵制。而统帅府的大军则负责策应和总预备队的任务。
陆炎迅速地理解了这个计划,并开始思考其中的细节。他若有所思地问道:“军师,三部人马互不统属,怎样才能做到如臂使指呢?”
司马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报告大帅,属下自请担任指挥!”他的声音坚定而自信,显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
陆炎对司马懿的表现非常满意,他当即任命司马懿为南线指挥,负责这场围歼项羽的战斗。这个决定显示出陆炎对司马懿的信任和对他能力的认可。
司马懿的动作异常迅速,短短三天时间内,他不仅完成了兵力的调动,还将战场布置得井井有条。
与此同时,联军的一举一动都没能逃过薛仁贵精心安排的斥候们的眼睛。这些斥候们像幽灵一样穿梭在战场的各个角落,将联军的每一个行动都源源不断地送进了明军大营。
秦子玉一直密切关注着联军的动态,当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时,毫不犹豫地召集众人,开始分配作战任务。
首先发言的是负责南门防御的项羽,他一脸凝重地对秦子玉说道:“主公,朱雀营的兄弟们虽然擅长进攻,但在防守方面可能稍显不足。以他们目前的实力,恐怕难以抵挡住一千五百联军的猛烈攻击啊。”
秦子玉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会让卫青从他的部队中抽调二十名精锐士兵给你,协助你打造一道坚固的防线。”
卫青闻听此言,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让韩安国带领二十名士兵前往项羽麾下听候调遣。
项羽见状,心中大喜,原本有些担忧的他顿时信心倍增,爽快地领受了任务。
秦子玉紧接着继续下达命令,他让卫青留守大营,负责牵制联军的前锋大将曹操。而李广、杨业和贾充则分别率领二十名士兵镇守三门,确保大营的安全。
秦子玉站在高处,目光如炬,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韩信、白起、关羽、吕布、李存孝、樊梨花,立刻集结待命!一旦薛仁贵安排的斥候找到联军统帅府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发动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南门的战斗也迅速展开。项羽按照既定计划,装作中计,毫不犹豫地率领楚军冲入了联军的包围圈。
联军的指挥官韩安国,果然名不虚传,他是玄武王卫青的得力助手,指挥朱雀营的士兵们迅速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挡住了楚军的猛烈冲击。
萧文虎和萧文豹兄弟俩见状,立刻从两侧夹击楚军,但他们的进攻却像是撞在了铜墙铁壁上,不仅未能突破防线,反而让自己的队伍损失惨重,二十几个人瞬间倒地。
萧文烨被眼前的惨状吓得魂飞魄散,他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收缩兵力,原地待命,不敢再轻举妄动。
袁绍站在远处,看着右军的糟糕表现,心中充满了鄙夷。他冷哼一声,转头对袁尚下令道:“带三百左军主力,给我强攻!”
袁尚领命,率领着三百名精锐士兵如饿虎扑食般冲向楚军。
韩安国见状,连忙建议项羽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敌人引入包围圈后再一举歼灭。然而,项羽却对这种战术不屑一顾,他大手一挥,命令彭越领兵迎战。
彭越毫不畏惧,率领楚军与袁尚的左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彭越佯装不敌,且战且退,引得袁尚步步紧逼,长驱直入。
就在袁尚得意忘形之际,项羽、龙且、英布突然从三面杀出,如猛虎下山一般,瞬间将袁尚的左军包围。彭越也趁机转身反击,楚军前后夹击,杀得袁尚的左军措手不及。
袁尚惊恐万状,面如土色,他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战局,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眼见形势越来越不利,他竟然毫不犹豫地抛下自己的军队,像一只受惊的兔子一样,独自一人仓皇逃窜。
项羽见状,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迅速张弓搭箭,瞄准了袁尚的背影,只要他轻轻一松手,袁尚便会命丧黄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韩安国突然高声喊道:“王爷且慢,听我一言!”
项羽闻声,稍稍犹豫了一下,但手中的弓箭并未放下,他转头看向韩安国,不耐烦地吼道:“说!”
韩安国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袁尚可是袁绍最为钟爱的儿子啊,袁绍一直都想将他立为继承人。如果王爷就这样把袁尚射死了,那袁绍肯定会跟咱们拼命的。”
项羽听了,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说道:“袁绍不过是个丧家之犬罢了,有什么好怕的?咱们何必如此畏首畏尾!”
韩安国连忙解释道:“王爷,您可别小瞧了袁绍。他虽然现在势力大不如前,但袁家在冀州的根基深厚,门生故吏众多。袁尚这样的草包要是死在咱们手中,反倒会让袁家的那些子弟们同仇敌忾,对咱们群起而攻之啊。倒不如留他一命,让他成为袁家的一根搅屎棍,这样对咱们反而更有利。”
项羽听了韩安国的这番话,觉得有些道理,他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缓缓放下手中的弓箭,下令道:“好,就依你所言,放那袁尚一条生路吧。”
袁绍得知自己的左军有三百人陷入重围,顿时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发抖。
司马懿收到消息之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深知情况紧急,刻不容缓,于是立即率领亲信卫队,快马加鞭地赶往左军大营。
一到左军大营,司马懿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起具体的战况。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袁尚为了逃避责罚,竟然故意夸大了明军的实力,将原本就严峻的局势描绘得更加恐怖。
司马懿听完袁尚的汇报后,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但事已至此,他也别无他法,只得当机立断,命令邓艾和钟会率领精锐部队前去救援。
邓艾和钟会领命后,迅速整军出发。他们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成功地撕开了一个缺口,接应了近百名左军将士突围而出。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扩大战果时,项羽亲自率领大军赶到,堵住了这个缺口。项羽眼见司马懿的大军就在眼前,顿时心生一计,打算将其包围起来,一举歼灭。
邓艾和钟会见状,深知形势危急,若强行接战,恐怕难以全身而退。于是,他们果断地决定放弃进攻,率领残军迅速撤回军师府。
韩安国见邓艾和钟会败退,便趁机高声喊话,劝降那些负隅顽抗的左军将士。左军将士们本就被明军的强大攻势吓破了胆,如今又见援军败退,终于丧失了抵抗的决心,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做了俘虏。
项羽见此情形,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也知道此时不宜恋战,于是命令龙且带人将这一百五十名俘虏押送回大营,并顺带领取了补充物资,然后马不停蹄地返回前线。
司马懿得知项羽如此厉害,心中不禁对其忌惮三分。他深知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于是便改变策略,命令大军轮番上阵,采取持久战的方式,不断消耗明军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