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命运风水 > 第70章 第一次休息回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展儿在文医师的调理下。一天一个样,中药加针灸,两相结合,恢复起来就是快。

就是照顾他的两个人,晓慧和阿娟,越来越忙了。特别是煎中药。

这中药,如果是在大型中医院由本院医生开的中药,可以在医院加工成颗粒状,用开水冲泡很方便的。

但是,展儿的中药,是文医师开的药方,只能自己抓药自己煎。

这煎药的任务,就落在了陈晓慧的身上。

为了展儿的恢复,蒋明菊买回来一个熬中药的药罐子。

因为熬中药有讲究,不能用铁锅,铝锅,高压锅,电饭煲更是不能用,只能用药罐子,才不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陈晓慧第一次煎中药,按文医师吩咐的,先泡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再用大火烧开,注意泡中药的水量,不能多,也不宜少。反正洽到好为宜。

火打开之后,那药罐子,一开始很慢。陈晓慧怕药罐子的水烧开了溢出来,时不时用抹布把药罐子的盖子揭开看看。

看了几次,水没开,就盖上盖子。

刚盖上不到两分钟。哎哟,罐子里的药水,全溢出来了。那速度真叫一个迅猛。

陈晓慧快速把火关了,盖子也揭下来了,那药罐子里的药水,依然往外溢。陈晓慧又把药罐子从灶台上拿到一边。那药水还在往外溢。可把晓慧急得。这才打点冷水,往药罐子里倒了一点,总算制止了药水外溢的现象。

经过了这次糟糕的煎药过程,晓慧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等药罐子的药水没溢出来了,又把药罐子放在灶台上,打开灶台的火,又调至最小的火。再把药罐子的盖子斜着盖上,露出一点空隙出水蒸气。

用小火再熬上一个多小时,第一遍就熬好了。

晓慧把第一遍煎好的药水倒出来,加水继续再煎第二遍。

这次晓慧超超注意,时不时揭开盖子看看,当看见罐子的药水开始有一点点儿翻滚的时候,就把盖子揭开,看着药水往上沸腾的时候,再把火打到最小,这样,就没有再溢出来了。

总算把煎药的火候掌握好了。

看来这煎中药,也是一个技术活。

这还是一个小技术呢。

文医师说了,中药,煎药的方法与药性还有关系,方法煎对了,药效的作用就达到了最大利用。

比如,如果取药的蒸发作用,就一直用大火一口气煎好,然后,等温了就喝下,药效的效果最好。

如果是治疗清火凉血的病,就是大火烧开之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等药凉了再喝,取药性的凉性除去热毒邪火。

如果是熬膏子之类,也是用小火慢慢熬,取药性的汁。

陈晓慧在文医师的指导下,对中药有了一些浅薄的了解。她也是没想到,就这么不起眼的中药方剂,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接连几天,陈晓慧都要煎药,有一次,不小心,那中药又溢出来了一回。可让晓慧闹心哟。

后来才慢慢有了经验,就是煎第一遍的时候,当药罐盖子上的那个小针眼孔有一丁点儿冒气出来的时候,就是要开没开的时候,这时候把盖子揭开正好,可以看着药水往外冒白色泡沫,再来打成最小火口,然后用勺子把白色泡沫撇出来,多撇几次,争取最大限度把白色泡沫撇干净。因为那白色泡沫是药物的毒性成分集中点。

这是陈晓慧煎了好几副中药才积攒的经验。

真的是哦,什么事情,都是亲手做了,并且多做几次,才掌握了真正的经验,这经验,光靠听是学不来的。

这是煎药。药煎好了,还得给展儿喂中药。

这喝中药,又有技巧。

并不是苦不苦的事,而是药物的吸收,以什么时间为好。

如果药方是镇静,治失眠的,晚上睡觉前服最好。

一般中药,最好两餐饭之间的时间喝最好。用陈晓慧的理解,就是房间与房间隔开有一堵墙一样,饭与中药,最好拉开一到两个小时的间距,以达到药物最大限度的吸收而达到最大化的疗效。

哎哟,陈晓慧自从开始熬中药之后,就把重点又投入到中药方面。

因为文医师只是开药方,抓药最开始是蒋明菊去抓,后来就让陈晓慧去药房抓中药。

文医师给展儿开的中药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展儿病情的变化,又作一些加减。

每变换一个药方,文医师都是开五副,不是传说中的,七副一个疗程。

这又让陈晓慧长见识了。

因为展儿扎针灸是文医师一手在扎,药方也是文医师一手开的。而陈晓慧一开始就是文医师的助手,所以,展儿一天天好起来。陈晓慧都懂了一些中药的功能。

展儿在文医师双管齐下的治疗下,好起来那叫一个快。

所以,最煎熬的前三个月过去之后,陈晓慧终于可以不用夜晚照顾展儿了。最多晚一点上楼休息。

这一晃就是夏季,展儿已经可以下床了,大小便自己解决,特别是洗澡,他不再要别人伺候,非要自己来,哪怕慢一点,也坚决要自己来。

因为夏季,必须天天洗澡,一个大小伙子,怎么能让别人来给他洗澡,之前在床上躺着,是没有办法,自己动不得。

陈晓慧刚来时,易隆平就跟她说好了工资待遇,到了第一个月发工资,易隆平多发了,因为这姑娘做事可以,对展儿的照顾确实没得说。

陈晓慧单纯,拿到钱一数,还问:“易叔,您发多了。”

