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上最贪崇祯 > 第268章 药不能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献策还是有些不甘的问道:

“那陛下,其他的路怎么办?就这么先搁置着?”

朱由检呵呵一笑,露出奸商般的表情道:

“不然呢?没有对比哪里能衬托出咱们这驰道的优越性呢?不优越,那帮商人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付费上路呢…等到咱这驰道盈利了,再用挣来的钱翻修其他的路,这样财政开支不就省下来一笔了?”

宋献策:“…”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您老人家不做奸商实在是屈才了啊。

朱由检搁那嘚瑟还没多久,毕自严就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禀告道:

“陛下…陛下,祸事了,祸事了…”

朱由检看着毕自严那着急忙慌的模样,满不在乎的说道:

“啥事慌慌张张的,现如今还能有什么比咱现在的处境更差的吗?淡定点…说吧,啥事?”

毕自严勉强平静了一下道:

“启奏陛下,粮食不够了…京师十七个大仓的存粮如今只剩下四个,还不满仓,户部核算了一下,预计是撑不到秋收了…”

朱由检的笑容顿时僵住了,立马站起身说道:

“你说啥?粮食不够了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朕?”

宋献策:说好的淡定呢…

看着朱由检龙案上垫在最底下的一个折子,毕自严无奈道:

“回陛下,臣年前就上书内阁,说了这个事儿了…

去岁南方叛乱之时正值秋收时节且辽东,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乱,除了皇庄和台湾那边足额缴纳了粮税,上述这些地方只交了一点点,至于南方各省的粮税都中断了,其中就包括苏湖和湖广这两个粮食大省。

再者,我大军频繁出动平叛,粮食消耗也相当巨大。咱们一直都在坐吃山空呢。”

朱由检尴尬的顺着毕自严的目光看了一眼放在角落里落了灰的折子,随即一边听一边来回走动起来,问道:

“查抄的晋商的物资呢?还有,胡雪岩上交的粮食呢,那么多粮食都去哪里了…”

毕自严解释道:

“动乱之后,为了恢复生产,安置受到战火波及的百姓,各地都在向朝廷要钱要粮,其中河南,山东最为严重,成百上千万人的消耗,再多的物资也顶不住啊…”

“肏…”

转来转去,朱由检最终一屁股坐了下来说道:

“依爱卿看,为今之计当如何?”

毕自严说道:

“回陛下,臣之对策有三:

一,暂停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如今的存粮情况,朝廷后勤根本供应不起。

二,大规模从朝鲜,日本,蒙古购买粮食物资。

三,尽快稳定局面,全力恢复生产。

只要局面稳定下来,以目前高产粮种的产量,只要坚持一年,国库必将再次充盈!”

朱由检听完,表面陷入到了沉思之中,内心却在疯狂骂街:贼老天,特么的,我只是想痛痛快快打一场而已,你特么为什么就不能满足我一下…

良久,朱由检说道:

“传旨给李信,就说一切按计划行事。

传旨给李精白,杨鹤,张翌明三人,让他们给朕一个县一个县的推新政。同时传旨各地大军,务必配合各地官员行动,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要求他们在秋收之前,其治下务必完成五成的新政推行指标!

哦,对了,孔家逃到南方,那就是反贼了,让高宇顺直接带人去把孔家的产业全部划进皇庄,直接募民分田!”

宋献策,毕自严同时说道:

“陛下,这不妥吧?那可是…”

朱由检狠厉道:

“什么妥不妥的,朕这边马上都揭不开锅了,还管的了他孔家?再说了,他老孔家的地本来就是我老朱家给的,朕拿回来怎么了?”

“行了,别磨磨唧唧的了,就这么办,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另外,让《大明时报》配合一下,多给孔衍植他们抹点黑。”

“微臣遵旨…”

二人一看,皇帝这是不嫌裤裆里屎多,铁了心要办孔氏了,他们能怎么办,也只能将就着从了。

这边刚解决完,魏忠贤便走路不带声音的进了暖阁道:

“皇爷,老奴这里有点事情,还请陛下定夺…”

朱由检这会儿正烦着呢,见到又来一个找麻烦的,立马说道:

“你进来敲门了吗?”

魏忠贤看了一下敞开的大门,一脸懵逼道:

“没…好像没有吧…”

朱由检斜看着他说道:

“去内帑交一万两罚银。”

“哦…”

魏忠贤整个人都快崩了,哦了一声,又退了出去。一路上差点没哭出来,他这几年好不容易存了点工资,又特么没了…

“传朕旨意,打今儿起,宫中用度减半,国库务必全力保证前线作战。另外,通知侯恂,新币计划该启动了…”

崇祯八年开始,整个北方以北京为中心,一边四处平乱,一边开始建设。由于朝廷下发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任务,以工代赈,大量的劳动力被吸纳进去,老百姓们跟着后面有钱赚,动乱逐渐少了很多。

由于京师周边商业开始繁荣,在官府的有意引导之下,各种养鸡场,养鸭场,养鹅场,养猪场,养鱼场等等陆续出现,同时,由于南北战争的继续,南方的物资,原料过不来,为了满足商贸需求,朱由检一开始让皇庄划出一些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建立棉花园,桑树园,茶树园等,种植经济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开始跟风,各地陆续出现种植桑树等经济作物的产地…

江淮以南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南明朝廷聚集了大量南下的士族官绅,再加上大量东林党跟着张溥等人进入南京朝廷,南方真正实现了众正盈朝的局面。然而结果朝政却并没有像东林党宣传的那般清明。

襄王由于是被胁迫的,他也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傀儡,于是坦然接受了现实…他摆烂了。

结果就是,襄王整日沉迷后宫,花天酒地,不问政务也不理政,朝政被熊廷弼,张溥等人把持。自刘香大败之后,面对长江以北近在咫尺的李信大军,南京内阁明知是饮鸩止渴,仍然继续加派赋税,四处征兵,搞得是一片乌烟瘴气。

而南京小朝廷之中,也并不和谐,大量南下的官员形成了南下派,以钱谦益,周登道等人为首,本土的南方势力结成了北上派,以熊廷弼,张溥为代表。两个大派系之下,无数的小派系杂糅其中,由于南下派后到,于南京朝廷之中得到的大多是小官或冷门职位,先来的本土派则多为高官,于是党争开始了…

总之就是,北方乱,南方更乱…

在更北方的辽东清国,八旗贵族在抓捕了大量的生女真补充战力之后,满洲军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随后皇太极率军连年劫掠辽东,掳掠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口,这其中就有大量被流放的大明官员。

由于皇太极一直坚持着满汉并用的政策,大清建国后,皇太极更是下令“满汉一体毋致异同”,并让汉民由农奴恢复为民户,使得大量的汉人被提拔进入清廷,大大充实了清国的国力。而这其中就有温体仁,周延儒之流…

与此同时,用了范永斗进献的神药延寿膏之后,皇太极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连体重都开始下降了。就是这药好像不能停了,每日都要吸那么几口…

由于范永斗为大清做出的杰出贡献,皇太极自是不吝赏赐,不但赐给范范家大量的金银珠宝,还将其立为皇商,同时还选了个公主给范三拨赐了婚。范家顿时在清国东山再起,风头一时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