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334章 一路向西(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怎么感觉这么不可思议。

但事实上这就是现实。

因为原本的历史上,这会儿的杨肇基,应该去年就呆在沂州修养了。

勤王的时候,也是从沂州直接带兵北上的,而不是从甘州带兵。

要不是新顺国在固原一口气端了两个巡抚一个总督,杨肇基早就回老家修养了,何苦现在冒着身体受损的风险,千里狂奔呢?

没办法,勤王乃是大功,只要去了,不管自己的地盘出了什么事情都没多大事情,因为杨肇基已经卸任,事务都交给楼守峎了。

要是楼守峎丢了甘州,那就是楼守峎废物,至于精锐问题……呵呵,甘州账面上有五个卫,还是陕西行都司驻地,要是这样也能丢,那还是楼守峎的事情,关他杨肇基什么事情。

所以,杨肇基走了。

甘州空了。

加之前面庄浪卫反,兰州反。

李鸿基抵达凉州卫的时候,出来迎接他的是凉州卫人赵振,也是个凉州逃军。

“老李,帮个忙!”赵振见到了李鸿基,先让人送上钱粮,接着对李鸿基说:“凉州卫的精锐被楼守峎以协防的名义调走了。”

“???”李鸿基一听这话,不可思议。

赵振笑着解释了一下,不仅是凉州,还有隔壁的永昌卫的精锐。

可以说楼守峎为了自己的前途,也是选择陕西行都司的兵。

“楼守峎不会全部抽调走了吧?”李过在边上听着觉得奇怪,“我和叔父是见过楼守峎的,他不像是个不善绸缪的人。”

“嘿,话是这样说没错,但杨肇基并不是带走了一千骑兵,而是三千!”

“啊?”李过疑惑,不解。

倒是李鸿基一听,像是反应了过来道:“难不成杨肇基路过各个卫所的时候,借走了各家的家丁。”

“哈哈!没错!就是这样!”赵振赶紧点头,“也就是说,这一次楼守峎再调遣人过去,也是抽调了各家残存的精锐,虽然凑一凑城内还有个三四百的样子,但也就剩下三四百。我之前返回过凉州,已经让我兄弟家人潜伏和安排了五百多人手。

就在刚才,光极派来的信使说,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前往甘州的凉州兵,他们被李光极劝回来了。

毕竟不用勤王了,调集令也就无从下手。

所以他们认为杨肇基所部很快就得退回来,到时候过去了,还是得跑回来给杨肇基下边腾地方,凉州兵不疑有他,反正大冷天的,是个人都不想跑,更何况楼守峎给的抽调时间足足十天。

要是光极那边没办法拿下楼守峎,他们才会再去,到时候再去也不迟。

所以,他们最多下午就会退回来,晚上才会回家休息。

老李,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只要你帮我拿下这几百凉州兵,回头我为你请功!要知道再咱们大同军内,攻城略地才是大功,上下所有人都可以分润的。”

李鸿基一听,也没多少犹豫,立刻答应下来。

然后他招来李过,让他去将发展来的下线们好好的招呼一下,再发一笔钱。

甘州兵这一路上也发现了不对劲,但他们不敢也不愿戳破李鸿基跟大同军的做法。

因为他们只想着回家。

再加上李光极他们不欠饷,一路上给他们招呼到位了,甘州兵们也是欢喜。

反正都是给上边当兵,给谁当不是当?只要给钱就成。

于是,凉州兵返回在进入甬道的时候,猛地遭到了一支骑兵前后夹击,李鸿基更是一马当先冲出来,直接一波杀出,凉州直接改旗易帜。

第二日,李鸿基继续前进。

本来想在永昌卫如法炮制,结果没想到永昌卫还没出发,就在李鸿基扼腕的时候,对方指挥使甚至因为认识王国,所以带着一百骑来看望“受伤”的王国。

机会啊!

然后永昌卫指挥使被俘,永昌卫城连夜被踏破,李鸿基沿着李光极的脚步,一连协助克复数城,直接拿下了三分之二的甘肃。

可以说还没正式见到王三,李鸿基就积累了一笔不菲的功勋。

与此同时,李光极畅通无阻的冲到了甘州城下,当天进城,控制楼守峎,接管了整个甘州城防。

李鸿基两日后抵达甘州,然后呆呆看着甘州城头挂着的新顺国旗号,也是不由得叹息:“太快了吧!还有一旬才元旦啊!”

