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吾等为何而战 > 第83章 前线大溃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海城——

种花家的军队与野鸡在这里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

校长领着各级主任开作战会议,商讨此次战斗。

“校长!不能再守了,此时我军士气已经滑落,而敌寇的部队已经增援上来了,各级重要位置已被敌人占领,此时再守下去无疑是在拿我们将士的命去填坑!”唐主任摇摇头开口道。

“要我说在当时敌寇它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应该一鼓作气的把它们推下黄浦江!哪还等着这帮狗东西准备好再登陆!”李主任轻哼一声说道。

当时种花家的部队刚驻守海城时,他们是占据有利地位的,而且士气正是抵抗之决心正盛的时候!完全可以趁日寇毫无防备并且准备不充足给予它们迎头痛击!

虽不说能够完全击溃日寇,但是绝对可以给与它们一个沉重的打击,绝对不可能让它们之后的登陆如此简单。

但是校长顾忌国际关系,下发了等候命令,白白耽误战机,致使日寇主动出击并且架好了炮台,做好了防御,让种花家的军队后面久攻不下。

闻言校长当即皱了皱眉头“你这话的意思是在怪我了?海城那是什么地方!那里备受国际关注!谁先开火谁就会陷入外交孤立!”

李主任闭上了眼睛微微道“我并没有这么说,但是心里是这样想的”

校长皱着眉头刚想训斥,一旁的白主任便开口道“校长,我觉得眼下应当保存我军有生力量,在海城敌寇有飞机与舰炮的掩护非常不利于我军作战!而且我军初期的战略意图也已经被打乱,我们的大军也无法立即汇合,我觉得一味地增兵去填补窟窿是战略上的错误!应该依靠吴福线与锡澄线来抵挡敌寇接下来的进攻!”

随之一旁的李主任再次开口道“这些防线依托于江南的水网,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也是最大的漏洞,敌寇完全可以走水路饶过这些防线,从后方击破!”

白主任闻言点点头道“这一点我也想到了,所以我才会说现在的撤退很有必要,此时各地的军队已经在往这里调动,只要我们固守住这些防线,等所有军队汇合,几十万大军在这里依托防线将会是一条不可跨越的壁垒!”

此时唐主任也开口道“我觉得白主任的计划可行,海城作战确实不利于我军,此时敌寇已经填补了足够的兵力,即便我们后续把军队投入进去,也基本很难再有收获!应当像白主任说的那样,把战线拉长,依托防御工事拖垮日寇!”

在场各主任都表示赞同,校长思索最后也决定实施白主任的计划,准备撤出部队在后面建立防线。

而撤退的命令刚刚下达到各部队,就在部队准备撤退的时候,校长又得到了一条消息!即国际联盟第十八届会议通过声明,正式宣称日寇是侵略国,并对它们进行口头上的谴责。

校长闻此消息后,马上改变了主意,认为只要坚守海城三个月,其他各国以及国际联盟定会干预,并且联手制裁日寇。

随即校长立即收回了撤退命令,要求各部队回原阵地死守!

校长的第二道命令下达后,阵地内一片哗然,种花家军队数小时内在防御和撤退上两次反复,士气受到影响,各部队的战士已经出现了口头上的谩骂,指责校长战略反复,士气再不复当初抗击日寇坚定的时候了!

尽管在会议中各主任都对此表示反对,但是校长执意如此,并且坚定不移的表示自己的决策必然是正确的。

而双方军队战斗力悬殊,又在没有占据地利,再加上指挥不当,海城的种花家军队坚守三个月最终惨败。

尽管种花家紧急调集数个师的部队赶来阻截日寇继续进犯的部队,但过于仓促,各部队都是陆续投入战斗,无法协同组织起有效的防线,致使日寇长驱直入进展很快,尽管各部将领英勇抗争,但是依旧不敌日寇。

期间各主任多次提出撤退,哪怕保留现有力量撤到之后的防线之中也依旧有一战之力!但是校长执意要部队坚守三个月,并且不惜不断地往前线增兵!即便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从会议室出来,李主任当即就痛骂校长不当人子!白白折损了那么多将士的性命!都这个时候了还在期望着国际调停战争!

这个时候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此时的种花家已经孤立无援,英美法德等国仅仅是做做表面工作,口头谴责,根本不会亲自下手调停我们与敌寇双方的军事冲突。

此时的西方在干什么?

德国在欧洲搞扩张,搞军国主义,还和日寇结了盟!

英国法国害怕德国的扩张,在欧洲搞绥靖制度,极力讨好德国,还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块地给德国党礼物!

美国在给日寇卖石油,卖钢铁,卖武器。

由此种种,这个时期的种花家,谁也靠不了,只能靠自己!

偏偏校长还是一个吃干饭的家伙!

海城战役该打,而且必须要打,这是在场各级主任都赞同的,怎么说也要灭一灭日寇嚣张的气焰,但是不该打这么长时间!初期的战略决策失误,中期的犹豫不决,以至于演变成后期的大溃败!

在历经三个月的战争中种花家的军队连连失利,阵地与士气成片成片的丢,终于种花家军队在校长的命令下,反攻城内的日寇不成功,反而陷入了日寇左右两军的包夹之下,而这个时候校长才终于醒悟了过来,下达撤退的命令!

