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148章 慈禧:这金光,怎么还在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8章 慈禧:这金光,怎么还在呢?

“慈禧太后极度热衷于奢华与享乐,

她的生活方式铺张浪费,极尽豪华之能事。

在甲午战争期间,国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

慈禧却罔顾国家大局,执意举办奢华的六十大寿庆典。

据记载,

庆典前后历时一个月耗银高达五百四十余万两,

而当时前线战争筹款总额仅二百五十万两,

竟不足庆典费用的一半,

实在令人震惊。

慈禧手握国家大权,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去影响国家政策,但她却缺乏对国家未来的远见和责任感。

她更多地是考虑如何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非如何引领国家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

她只能算是一个有限支持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其所作所为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对后世造成了极为深重和惨痛的影响。”

“慈禧曾经留下了一句至今仍然振聋发聩的名句: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也充分揭示了她对权力和国内百姓的扭曲观念。

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

慈禧对割地赔款漠不关心。

在她眼中,

只要能够确保大清王朝的统治和她个人的至高权力不受动摇,

即便是遭受万人的指责和历史的唾弃,她也在所不惜。这种为了私利而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的行为,实在令人深感痛心和愤慨。

什么民族气节,丝毫在她身上见不到丁点儿的踪影。

或许对她而言,汉人的疆土不过是可交易的筹码,轻易便能割舍。

殊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

如此行为,不过是自取灭亡!”

康熙与孝庄的面容此刻都显得阴沉至极。

他们为了稳固中原的统治,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财力,促进满汉两族的融合。

可慈禧的一番行为,却将这份成果毁于一旦,使得数代皇帝的长久努力化为泡影。

可他们处在不同的时空,就算着急愤怒,那也只能干瞪眼。

视频还在继续播放,

“当甲午战争惨败的消息传回来时,

慈禧与光绪抱头痛哭,

似乎她也曾有过那么一刹那的后悔。

痛定思痛之下,光绪帝由此下定决心变法,寻求国家变强之路。

慈禧在初时对此表示了支持,她曾对光绪说道: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

还说:‘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若她一直坚持此刻的想法,可能晚清还可多延续一段时间。

然而她嘴上说着‘归政’‘不内制’,

背后却依旧在掌控朝内的一切用人行政。

光绪帝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事无巨细都必须向她汇报,他实际上仍然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后来,当慈禧再次受到顽固保守派的影响后,她开始对变法的措施和限度产生不满。

加之她听闻变法派企图通过兵变,直接威胁她的权位和生命后,

慈禧便果断地采取了政变手段,

囚禁了光绪帝,

杀害了戊戌六君子。

一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就此夭折。

她似乎还未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又或者不把大清彻底折腾垮,

她就对不起她‘叶赫那拉’的姓氏,

对不起曾经家主发下的诅咒!】

看到这儿,

孝庄在座椅扶手上重重的拍了一巴掌,冷声道:“叶赫那拉氏的诅咒?难不成她叶赫那拉真要玉石俱焚不可?!”

康熙帝玄烨不太相信这些,但他还是有些痛心疾首的说道:“唉...可惜这光绪帝了!倘若没有慈禧的干政,他或许真的能够革除弊端,重振大清啊!”

雍正和乾隆,则咬牙切齿的齐齐骂了一句:“该死的叶赫那拉氏!”

与此同时,

恢复了光明后的窦太后,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守旧阻碍国家进步,落后就要挨打……”

“难道,老身真的错了吗?”

“彻儿将来会成为华夏千古一帝,似乎他的改革是正确的……”

“或许,是应该彻底放手让彻儿自己去折腾了?”

苏治继续解说道,

“慈禧扼杀变法囚禁皇帝的行为,又给了西方列强干涉清朝内政的借口。

他们纷纷施压,要求慈禧将政权归还给光绪。

面对这一棘手局面,

慈禧选择散布光绪皇帝病重的消息,试图糊弄过去。

可洋人并未因此善罢甘休,

他们不仅坚持要为光绪诊治,

还庇护了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这使得慈禧大为震怒。

就在这个时候,国内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

慈禧对义和团的极端排外情绪颇为欣赏,

甚至在他们进行了所谓‘刀枪不入’的荒谬表演后,

她竟信以为真,

认为有天兵相助,于是不顾一切地向列强宣战。

官军与义和团开始攻打外交使馆与租界区,对遇到的洋人和教民进行无差别的杀戮。

哪曾想,

当他们真正对上八国联军的军队时,居然一触即崩,最后一败涂地。

八国联军攻破了京城,

慈禧被迫放弃首都向西逃亡,

整个天朝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庚子之乱’。”

“区区一万多八国联军,将平津一线十万满清新式陆军杀得落花流水,数十万义和团也作鸟兽散。

北京被洋鬼子轻松占领,慈禧太后跑路,随后签下了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要说义和团有没有爱国情怀吗?那肯定不是。

但他们没有找对正确的方式,更不应该被慈禧利用成为政治工具,

这不仅未能为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

反而加速了国家的衰亡。

其实,慈禧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无论对付洋人是成功还是失败,最终都要消灭义和团。

她是绝不会容许境内出现任何强大的民众自发武装力量,

即便他们手中只有大刀和长矛。

可怜义和团还天真的以为慈禧信任他们,充当对付洋人和革新运动的马前卒。

当真是可悲、可怜、可叹。”

看到这儿,各朝各代的百姓,不由得群情激奋起来,

“自私自利的狗东西……将国家当作自己的私有物,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将大好河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清朝落在这样一个人的手中,不灭亡才是天理难容!”

“慈禧该死!她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百姓们的骂声此起彼伏,

甚至就连躺在深宫中养病的慈禧,都听到了外间的喧哗。

慈禧闭着眼,有气无力的问道:“外面是怎么回事儿?为何如此吵闹?”

“回太后,今天有人大婚,所以吵闹了一些。”太监不敢说真话,只能瞎编了一个理由。

“大婚啊,大婚好啊……咳咳咳……”

慈禧开始咳嗽起来,然后缓缓睁开了眼睛,

“这……这金光,怎么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