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黍汐扶着牧原离开深山,到了深山口的小溪边,前方带路的土狗便不再跟随。

“大黄!我们还会来的。”小豆子冲着土狗吼叫着。

大黄“汪汪”回了两声,扭头钻回树林。

从山上下来,时辰还早,邻居春生哥刚从菜地浇完水回来。

他见状上前帮忙,和黍汐一同将他扶进屋内。

“春生哥,拜托你照顾一下,今天我在山上差点被蛇咬了,幸得牧大哥帮忙解救。”

黍汐说完,端了盆水,替牧原简单清理伤口包扎。

春生把黍汐拉到一边,小声说道:“看他一身黑衣,莫不是山贼土匪?怎可轻易收留?”

“春生哥,他今天救了我,你帮我替他换上我哥的旧服,对外就说是我舅舅来看望。”

黍汐去里屋拿了哥哥铁柱的粗布衣递给春生。

和妈妈交代完,黍汐进入空间,将事先储存的野菜取出,放入背篓。

她留了小豆子采摘的半篓野菜、两盆桃金娘、一小盆奶浆菇到厨房。

“春生哥,这盆现摘的桃金娘,送给你和沈大娘吃。”

“阿黍,你要出门?”

黍汐把奶浆菇、竹荪、桃金娘依次装入背篓,带上出摊的布、椅:“是的,太迟了怕野菌不新鲜。”

小豆子跟在后面,随阿姐一同出门。

.

梨花镇和刘家村离得近,步行两刻钟就到。

镇上梨树繁茂,柳桃夹岸,晴风暖阳,尽显岭南风光。

街心市井,人潮涌动,茶坊酒肆遍布,好一派繁华热闹。

她随着记忆,找到了自己常去摆摊的位置。

摊位在观云桥边拐角处,边上有个脚行,来往人多。

一同摆摊的莺哥儿如往常一般,摆着两篮子脆梨吆喝叫卖。

“脆梨~脆梨,新鲜的脆梨!”

“莺哥儿,今天生意如何?”黍汐搜寻记忆,与老邻居寒暄。

“阿黍,你脑袋怎么了?”莺哥儿注意到黍汐头上有个红肿的伤口。

莺哥儿还是个九岁的少年郎,仅比小豆子大一岁。

“昨晚过河不小心摔着了,没事儿。”黍汐轻松释道。

“阿姐昨晚摔得可严重了……”小豆子插嘴,被黍汐拉了拉。

“小豆子,快帮阿姐把果子摆上。”

依次摆好了野菜、野菌和野果子,黍汐也吆喝了起来。

“新鲜的野菜、竹荪、桃金娘,快来看一看呀!”

黍汐穿越前,在现世也曾摆摊卖过小饰品。

当时刚毕业,工资不高,她和合租的小姐妹一起从某巴巴上进货了一堆女生发饰,在步行街摆摊。

她决定把现代的营销套路,用到以后的经营中。

为了提高效率,黍汐用草绳把野菜一捆一捆扎好,将菌菇和桃金娘放在不同的布袋子里,再摆放在摊布上。

一旦碰上个暴风雨或者有疯马歹人追逐,自己可以马上收起摊布就跑,不至于损失惨重。

这也是她之前摆摊练出来的经验。

被吆喝吸引,一位大娘挎着竹篮在摊位前停下。

她抓了一把奶浆菇掰了一小块,白色的奶汁流出,确认了菌菇的新鲜度。

“这是奶浆菇吧,怎么卖?”

“一斤10文,刚从山上采的可新鲜了!”

“来半斤吧!”

奶浆菇的卖相很好,大娘没怎么挑拣,直接抓到秤上。

第一单收入5文,黍汐把希望寄托在竹荪上。

“大娘,这些竹荪可新鲜了,不带些回家煲汤吗?”

