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大兴安岭打猎知青 > 第294章 难以置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哥,有信了。”

闷头火急火燎的赶到饭店,把得到的消息跟哥俩一说。

“二哥,一哥,要卖棒槌的是哈市来的一个盲流子,外号叫个许老猫。

听说有个姘头是十八林场的,这棒槌是他们在山里寻见的,具体的没说。

现在这伙人奔县城去了,放出消息到时候整个棒槌大会,价高者得。

你们要想拿估计有难度,听说那须子跟扇面似的,多少年没见过的好玩意儿。”

十八林场!

永丰村就在十八林场,应该不会那么巧吧?

张初一和李二驴子对视一眼,后者找了个借口支走了闷头。

俩人也没心思点菜,一人干了一碗面条,直到两点多才等来了满头大汗的张树轩。

“我这消息不多,是一个叫徐老猫的在卖棒槌.......”

张树轩把自己得到的消息一说,哥俩知道这和闷头说的差不离。

“他那姘头叫个啥史珍香,不是,史春芳,有个亲姐在十八林场永丰村。”

最后张树轩又补了一句。

啪嗒!

张初一猛地站起身子把桌子上的面碗碰到了地上。

“干哈玩意!一个碗三毛!”

国营饭店的服务员大喊一句。

“咋了初一?”

张树轩瞅着失态了的张初一,再看一看旁边张着嘴巴瞪着俩眼的李二驴。

“初一,到底咋了?快说啊!”

“大哥,师傅他老人家去的就是永丰村!”

“啊!”

张初一顾不上说话,拉起两人就往门外跑。

“干啥去啊初一!”

“去找那个史春芳!”

张初一让大哥张树轩去县城,想尽办法打听许老猫从哪得来的人参。

他和李二驴直奔永丰村,心里突突个不停,迫不及待的要问个清楚。

而在榆树屯的颜红军和吴小亮,这边也遇上了事儿。

这个时候老百姓种完旱田以后,山上第一茬腐叶下面,好些个山菜都冒了头。

进入七月,牛毛广和野鸡膀子那是老多了,大老爷们要是进山了整一大背筐,回家搁开水焯完,把毛撸点,揉吧揉吧晾干了。

一斤能卖七八毛钱,老爷们体力好的一天挣个五六块那是跑长趟。

可是大兴安岭的冬季漫长,林子里的动物无论野猪黑瞎子,当冬眠之后都是下崽子的时候,也包括马鹿。

这母子一但有了崽子,为母则刚,和人类是一样事儿的。

所以你要是踩个山货,跟它整个顶头碰,它不认为你是踩山菜搞副业的,它认为你是来干它崽子的。

所以到了这个季节经常发生冲突,有让黑瞎子扒的,有让野猪拱的,也有让马鹿挑的,这都是常事儿。

榆树屯支书李有田的二小子李爱民,自从被榆树屯新来的知青刺激以后,收起心来认认真真搞副业。

尤其瞅着本家亲戚李二驴家日子越来越好,还有了缝纫机和收音机。

下定决心春天起完地以后,一到闲功夫就采山菜薅牛毛广,下网子粘黑泥鳅。

心里憋着劲儿到秋天再采松子,冬天到林场窜坡拉大头。

非得把日子过成榆树屯头一份。

本来李有田家的日子在农村来说就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一般人家根本比不了。

当爹的也劝过这二小子,可老李家明白,李富贵挨撅以后,这心思是放在了山下的林场里了。

现在村里冒头的就是以张初一为首的四个知青。

本家亲戚二驴子也不靠谱,所以这老李家还得培养个年轻人。

好多人把心思放在了李爱民身上,可这小子仿佛看不见一般,心里就俩字:

“搞钱!”

这头两天,李爱民带着李勇哥俩挖牛毛广,到后头这菜整回家了你得撸出来,撸完了得有人煮。

这一天,李爱民安排李勇在家煮牛毛广,这么滴就没让兄弟跟着自己上山。

他自己背着用楸树皮搁水泡完编成的大背筐。

只要不让雨阴了,放柴火棚里备好了,能使好几年。

自从李爱民收心以后,身体长的越发结实,膀大三粗是腚大腰圆。

他这背筐也大,都赶上了一般人家的一个半那么大,装的也多。

背上背筐他就上西面翻过杠包子里的石拉子沟深撸这牛毛广。

牛毛广一般喜欢长在山沟里的沟深或者草甸子的边子上。

它这玩意胖啊,一堆都一大搓一大搓的。

李爱民背着大背筐上正沟深,还真找到了一大片牛毛广,这玩意全凭运气。

不到一个多小时,削了半背筐,这家伙把李爱民高兴的,寻思着今天来这块来对了。

越削越起劲儿,沿着沟深越走越往里。

一个人也没人跟他说话,自然周围环境就安静。

而且现在山上的青草都长起来了,要是早上就点露水,那走道儿一点声都没有。

李爱民就搁这边上一大堆一大堆的整这个牛毛广。

隐约的就听见这个小沟塘子上头,哼唧哼唧的好像野猪羔子的动静儿。

他把手里的土篮子放下,小心翼翼的鸟悄的顺着声音,沿着小甸沟子往顶上一看。

五个小野猪羔子,后背上一趟一趟的小黄杠,那小黄杠掺和着小黑色,那颜色真好看。

那五个小夜猪羔子瞅着面前突然出现的人类有点发懵。

这是因为母子下的崽子晚,要是早下的听到人的动静嗖嗖的就撂了。

这刚下没几天的小猪羔子就搁沟塘子里的边上哼哼的搁那拱呢,说明大猪没在跟前。

要是正经的跑山人发现这种情况,就和找棵树拿枪搁一边瞄着。

这大猪搁外面打食一会就会回来。

因为这猪羔子太小,跟不上趟,这大猪也得吃饭,所以上外面打食去了。

李爱民不懂这个啊,头前上学学校也不教跑山啊,每次回家火急火燎的说不了两句话就上屯子里找小伙伴玩去了。

此时此刻的他心里寻思着这要把几个小猪羔子整回家,拿石头圈起来一养。

他们费劲巴力的还得上山打野猪,咱搁家喂点苞米,养到过年胖乎乎的一宰,那不老牛鼻子了。

到时候谁不得高看咱一眼?

这么滴,李爱民悄悄的又退了回去,把这大背筐里的半筐牛毛广倒了出来,寻思着拿这大背筐扣猪羔子用。

招倒是好招,李爱民端着背筐一点点的往刚才发现野猪羔子的地方溜。

寻思咱也不多要,就扣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