易隆平笑哈哈地说:“这是你应该的,以后不会比这少,你拿着。”

陈晓慧那个高兴哟,第一次领工资,并且还这么多,真想飞回去给爸爸妈妈报喜。

当然了,春节之后,易隆平给阿娟也涨了工资,因为展儿在治疗期,事情就多了。

但是,陈晓慧与阿娟的工资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月发工资的时候,陈晓慧真想回家一趟。

阿娟每月有休息,晓慧却没有,两个月下来,一天都没有休息。这也是比阿娟工资多的原因。

易隆平也想到了,陈晓慧一来就是两个月没回,晚上就跟蒋明菊谈起这事,都是为人父母,他们的三个孩子,跟陈晓慧差不多大小,又是老家邻村的姑娘,夫妻俩商量着,要不要给陈晓慧放几天假,让她回家里一趟。

蒋明菊就说:“这孩子回去几天,我可就得顶几天,特别是,这刚开始开中药,我这从来没熬过,这可难住我了。”

易隆平也想到了,展儿那里,少不了陈晓慧,可人家姑娘,一来就是两个月了,不放她回去几天,真说不过去啊。就对老婆说:“你明天跟她讲,让她先作个准备,等工地上有车回老家的时候,就带她回家一趟。如果想在家里休息几天就休息几天,想随车子回城,就随车子回城。这就给姑娘说了个活话,看她自己怎么安排。你看可不可以。”

蒋明菊一听就高兴:“这样蛮好的,这孩子,想节省车费,说不准主动随车回来。”

就这么说好了,第二天蒋明菊跟陈晓慧说了,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陈晓慧一听蒋阿姨说让她回家一趟,那高兴劲没法形容。当天晚上,几乎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白天,还特意抽空去外面买了一点礼物之类。发工资有钱在身上。

果然过了几天,工地上有大货车要回老家。陈晓慧上了货车,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易隆平的老家。

陈晓慧下车后,先到了易隆平幺叔家里,因为当初是好同学的父亲给她介绍的工作,所以,第一次回家,有必要去家里谢谢。

把礼物送了一份给易万地,只是好同学兼闺蜜不在家,没得聊的。然后从同学家里,再走回自己家里。

虽然陈晓慧有手机,但是,她家里还没有手机,所以,陈晓慧回来,是个突然。

她从同学家里走回家,差不多中午了,爹妈在地里劳动,因为离家不远,陈晓慧问了邻居,就自己跑到地里见爹妈。

这可把爹妈高兴坏了。忙丢下手头的活,就陪着姑娘回家里做饭吃。

回到屋里,爹妈问个没完,做得怎么样,老板老板娘好不好,习不习惯,想爹妈了没有,等等,事无巨细,都要问一哈。

陈晓慧不用爹妈问,想要跟爹妈说的话,一股脑儿说个没完没了。最后说到工资,晓慧就说:“爹,娘,我都发了两回工资了,回来就都带回来了,我就都放在家里。我自己就留一点零花钱就行了。”

爹妈都同意孩子把钱放在家里。反正也不会用她的钱,还不是帮她攒起来,留着给她办嫁妆。

这一趟回来,足够化解两个月的思念。

平生第一次离开家里,女孩子最粘爹妈的,这一团聚,满屋都是欢乐的气氛。

做娘的还特意做了几个好菜,把姑娘当贵客一样来招待。

饭桌上,娘问:“是搭车回来的,这回家一趟休息几天。”

陈晓慧乐哈哈地说:“坐老板工地上的货车回来的,货车明天回城里,我明天还要坐货车回去。嗯,节省时间,关键是节省路费呢。”

母亲就说:“哟,只过一晚上就走啊。”

晓慧对爹娘说:“可以在家多休息几天的,我两个月没休息了,可是,人家老板多给钱了,还不是因为我没休息才多发工钱的。”

母亲一笑:“也是,回来一趟过一晚上,也知足了。娘看到你就足够了。那你还是明天随车子回城里吧。”

晓慧答应着:“嗯,明天早上就走,我都问好了,车子明天早上九点出发。”

母亲高兴:“好,好,可以的。”

当天下午,陈晓慧自然与父母一起到地里帮忙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