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5章 一宗悬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能征善战,武艺高强,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

在宫里,除了处理公务,他最大的癖好,就是看侍卫们练习武艺。

有时来了兴致,还会亲自下场,和侍卫们对练上几招,完全不顾及自己皇帝的身份。那情景,就像是同门的师兄弟在一起切磋武艺,画面很是和谐。

在这融洽的气氛中,不知不觉间,于虎己由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

个子高了,体质也更结实了。

在和康熙共处的日子里,他很快熟悉了对方的生活习性,哪怕皇上情绪上有细微的波动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比如最近几天,他就发现皇上明显很不高兴,似乎满腹心事。

他感到不可理解。

在他的认知里,康熙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国内每天有许多大事发生,他从不曾乱了分寸。就是盘踞云贵的吴三桂起兵叛乱,举国震动,他都没皱过一下眉头。

他不由得纳闷:皇上这几天的不快,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呢?难道国内还有比三藩叛乱更严重的事?

一天,他和侍卫长老吴聊天,说起了这件事。

“你是否发现,皇上这几天情绪有些反常?”

老吴在康熙身边多年,深得宠信,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

老吴听后,沉思了一下,说道:“你提到的这个问题,也只有我才能回答。”

“那我算是问对人了。你倒是说说,是什么事使皇上如此心烦?”

“如果你在皇上身边待上几年,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他总显得心烦意躁,十分地不开心。”

“啊,原来皇上年年都有几天不开心的日子,那您说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可以。但你得发誓,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要把这个秘密永藏心地,你能做到吗!”

于虎点了点头,“能,我能。”

老吴左右看了一下,然后把手卷成喇叭状,神秘兮兮地说:“皇上在想那笔数量庞大的财宝案,什么时候能够侦破。”

于虎听了感觉有点好笑,说:“皇上日理万机,怎么会关心一个财宝案呢?”

“一般的案子皇上是没时间关心的,但是当那笔财宝的数量大到不可估量,甚至落到有野心的人手里,他们用这笔钱试图搅动天下太平时,皇上还能不去关心吗?”

“有这种事?”

“一点不错,眼下确实有那么一宗财宝,掌握在不明身份者的手里。他们会利用这笔不义之财,挑动天下事端,所以一天不追回这笔财宝,皇上心里就安静不下来。”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想听听!”

“好吧,你靠近些,说这种事不能大声,以防隔壁有耳。”

接着,老吴讲了这个案子发生的始末。

这个备受康熙关注的财宝大案,发生在明末清初。

多尔衮击败了李自成,占领了京城后,很快稳定了局势,接着便挥师南下,要肃清明朝的残余势力,一统天下。

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情报机构,侦破了一个间谍案:一个前朝的公公,从驻京一个中级军官那儿搜集情报,并试图策反这个军官,后遭人检举揭发后被捕。

这个窃取情报的罪犯叫姚彬,是前朝的一个公公,服侍过崇祯,也曾在东厂干过。大明亡国后,他加入了一个忠于明王室的神秘组织。后来这个组织撤离了京城,他被作为眼线留了下来,为反清势力继续提供情报服务。

谁料一不小心,马失前蹄,暴露了身份,被逮捕。

这本来是一件极普通的间谍案,但在对犯人的审问中,官员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在审问中,由于忍受不了皮肉之苦,姚彬开始一点一点地往外吐露内情。原来他所服务的对象,可不是单纯的民间组织,他们身份特殊,而且手中还掌握着一笔巨大的财富。

至于这笔财富有多少,没有具体数字,但数目很大是肯定的。

开始官府并不相信,以为是犯人架不住拷打,编造的一个故事。

后来犯人提供了这笔财宝的藏匿地点,以及用以找到这笔宝藏的原始图纸,这两样东西证明罪犯并不是信口雌黄,财宝确实是存在的,他的发现地就在北部大山里的一个山洞内。

当然,时过境迁,现在这个藏宝点已经财去洞空,只是一个遗迹了。

据姚彬交代,他是现场开启宝洞的目击人之一。面对满洞的黄金,白银,珠宝,他和当时所有在现场的人一样,看得目瞪口呆。不计其数的宝贝,把一个不算小的山洞,塞的满满的,数量之巨,令人震憾。

由于数量巨大,金银珠宝足足装了十余车,硬是没有装完。由于已经没有了运输工具,他们只好忍痛割爱,将剩余的财宝转移出洞,然后在夜幕的掩护下,由十几个被认为是稳妥可靠的人,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二次掩藏了。

这次盗宝,参与人数众多,不少于百人,个个武艺高强,他们都是明王室坚定的拥护者,对新政权极具危险性。

这些人除偷走了这些巨量财宝之外,他们手中还有一个女婴,格外引人关注。

这个女婴据说拥有纯正的皇家血统,是崇祯的一个女儿。

在自杀的前一刻,崇祯让进宫救他的亲信,把这个还不谙人事的女儿带了出来。

这个冒险进宫救驾的人就是万忠,同时他也是那笔财宝盗窃案的组织者。

之后,万忠连同那笔财宝,以及崇祯的女儿,还有那近百人的精干小队伍,都一同消失了。

由于姚彬年老体弱,不适于长途奔波,便留了下来,在京里做搜集情报工作,直至泄密被捕。

人们在这个被捕公公的住处,搜到了许多钱和一张图。那张图画的很神秘,开始许多人并没有看懂,认为是一个人的信手涂鸦,毫无意义。

直到后来,这个公公承认那是一张藏宝图,正是依靠这张图,万忠才找到那笔宝藏。

那张图只有图画,没有任何文字信息,不是姚彬交代,谁也想不到那是一份藏宝图。

后来审讯姚彬的那些官员,去了那个藏宝洞,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洞里还散落着许多木板,结合藏宝图,人们确信这笔宝藏是存在的。

正当朝廷用尽一切手段,企图从这个公公嘴里挖出更多秘密时,意外发生了。

关押姚彬的监狱被劫。

一伙武艺高强的匪徒,在一个夜晚,打劫了这个监狱,救走了这个公公。

但在逃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巡更的,双方发生激战。

姚彬由于在狱中受尽了折磨,行走困难,为了不拖累同伙,用剑自吻。

那伙人则趁茫茫夜色,逃之夭夭。

姚彬死后,追查这笔财宝的线索,就彻底断了。

由于那笔财宝数额巨大,并且落到忠于明室背景的人手里,隐患极大,因此从皇太极开始,直至后来的顺治,一直没放松过对这件事的追查。

但由于知道内幕的当事人已死,又缺少实际物证,追查此案困难重重。

以至于这笔宝藏的最初主人是谁,为什么藏这么多钱于大山,都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甚至挖这笔宝藏的领导者万忠,具体身份,都难以搞清。

因为访遍了存活下来的前明故人,谁也没听说过万忠这个名字。

好像他是穿越来的,凭空出现。

但能从宫中带走公主,肯定与明王室当权者关系密切。

于是又查宫中的人事档案,也没找到有关万忠的蛛丝马迹。

因此人们怀疑,这个万忠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名字,顶多是一个化名。

破案陷入了僵局。

顺治生前在追查这笔财宝及万忠的下落上,付出了大量精力。临终前,把年幼的康熙叫到病榻下,当面留下遗嘱,要他一定不惜代价,找到那笔财宝。

他对儿子说:“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团伙如果拥有巨额财富,并且他们有不臣之心,他们反叛是迟早的,且成功率很高,何况他们手里还有公主,其危险性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