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贞观十七年(643年),

太子太师魏征病逝,时年63岁。

他的离世让唐太宗李世民深感悲痛,为此废朝五日以表哀悼。

为表彰魏征的生前功绩,

唐太宗追赠他为司空,

位列三公,相州都督,赐予谥号‘文贞’,

这种荣誉在当时已属罕见。

但唐太宗还觉得不够,

他命人将魏征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中,

排在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的第四位,

死后的魏征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唐太宗李世民的世界里,

魏征目不转睛地看着光幕,口中忍不住喃喃念道:

“司空、都督、文贞、凌烟阁功臣第四……”

良久之后,魏征对着李世民深深一礼,并说道:

“陛下待我魏征何其厚也!臣此生无憾矣!”

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这是你应得的。”

魏征突然又问道:“敢问陛下,这凌烟阁是何物?”

“额……”李世民想了想,说道:“你等会儿就知道了。”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继续解说道,

“真实历史中的魏征,性格正直,而人生经历却颇为曲折。

他一生共侍奉六主,

这在过去被视为不可饶恕的背叛,

理应遭到历史的非议与后人的指责。

但魏征不仅未受时人及后人的轻视,

反而成为了忠诚正直的典范,被誉为一代名相。

据《旧唐书·魏征传》记载,

魏征逝世后,李世民深感痛惜,言:

‘夫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陛下!”魏征看到这儿,心中的感动如潮水般翻涌,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淌下来。

他一生征战沙场,历经坎坷,

最终能得到君主的如此厚爱与肯定,实属难得。

李世民脸上依旧保持着如春风般的笑容,但心中却嘀咕道:

“你若真感动,日后在朝堂上少喷我些就好。”

哪知魏征却说道:“臣今后定会更加尽心竭力,为陛下查漏补缺,方不负陛下厚恩!”

李世民:“……”

苏治继续解说道,

“魏征生于580年,时处南北朝末期。

在魏征出生一年后,

杨坚便夺取了北周的皇位,开创了隋朝。

在随后的几年里,

隋军挥师南下,消灭了南陈,

从而终结了南北朝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天下的统一。”

杨广眼珠一转,一边摩挲着胡须,一边自言自语道:

“魏征看起来正好可以为朕所用!嘿嘿!朕又能夺走李二一员能臣了!”

“魏征出生于山东士族之家,

不过在他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大不如前。

一来因为当时隋朝初建,

关陇士族全面掌权,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相对式微。

二来则是因为魏征他爹是老来得子,

生魏征的时候,他就已经六十多岁,

后来在魏征还很小的时候,他爹就去世了。

魏家由此,从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

“魏征的少年时代过得颇为艰辛,甚至到了吃饭都成问题的地步。

为了生存,他不得已出家当了道士。

这也是他在演义小说中,被瓦岗英雄们称为‘魏老道’的原因。

在做道士期间,

魏征也始终坚持读书学习,

这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隋朝做了一段时间的道士,

等到了隋朝最后几年的时候,

魏征的人生终于迎来了重要转折。

这一年,他在河北魏县一带,

被当地的隋朝郡丞元宝藏所知晓,于是被征召至麾下任职。

不久后,

因瓦岗军席卷中原,

元宝藏也选择起兵投靠瓦岗军,魏征便随之加入了瓦岗。

那时,中原已彻底陷入混乱。

李渊、薛举、萧铣等隋朝几大枭雄纷纷起兵。

但在河北、河南地区,则是瓦岗军为主导力量。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魏征拉开了他艰辛而传奇的军事和政治生涯。”

“也就是在此一年之前,

瓦岗军在李密的率领下,成功击败了隋末名将张须陀,

从而一跃成为河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农民军。

随着李密率领农民军迅速席卷大半个河南,

瓦岗军已然成为隋末最为强大的农民起义力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征加入了瓦岗军。

由此可见,魏征虽为直臣,却并非愚忠之人。

要不然在元宝藏投靠瓦岗军的时候,

他就应该直接逃跑,

而不是跟着一起投靠瓦岗军起义军了。”

“这一年,魏征已经三十八岁。

但他却仍未婚配,更无子嗣。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

魏征显然是一个失败者。

不过在加入瓦岗军后,魏征的才华很快便得以展现。

由于元宝藏上呈给李密的奏疏,都是由魏征撰写,

所以李密很快便注意到了魏征这位颇有才华的谋士。

随后,李密召见魏征,并向他征询壮大瓦岗军的策略。

魏征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于是便当面提出了十条壮大瓦岗的计策。

然而遗憾的是,这十条计策,李密一条都没用。”

“李密不用魏征的计策,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毕竟李密出身于关陇的顶级世家,本身就是一位顶尖的谋士。

他骨子里就透着一股狂傲,总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确、最优秀的。

而且当时李密已经有了完整的战略规划,

因此魏征的十条计策,理所当然的被他给忽视了。

但正是通过这件事,

也让李密意识到魏征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李密最终还是把魏征留在了身边,作为自己的谋士。

所以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若是魏征虚度光阴,哪里又能吸引上位者的目光呢?”

“就在魏征准备大显身手之际,命运却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瓦岗军,崩了!

首先,李密率军攻打洛阳,虽一度接近成功,但却因天气寒冷而被迫撤军。

紧接着,杨广于江都去世。

他死后,隋朝剩余的十多万精锐部队,全都归了宇文化及所有。

宇文化及准备带着这支精锐部队返回关中,

这就势必要经过瓦岗军的地盘,

引爆双方的冲突。”

“面对身后宇文化及的威胁,

李密便不得不暂时放弃洛阳,转而迎战宇文化及。

经过一番激战,

李密好不容易击败了宇文化及,但瓦岗军也损失惨重。

而洛阳的王世充,

则趁此机会恢复兵力,

对瓦岗军发起了突然袭击,最终将瓦岗军击溃。

偌大一支农民起义军,竟然就此土崩瓦解。

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真是皂滑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