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上最贪崇祯 > 第223章 第三次军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朕亦不想我大明动荡,血流成河,从而给异族以可乘之机。因此朕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行皇庄计划,其目的便是以兼并抑制兼并!如今皇庄之中推行的是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无论官民一律一体纳税,但是这些年下来,虽然赋税是五五开,但是庄户们没有了其他的苛捐杂税,又有粮站平价收粮,换银子又有四通钱庄平价兑换银子,没有了士绅和高利贷者的盘剥,再加上高产粮种的推广,庄户们的日子反而较之以前好过了许多。

皇庄接纳不下的百姓,朕决定用大兴商业来吸收消化,从今年驸马那边的收获来看,开海之后,商税必须要收,朕预计,将来的商税必然会超过农税成为朝廷的税收主体。因此重农,兴商在朕的计划中相辅相成且刻不容缓。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武力作为支撑,强军之路亦刻不容缓!至于建奴,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鲜阶之患尔,不过待我大明内部问题解决之后,这等数典忘祖之族群,朕必灭之!

如今的一五计划就是我大明中兴之基石!因此,朕需要各位倾力助朕,待到一切落定,若是这帮士绅依旧只顾私利,拒不纳税,为了大明昌盛,朕不介意用手中的刀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除了李信,宋献策等老人,袁可立他们这些后来加入朱由检核心圈的人都是第一次听到朱由检的复兴计划。惊讶的同时,心中对朱由检的远大抱负也钦佩不已。

施鳯来咽了一口口水说道:

“咕咚…陛下志存高远,老臣远不及也。今日既明了陛下之心,老臣愿倾尽毕生所学,助陛下中兴大明!”

在场的人都不傻,皇帝将自己蓄谋已久的复兴计划向大家和盘托出,此时他们已经没有了选择。帮,还有一丝活路。不帮?他们害怕自己第二天就会莫名其妙的死在家里…

剩下的人相互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

“臣等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中兴大明!”

朱由检对众人的表现非常满意,看来自己身上终于有了王霸之气了啊…

自我陶醉了一会儿,待众人重新坐定,朱由检掏出自己的小本本,边看边说道:

“刚刚朕提到了,强军计划刻不容缓。朕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今各军除了西苑三军,像宣大军,延绥军,蓟州军等都以地方命名,壁垒性太强,西苑直属各军本为一体,不应有别,因此,朕欲再次整编各军!”

“曹化淳!”

“老奴在!”

“拟旨…即日起,军政分离。西苑直属各军不再以地方命名,统一改编为中央军团,武卫、勇卫,虎贲三军合并,改编为中央军团第一军,编制五万人,李信升任督指挥使,驻军西苑。

白杆军改编为第二军,编制五万人,秦良玉任都指挥使。驻军京师。

登莱军改编为第三军,编制五万人,孙传庭任都指挥使。驻军登莱。

山海关军改编为第四军,编制五万人,赵率教任都指挥使,驻军山海关。

蓟州军改编为第四军,编制五万人,满桂任都指挥使,驻军蓟州。

宣大军改编为第五军,编制五万人,张晓任都指挥使,驻军宣大。

延绥军改编为第六军,编制五万人,洪承畴任都指挥使,驻军延绥与山西边界。

海军统一整编为东海舰队,编制三万人,郑芝龙任都指挥使,孙国祯任副指挥使。驻军台湾府。

各军下属统一按顺序用数字编排营级单位。此外,海军征兵两万作为预备役,陆军扩军后的兵额一律纳入预备役,一面屯田一面练兵。此扩军计划务必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

各军监军仍由内廷直接委派,直接对朕负责。除禁卫军外,各军统一划归军部节制,饷银统一由内廷直发。其余各地方部队统一称之为城防军。

从今而后,各军最高长官只管军务,不可插手政务。我军控制的山东,山西,蓟州,顺天,四省的官员任命,不再由科举选录,而是从皇庄主事和皇庄学院中择优录取,或者从内朝中择优外放。至于怎么去操作,这个交由施鳯来你们去处理。

明年起,召回武卫军,武卫,勇卫,禁卫,虎贲四军暂时轮流开赴京杭大运河巡逻护航,打击横行不法者。另外内廷设立市舶司总署,统一管理各地市舶司,并成立市舶司直属缉私队,部曲由退役军人组成,欠缺人员再由民间招募补充。

另外,施鳯来!到明年,朕要求内廷将河南纳入控制范围!”

曹化淳:“老奴遵旨!”

众人:“臣等遵旨!”

诸事议毕,天色也晚了下来,众人腹中空空,都眼巴巴的看向朱由检,意思不言而喻。

眼见着无事可做,宋献策腆着脸对朱由检说道:

“陛下,您看这天都黑了,大家都忙了一天了,您是不是…”

朱由检闻言站起身,恍然大悟道:

“哦?这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天都黑了啊。那赶紧都散了吧…朕也饿了,散会?”

说着便起身带着曹化淳等人快步离开了养心殿。

众人:“…”

你堂堂一国之君,包顿饭会死啊…肏!眼见着朱由检消失,众人无奈,也纷纷告辞离开,回家干饭去了…

崇祯五年末,大朝会之上,于万众瞩目之中,内阁联合吏部递交年终考核名册,经朱由检亲笔御批,司礼监复核,内阁加印,最终公布考核名单,各地方及中枢共有二百二十九人政绩考核优异,其中一百人因为涉嫌贪腐,渎职等原因被淘汰,送交三法司论处。另外就是朝廷宣布由于市舶司草创,各项制度还未落实完善,当年税收未达到一百万两的标准,百余人只能共同瓜分五十万两白银。今后朝廷将会不断提高政绩银的数额作为补偿。本次人均获得奖金三千八百七十五两。

另外有一百零八人经考核符合养廉银标准,其中中央二十一人,地方八十七人,共同瓜分一百万两养廉银,人均获得奖金九千二百五十九两。

消息一出,无数人眼红的同时,纷纷后悔自己没有把持住,错失良机。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大部分官员根本不相信朝廷舍得拿出那么多银子来奖励百官…

奇怪的是,吏部堪合出来一大批贪腐人员(大部分来自同僚的举报),而今年三法司侦破的案件中,贪腐案却寥寥无几…

另一边,就在朝内朝外对养廉银和政绩银一片热议之声中,吏部公布的当年官员的考核升迁平调决议被所有人给忽略了。

就这样,施鳯来联合吏部,利用养廉银,政绩银的热议的空档,悄悄的完成了一部分官员的置换,很多东林一脉的官员,过完年后惊喜的发现,自己竟然被调入了礼部,相当于半只脚踏入内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