“老李,快来接管城防,我要去肃州调兵。嘿嘿,那个楼守峎,你小子认识不?他交给你了,等我将肃州兵调来,一口气直接推到嘉峪关。

今年元旦,我就在嘉峪关过了!”

就在李鸿基跟侄儿李过感慨的时候,李光极早就等在城门口了。

一看到李鸿基,大喜的招手。

身边跟着一个被绑着的楼守峎。

楼守峎看到李鸿基的时候,眼底尽是愠怒:“好你个李鸿基!忘恩负义的东西!别忘了是谁提拔你当把总的!结果你就是这么报答王国,报答大明的?”

李鸿基脸色微微一红,边个的李光极一抽绳索,冷声喝道:“少在这里说什么恩义。我大同军奉天应民,昌义光大。

这一路甘州兵尽是饿肚子的走,倘若没有我大同军支应粮草,你眼前几千甘州兵,早他娘全饿死了!

哗变你知道吗!王国那孙子死在了哗变中,老李也是被扛上这个位置的!他不跟我们合作,你指望他能活?

甘州兵不控制住,平凉府、固原州上下要死多少百姓!

别跟我扯你那一套草民不值钱!老子就是草民!见不得你们这些孙子惺惺作态!

没看到老子进城,只用了三天,就把甘州五卫尽收手中了?

让你学,你也一辈子学不到位!”

“你!你!无耻!我等祖宗家业,尽毁尔獠之手,可恨!可恨!”

楼守峎咆哮,看得李鸿基轻叹。

新顺国和大明国的理念是不合的,只可惜天时眷顾新顺,居然一路畅行无阻,真不知道该怎么说理去。

“哈哈哈!”李光极大笑,旋即继续道,“那你有本事让下边的百姓将钱粮土地耕具还给你们啊!在我新顺国,田骨国有,田皮只能划给村社集体,反正不能给私人!不能买卖,只能租赁!不服气,憋着!想死,可以现在自裁!

反正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这个月,我一口气西行至此,无人可阻,除了我一年多来的布置外,看看兴奋的百姓大冬天都跑出来给我新顺国干活,难道还看不出来,什么叫做奉天应民,昌义光大吗?!民心所向,所向披靡!”

李鸿基沉沉点头,老实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造的反,太顺了!

“好了!老李,甘州交给你镇守,我把警卫老乔留给你,小李你带着精锐跟我走,咱们今年就去嘉峪关过元旦。昨儿个我已经修书一封投大王那边去了,已经表明你俩身份,为你俩请封。

只要咱们能在元旦前拿下嘉峪关,只要赶得及在元旦前拿下,咱们晋升爵位的本钱就有了!到时候大王册封下来,少不了给你们的履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说不定直接请你们入讲武堂,学成出来,直接列参将,领一旅兵马!”

李光极大饼画完,就带着李过走了,楼守峎被李鸿基拉进甘州城内。

李鸿基身后的甘州兵得知了家里连土地、耕牛、耕具、种粮、以及口粮都先给他们分了下来了。

一个两个喜上眉梢,纷纷去找到家人了解,第二天回来就把大明的旗帜给撤了,换上了新顺国的旗帜。

看着这一幕,李鸿基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民心所向。

甘州卫所将官的脑袋挂在城头和新顺国的旗帜一块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雪色下的甘州城少了几分,到处勃勃生机。

因为地分了,农民下地,翻地去了。

哪怕是冻土,也要翻这地!

不然来年开春不好种,虫卵冻不死,也可能酿成蝗灾。

这可是他们家的地,他们家赖以生存的地!

新顺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李鸿基接到西边传来的书信:“二十二日以调兵名义接管肃州,二十四日接管嘉峪关,并于嘉峪关下斩前明将官三十二,肃州关隘全靖,叔父可安心。

过留。”

看到这一幕,李鸿基松了一口气,肃州一定,接下来就是等待东面的反应了。

也不知道新顺王会怎么册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