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在六零左手商城右手撕炮灰剧情 > 第225章 灯笼在夜空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5章 灯笼在夜空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元宵节这一天,孙立新按照江诗雅的指示,去林子里整了一些竹子回来。

这会儿,他们一家四口正围在一起,认真地做着灯笼的准备工作。

“爸爸,为什么要用竹子做灯笼呢?”小思好奇地问道。

“因为竹子有很好的韧性和强度,可以很好地支撑灯笼的形状。”孙立新耐心地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小思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一旁的小松也凑了过来,好奇地问:“妈妈,元宵节为什么要做灯笼啊?”

江诗雅抚摸着小松的头,温柔地说:“因为元宵节是传统的灯笼节呀,人们在这一天会挂起各式各样的灯笼,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那我们的灯笼里要放什么?”小思问。

“我们可以放一个蜡烛,这样灯笼就会亮起来。”孙立新提议道。

“嗯,这个主意不错。”江诗雅赞同道,“我们还可以放一些彩色的小纸片,让灯笼更加漂亮。”

“小思、小松,你们觉得怎么样?”孙立新问道。

“我觉得很好玩!”小思兴奋地说道。

“我也要做一个漂亮的灯笼!”小松也跟着说道。

于是,一家四口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先将竹子切成适当的大小,然后用刀具将竹子削成薄片,再用细线将它们编织成灯笼的形状。

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认真地削着竹片,编织着灯笼。

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是他们却乐在其中。

“哎呀,这个竹片破了。”小思突然叫道。

“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削一个。”孙立新安慰道。

“可是我不想重新削了。”小思有些失落地说。

“那你就负责装饰灯笼吧。”江诗雅提议道。

“真的吗?太好了!”小思高兴地跳了起来。

她拿出了彩色的小纸片和蜡笔,开始在灯笼上画画和贴纸片。小松也跟着一起装饰灯笼。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不一会儿,几个漂亮的灯笼就完成了。

小思和小松手舞足蹈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江诗雅和孙立新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晚上,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将灯笼挂在了院子里。

灯笼在夜空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给这个白雪皑皑的小院子增添了一份温馨和美好的氛围。

孩子们围绕着灯笼欢快地跑跑跳跳。

江诗雅和孙立新则坐在一旁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象。

“媳妇儿,我去把元宵给煮了~”孙立新起身说。

江诗雅点了点头,提醒道:“记得水不要放那么多,然后放一点红糖进去。我的馅做得没那么甜~”

“好的。”孙立新转身离开去忙活。

不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汤圆就被端了上来。

四个小碗里,盛着圆滚滚的汤圆。

“妈妈,我要吃那个最大的汤圆!”小松指着其中一个说道。

江诗雅笑着夹起那个汤圆,轻轻地放在小松的碗里,“好啊,这个给你。”

小思也学着小松的样子,指着另一个汤圆说:“妈妈,我也要那个。”

“小思真是个小吃货。”江诗雅笑着给小思夹了那个汤圆。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着美味的汤圆,聊着天。

外面的灯笼在夜空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映衬着这个温馨的家。

“这个年,就这样子结束了。”江诗雅感慨道。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孙立新也感慨道。

虽然这个年代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但这一家人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个简单而美好的元宵节。

过完年后,孙立新要正常去训练了。

没过几天,江诗雅和两个孩子都要开始上学。

军属大院也渐渐热闹起来。

那些回家过年的人,都渐渐回来了。春天的阳光洒满了军属大院的每个角落,院子里的梧桐树也开始发新芽。江诗雅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今天她有一节特别的课,要和二年级的孩子们讨论国内外的绘画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同学们,早上好!”江诗雅走进教室,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老师好!”孩子们齐声回应,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绘画。”江诗雅在黑板上写下了“国内外绘画风格与文化差异”几个大字。

她先从国内的绘画风格讲起。

她展示了山水画、工笔画和写意画等几种主要形式,并解释了它们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画山和水,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江诗雅指着黑板上的一幅山水画说。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接着,江诗雅开始介绍国外的绘画风格,如印象派、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

她通过展示莫奈、毕加索和马蒂斯等大师的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

“哇,这些画好特别啊!”有孩子忍不住发出感叹。

“是的,每个国家的绘画风格都受其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江诗雅解释道,“比如,印象派画家们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而立体主义则试图从多个角度同时展现一个物体。”

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老师,为什么我们的画和他们的不一样呢?”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

江诗雅微笑着回答:“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不同啊。比如,我们更注重意境和内涵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形式和创新。”

“那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绘画技巧吗?”另一个小男孩问。

“当然可以!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江诗雅鼓励道。

课堂最后,江诗雅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绘画风格创作一幅作品,以此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之旅。

看着孩子们认真作画的样子,江诗雅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她相信,通过这些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创造力。

她渐渐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