本来撤退就是一个对部队行动的组织具有极高要求的战术行动,检验一个统帅的指挥能力,不是单看组织冲锋,而是还有组织撤退。

何况,多达六十几个师,数十万大军,要在南北两翼日寇钳形夹击的不利态势下,组织撤退,谈何容易。

按理说在撤退的时候应该有战略预备队作为接应以及抵挡敌军,但是校长几乎把所有的军队都投入进了一线的战斗中,以至于连一支战略预备队都没有!

按照白主任提出的建议,在后方第一防线上应该配置十个师,以保主力部队撤退,但校长根本没有给主力部队留后路,一股脑的把部队全给投入了战场,纵深后方别说十个师了,两个师的兵力都没有!

由于没有战略预备队,数十万大军的撤退,就得不到应该部署在后方预备队的接应,这个部署上的疏忽或者说失误,致使事情往一个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此外,在撤退行动中,不仅左翼、右翼两大集团之间没有任何协同和配合,就是在每个集团内部,各个军各个师之间,都没有什么协同,撤退行动一开始,各部队就都是自己管自己,如同一个大口袋里装满了土豆,一下子倒了出来,咕噜噜滚了满地都是,怎一个乱字了得。

活脱脱一副兵败如山倒的景象,完全没有坚强的后卫部队断后掩护,也没有警戒部队控制侧翼要点进行屏护,以至于几万人的部队被几百人的日寇追着屁股跑,整个撤退完全就是一盘散沙,没了士气没了作战的信念,各部队只想着自己逃走,根本没有组织过一场有规模的反击。

再加上日寇飞机的空袭,以及挺进队和便衣队对一些指挥机关的袭击,更是加剧了混乱。

更要命的是,数十万大军的撤退,居然之前没有进行任何准备!

即便决心死守,不准备进行撤退的实际行动,但是作为统帅全局,也必须要制定在不得已时进行撤退的预案!然而什么准备都没有,对于校长的操作,简直匪夷所思。

高层的指挥机关已经如此,基层部队对于这场突然的撤退就自然毫无准备了,军师一级部队对自己撤退的路线都一头雾水茫然不知,自然就谈不上派出先遣部队对撤退路线进行勘察,后勤方面,在数十万大军后撤的道路上,沿途也没有设置任何兵站,弹药、粮草、通信、卫生、住宿等等一应后勤保障更是无从谈起。

至于撤退的目的地,吴福线、乍嘉线、锡澄线等在战前苦心经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的国防工事,也没有任何准备,掌管这些国防工事图纸和钥匙的地方官员,都已经逃之夭夭。

等到撤退部队到达国防工事,既找不到工事图纸,也没人带路,更没有钥匙开门,因此这些国防工事最后都没有派上一点用处!全部白白丢了出去!

即便校长下令无论如何困哪,也必须死守现有阵地,但是兵败如山倒,溃退之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按理说,即便经历了三个月硬打硬拼的阵地战,种花家精锐部队伤亡虽然惨重,但士气并没有低落,军纪也还严整,只要撤退组织得好,撤下来之后稍加整顿,就可继续作战。

更别说之后还有不少的国防工事,只要运用得当,依托工事,几十万的部队阻挡住日寇的进攻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而从撤退开始,短短几天之间,由于种种原因,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溃败,士气以光照的速度跌落到谷底,军纪也荡然无存,各部队各跑各的!以至于这场溃退一发不可收拾!几十万的部队!就连撤下来的残兵败将都所剩无几!

而防线几乎毫无作用之后,京都城就完全的暴漏在了敌人的视野之下,因为敌人刚打赢了一场打胜仗,而且连连突破种花家的国防工事,此时士气大涨,脑袋狂热的它们根本不会满足于此!

日寇的高级将领以及各师团长凑在一起商讨是就地整顿还是接着乘胜追击!

日寇派遣军总司令松井拿出一份文件道“参谋部长致电于我,它觉得因为顾虑苏军在北方的军事威胁,我军应该不再扩张战事!”

第六师团长谷兽立即表示拒绝“荒唐!种花家的军队虽然确实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伤,但是这也无法推翻他们不堪一击的事实!你瞧瞧他们逃跑时候狼狈的样子!多少的武器装备都扔了下来,这一幕像极了当年东北溃败时把装备全丢给我们的场景一样的!”

第十军司令也表示道“我也觉得如此,自他们溃败以来,我们一路走来根本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击,就连那些防御工事里面也是一个人也没有!眼下我军战意正盛,应当一路追击敌军完全歼灭!我认为当下是最合适的战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松井再次开口道“可是我们根本没有深入作战的准备,后续的补给线根本跟不上!如果被牵制事态就不知会如何发展了!”

谷兽当即拍板表示“没有补给那就直接‘就地征收!’反正我是不同意停兵的!”

而就地征收的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放纵部下开始烧杀抢掠!

松井对此并没有感到意外,也并没有表示任何拒绝,因为它心中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它不想自己提出来而已。

之后松井向上面致电“了使事变迅速解决,乘现在敌人的劣势,必须攻占敌方首都!”

第二日几十万的日寇开始朝着种花家内陆突进,而因为下达了就地解决补给的命令,日寇就一路开始了蝗虫般的烧杀抢掠。

而在抢劫中通常伴随着奸淫妇女的暴行,而为了掩盖它们抢劫和强奸的罪恶,日寇除了杀死受害人,经常放火烧毁整个村庄,以至于沿途百姓首先遭受到了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