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年韩冬至来到五仙观之后不久,袁清阳就从外面来到五仙观,得知了韩冬至的事情以后,他就一直都在教导韩冬至。

直到后来有一天,袁清阳突然就消失了。

袁天养从来不愿意跟韩冬至说起袁清阳的去向,韩冬至出观以后,一直都在打听袁清阳的消息,却从来没有从任何人那里听到过关于袁清阳的消息。

可是万万没想到,韩冬至无意间来了一趟成都,无意间在这里留了一天,又因为张家栋的姻缘来到了川南大学,在闲逛的时候进了这个书院,居然从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口中,听到了袁清阳的名字。

这个他久违了的名字。

韩冬至缓了缓情绪,很长时间之后,还是有些颤抖的问道:“您是说,三年前我师兄袁清阳来过这里?”

“嗯,待了没几天就走了,那小子黑了我不少茶叶,跟他爹一个德性。”老人一脸的心疼,说话的时候还有点恨恨的意思。

韩冬至眨了眨相当迷糊的小眼睛,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被干烧了,现在的情况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很快理得清楚。

人呐,在遇到自己在乎的事情的时候,都是会情难自已的。

“您先容我缓缓,我得捋一哈子,您是怎么知道......”

韩冬至才刚想说出来,老人就很快速的从一旁的抽屉里拿出来一张大白纸出来,然后啪的一下把那张纸拍在了桌子上。

白纸上画着的是韩冬至三年前的样子,时间过去的不久,韩冬至的样子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基本上不用怎么仔细辨认,一眼就能认出来画上的人,就是他。

韩冬至心想,早知道当初就应该跟师兄一起合个照了,这还整出来一张画像,着实有些跟现代社会脱节的感觉了。

这都啥年代了呀!

“袁清阳临走的时候给了我这个画像,跟我说三年以后五仙门的人会来这里。”老人看了一眼画像上的韩冬至,幽幽的说道:“本来那小子说这话的时候我还觉得有点儿不可信的,但是他家老头的手段我是知道的,他的儿子说的话,也由不得我不信,现在看来,你们这些人还真是神了。”

韩冬至跟着说道:“我师父曾经说过,我师兄虽然没有得到他的真传,但是要说玄门术法,天下间应该没有哪个年轻一辈的人能稳稳的压住他了,不出十年,我师兄必然是一方神人。”

“你师父死了没有?”老头翻着白眼问道。

“没呢,活得可精神了,一顿饭能吃三个馒头,干两碗烫面,比我吃的都多。”

“老而不死是为贼啊!”老头一脸感慨的说道:“这老东西,是打算祸害千年啊!”

韩冬至问道:“您老人家认识我师父和师兄啊?”

韩冬至猜想这个老头一定跟他们五仙观有着莫大的渊源,要不然的话他是绝对不可能知道他们俩的,因为他们五仙观的人向来做事都不留姓名,很少会有人知道他们。

何况还是两个都认识。

一般来说,也就只有像王长运他们家那样的祖辈这些跟五仙门有瓜葛的人,才会知道他们了。

老人抬头看了一眼韩冬至,说道:“看来你们门里的事情,你知道的也不是很多么?”

“哎呀您这话说的,那您也知道我师父这人多不靠谱了,我这肯定是遇师不淑了。”韩冬至相当感慨的说道。

他在五仙门里待了好几年,基本上每天能跟袁天养说的话都没几句,早些年袁清阳在的时候还好,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别不是很大,有时候还能说上几句话。

袁清阳不是五仙门的人,所以和韩冬至不同,他身上没有五仙的命魂线,在五仙观他也只是短暂停留,因为心疼韩东至,他把自己会的一些东西传授给韩冬至之后,突然有一天,就不告而别了。

韩冬至虽然有命魂线可以跟五仙取得联系,但是这些仙家平时也很少待在观里,所以韩冬至一年到头除了修行基本上就还是修行了。

既然没说过什么话,那自然五仙观的一些事儿,他知道的就很少了,除了一些在观里的藏经阁里看到的东西,有些袁天养他们遇到的事情,跟他说的确实没多少。

就连清潭老宅还有王长运他们家的风水局,韩冬至也是下山之前才刚知道的,甚至清潭那股子和韩冬至身上关联的邪气到底是怎么回事,韩冬至也不是完全清楚。

只是知道和他未来的劫数有关系。

直到在清潭大厦的时候,他才发现了当年五仙门在清潭布下的江龙锁阴阵,才知道原来他们五仙门在外还是相当有实力的。

至于这间书院,他纯属是巧了遇上了。

他现在才察觉到,无论是王家的八方聚财局,还是清潭的江龙锁阴阵,或者是今天来到这间书院,似乎冥冥之中都是有注定的。

韩东至觉得,他就好像是被他师父和师兄一起推着来到这里的一样。

而且这间书院的风水格局和五仙观的极为相似,韩冬至在心里还是觉得这或许也是他们五仙门的手笔了。

老人喝了一口茶,娓娓说道:“几十年前,建国初期,常年战乱导致的学校都已经基本瘫痪,师资力量和学生生源都严重匮乏,那时候的情形,简直可以说的危在旦夕,如果没有好的教育,将来国家是一定长久不了的,那时候啊......”

老人开始跟韩冬至聊起了这个书院的一些历史,还有一些关于国家教育的历史。

建国初期,除了北大清华这样的百年名校,其他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半荒废或者荒废的状态,根本就没有什么教育的能力,而且当时的百姓也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识字的意识都不强,就更不用说读大学了。

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是如果一直这么下去,要不了多久,国家的人才就会严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到时候国家很可能会陷入新的危机。

所以当时的国策里,就有一条是大力支持发展教育事业,要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都投入到高校的建设之中。

可是当时的现状,确实很难让国家的教育事业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再加上后来的自然灾害,还有那一场关于文化的大革命,直接把国家又拖入了另一个危难之际。

一直到后来,国家经济慢慢复苏,才又把教育和培养人才提了上来,恢复了高考。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大家知道的事儿,还有一件事,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而这件事,也被列为了绝密,永久封藏在了国家档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