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远说道:“以前的枪管都是用浇铸之法做的,枪管就厚了一些,而此枪是用钻孔技术做出,枪管就略薄。今后也可以将火绳枪和燧发枪的枪管换成此种枪管,射程还会增加。”

李二拿起一支奇特的火枪,问道:“爱卿,此枪为何两支枪管?”

王远笑道:“陛下,火统装弹复杂,这种双管火铳虽然短了些,打完一枪还可以再打一枪,射程虽短,却威力臣大。”

“试想一下,若是陛下身边侍卫人手一支,每人能开两枪,多少人能冲到陛下身前,何况陛下腰间还有手枪,武艺也独步天下!”

李二捋着胡须,挺了挺腰杆,点头说道:“嗯,爱卿言之有理。装填弹药,朕先试一枪。”

王远将双管猎枪安上火帽,装上弹药,压实之后,拔出通条,交给李二,说了下用法,众人进入后苑。

见满地吃着枯叶的兔子,王远笑道:“陛下,这些兔子怎的都不怕人?”

“朕也不知为何,这两年兔子越生越多,连宫中都时常见到!”

李二说着,端起枪来,连发两枪。

“砰砰!”

枪声过后,五六只野兔倒在血泊之中,其余野兔顿时奔走。

王远赞道:“好枪法!”

其实哪里有什么好枪法,普通人拿着枪对着兔子群胡乱开枪也能打死几只。

王远向许家兄弟招招手,喊道:“去,将这几只兔子捡回去给公主尝尝鲜,这可都是美味!”

许家兄弟见李二撇撇嘴,没有说话,连忙冲上前去,将几只兔子捡走,两人在外面偷偷直乐。

这时,长孙无忌等人陆续跑来,这些人第一句话就问:“陛下,何人放枪?”

李二心情高兴,一一向他们解释。

这时,王远又给李二装填好了长筒火铳,递给李二说道:“陛下,快看,那里一只鹿!”

李二抬起枪,不用特意瞄准,扣动扳机。

“砰!”

那只鹿应声而倒。

王远招招手,喊道:“陛下好枪法!去!鹿肉大补,抬回去给公主补补身子!”

许家兄弟冲上前去,将还在惨叫的鹿抬走。

众人见状面面相觑。

王远又递上一支枪:“陛下,野雉!野雉!!”

“砰!”

“你俩看不见吗?公主最喜欢吃野鸡炖蘑菇了!”

许家兄弟上前将野鸡捡走。

众人这才看出来,脸都憋的通红,肩膀一抖一抖的。

李二白了王远一眼,怒道:“够了,差不多得了!”

“哈哈哈……”众人实在憋不住了,大笑起来。

李靖说道:“陛下、灞国公,这些枪似乎有所不同。”

王远说道:“不错,这是用火帽击发,避免了燧发枪时常哑火的弊端。”

王远又简单讲解了下火帽和雷汞的制作方法,以及火统的威力和弊端。

李靖听完,低头沉思,考虑如何用火铳布置战阵。

王远笑道:“李伯父不必多费心神,这是枪械更新换代的必经之路,下一步小侄定会改进这些弊端,比如铁砂换成单颗弹丸,射程便会增加,只是此种枪管厚薄不均,才用铁砂,以防止炸膛。”

“原来如此!”

程知节早就手痒了,谄笑道:“陛下,可否让臣等也试试新枪?”

李二大笑道:“哈哈哈!都试试,多打些猎物,让这小子做些美食!”

“好!又能品尝到灞国公的手艺了!”

一人挑了一把猎枪,王远又分给每人两个弹药壶,几个火帽,便教给他们如何装填、瞄准和射击,并且叮嘱,装完弹药一定要将通条拿出来。

顿时,后苑枪声不断,陆续有羽林卫将猎物送来。

王远让几个小太监去尚食局取调料,自己和许家兄弟在一个池边处理猎物,最麻烦的是还要挑出肉里的铁砂。

没过多久,池边生起了五个大火堆,三四十个泥团埋了进去,旁边几个小太监埋头串鹿肉串。

太阳偏西,李二与众人兴致阑珊地走来,每人也都带着一些猎物。

李二笑道:“萧爱卿,想不到你的箭法不成,也能打到如此多的猎物!”

萧瑀拱手说道:“陛下,主要是后苑兔子太多,此枪随意射击便能打到。”

尉迟恭笑道:“哈哈哈,你这叫瞎猫碰见死耗子!”

萧瑀白了他一眼:“哼!粗鄙!”

长孙无忌笑道:“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时文兄,有了此枪,你这弱手也不用拿弓了!”

“哈哈哈……”

众人大笑出声,萧瑀也不以为意。

这还是以前每逢九月初九,李二就与众大臣比试射箭,别人都有上靶,唯独萧瑀十箭全部落空,欧阳询便作了首诗《嘲萧瑀射》。

王远将手中烤好的肉串放到盘子上,说道:“陛下、各位大家,肉都熟了!”

王远从炭火下扒拉出来一些泥团,众人都围过来帮忙。

先敲开一个泥团,将里面的油纸一层层剥开,一股特殊香味飘散开来。

众人忍不住直抽鼻子,垂涎欲滴。

“好香!”

所有人有样学样,剥着泥团,有人被烫的哇哇直叫。

王远将两个泥团放入篮子,交给一个小太监,说道:“这只是野雉,这只是野兔,送给皇后殿下!”

“喏!”

火堆边摆了几张小矮桌,众人落座,李二:“诸位爱卿,都尝尝!”

“陛下请!”

李二尝了一个鸡腿,说道:“此肉肥美多汁,属实美味!”

众人赞道:“灞国公的手艺名不虚传!”

李二端起酒杯:“诸卿,饮胜!”

“饮胜!”

众人吃饱喝足已近黄昏,天气越来越冷,都起身告退。

打了这么多猎物,每人都分了一些带回去,王远只拉了一车回去,给孙思邈送了一些。

翌日,王远一大家子回到灞源镇住了几天。

查看了下镇上的收成,以及各工厂的生产情况,王远提出要加大规模,过完年还要接收大童伤残士兵。

住了两天,视察了各处,王远安排完来年的任务,带着大量年货便返回了长安。

时间如流水,转瞬来到了贞观十年,王远来到大唐已经十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