“小姑娘,你家竹荪咋卖?贵了我可不买。”

“大娘,您是我今天第一位顾客,25文一斤卖您,平时我卖要40文一斤呢。”

黍汐的报价的确低于市价,而且新鲜的竹荪难得。

见大娘还在犹豫,黍汐直接抓了几个放到秤上:“大娘这些够吗?炖汤喝可养气色了。”

“不要太多,小姑娘,你帮我秤10文就好。”

黍汐嘴巴甜,大娘没招架住,又付了10文买了一些竹荪回家,就当尝鲜打牙祭。

莺哥儿被黍汐的流畅推销惊住了!

大娘走后,他向黍汐取经。

“阿黍,你还能这样卖货?”

“每个在摊前停留的顾客,都是潜力股!”黍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什么是潜力股?”莺哥儿不解。

“就是好好观察来买的顾客,顺着他们的思路……”黍汐一时也解释不清楚。

莺哥儿似懂非懂,不再一味大声吆喝。

奶浆菇最先售罄,桃金娘还剩一半,竹荪因为价格昂贵,还有大半袋未销完。

黍汐琢磨着,中午前如果没卖完,就带回家晒成干货,不影响二次销售。

一个衣着粉色襦裙的小丫鬟在摊前停下。

“卖家娘子,这竹荪可是当天采摘的?”

“您闻闻,今天刚从山上摘的,还有泥土味呢?”

“我家公子平日最好山珍,价格如何?”

“40文一斤,如果您买三斤,收您100文。”

“那我要三斤吧。”

小丫鬟刚走,摊前来了位老者。

他闲庭野鹤,小腹微凸,拿起一颗竹荪就往鼻子上嗅。

黍汐发现这里的男子,似乎都以有小肚腩为美。

“小丫头,这是今天采摘的?”

“嗯,您看可新鲜了,40文一斤。”

“剩下的竹荪我都要了。”

黍汐称了称有4斤,给了老者优惠,一共收了150文。

老者没带竹篮,黍汐把竹荪连布袋扎好一起给了老者。

“小丫头,下次如果上山,再有竹荪、红菇之类的野菌,你可以直接来松涧书院找我,报说找苏学究即可。”

“苏学究好,小女刘黍汐。”黍汐学古人,向长者作揖。

“刘丫头,书院在北薰门老树巷。”

“苏学究慢走。”

黍汐收好铜钱,今天共收入320文,多亏竹荪都卖出了,果然是物以稀为贵。

想不到镇上也有如此多饕客喜好山珍。

弟弟小豆子帮忙收拾地摊:“阿姐,还有这么多桃金娘,不再摆会儿摊?”

“早些回去,还要给阿娘抓药。”

黍汐把剩下的桃金娘递给莺哥儿:“莺哥儿,这些剩下的野果子可否与你换两个脆梨?”

果子市价高,莺哥儿卖的不多,每日午后,他会走街串巷兜售。

有的官人和居家娘子,会从楼上吊个篮子下,来向莺哥儿索买。

莺哥儿点点头。

今天收入不错,黍汐又塞了20个铜板给莺哥儿。

“莺哥儿,再给你买三颗梨,回去给家人吃。”

“阿黍姐姐,不用20文这么多……”

“你就收好,明天见。”黍汐把5颗脆梨放入背篓,带着弟弟前往药铺。

黍汐找到坐堂的张大夫:“大夫,我来给娘亲抓药,还用原来的方子吗?”

“陈娘子现在状况可好?”

“四肢无力,睡前咳嗽。”

“方子继续用,我再开七贴药,如想尽早恢复,须注意休息调养,有条件就给你家阿娘买只鸡炖山参补补。”

“谢谢大夫,能和您拿些金疮药和舒痕膏吗?我昨晚在河边磕到了。”

黍汐把刘海拨到头顶,露出了额头红肿的大包。

张大夫捋了捋长须,把完脉:“无碍,药我一同开予你。”

七贴药只花了35文,金疮药和舒痕膏花了30多文,还剩200多文,黍汐又去买了些面粉和猪五花、猪肚。

弟弟小豆子在身边,她不便进入空间和虚拟商城购买大米。

“手上还剩190多文,等下回家再到商城买10斤大米,还能赶上给大家做午饭。”

黍汐暗暗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