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头子的心胸本来就不宽广,抓住一次机会还不狠狠的收拾下面的人?

“你……”

朱元璋切齿的盯着朱标。

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的朱标叉腰道:“不必再辩解。李或的事,我已经做好了安排。”

朱元璋才不信。

“得了吧,这消息才传过来,你就安排好了?李或的事咱已经考虑周全了,你就在一旁看着,看看咱是如何杀得李或片甲不留的!”

朱标嫌弃的扫了朱元璋全身:“呵呵,就你?”

扬眉的朱元璋还有些许得意。

哎,他就知道,老头子绝对不会轻易的相信他的。

此事也不必多言。

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朱标转身就朝着宫外走。

“等一等。”

朱元璋叫住了朱标。

停下来的朱标转身笑盈盈的看着朱元璋:“怎样?”

“为什么要走?”

“为什么不走?事已经说好了。”

本来他就想用这次事闹大来告诉老头子,仁德治理天下才是首要,其余的,皆可放在一旁。

纵然问题依旧存在,可也能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

“那,那这次的事……”

朱标颔首:“老头子你放心好了,我会处理妥帖的。”

朱元璋放心的笑了。

那笑容看得朱标刺眼,不开心的瞪了眼朱元璋。

朱元璋眨眨眼,觉得自己好委屈。

朱标接手郭桓一案,那首要的,就是把郭桓,方岳贡以及一干人等从死牢里面拉出来。

方岳贡一听这圣旨,一下子就猜到,这肯定是朱标做的。

他在一旁高兴得眉飞色舞,一旁的郭桓冷冷看过去一眼:“高兴?没什么可高兴的。”

“怎么就不高兴?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

“哼!我是主谋,必死无疑。你,至少也得充军。军营那日子多艰苦,你是能想象到的。”

就这你还能高兴?

傻了吧。

方岳贡愣了下,紧接着表情凝重起来。

“太子殿下驾到!”

随着高呼,朱标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来到了二人所在的牢房。

二人下跪行礼。

“罪臣郭桓,方岳贡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抬手,让二人起来。

方岳贡不起来,连连磕头:“请太子殿下恕罪,老臣知道错了。”

“老臣一定改过自新,还请太子殿下再给老臣一个机会!”

“就当是念在老臣戎马半生,为大明鞠躬尽瘁的份儿上,给老臣一条生路吧!”

方岳贡的哭诉,在朱标这里没有任何作用。

只是他不知这方岳贡先前的求饶他就没有搭理,如今又来是何故?

仔细的想一想,当是赌他的善良。

可他,也并非善类。

“此话不必说了,日后会如何,全靠律法。”

朱标看向郭桓:“你还有何话要交代的?”

郭桓:“只是希望太子殿下能善待我的家人。”

朱标颔首。

他看向一侧的太监。

太监的手上有白绫。

郭桓看到白绫的瞬间,表情也并无大的变化。

他浅浅一笑,拿起白绫,吊在房梁上,踩着床站上去。

此时,过往皆在脑海闪过。

他的嘴角一抹苦涩的笑荡漾,缓缓闭上眼,挂了上去。

方岳贡睁大眼看着这一幕,倒吸了一口冷气,慌张得上下左右的看。

不多时,郭桓停止挣扎。

朱标:“传令下去,郭桓畏罪,死在牢中,经锦衣卫查明,他的家人并未牵涉此事,朝廷不再追究。”

此刻的方岳贡已经瘫坐在地,无法起身了。

他的后果,可想而知。

“至于你的话,去辽东吧。”

朱标转身离去。

中午,山海关的消息传来,李或已经出发前往辽东了。

辽东总兵曹义在昨日收到了朱标的密信,已调兵整装待发。

待李或到达高台堡就进行狙击,争取一次把李或以及部下全部拿下。

李或自然是不知道朝廷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等他攻入高台堡的时候,就会被辽东总兵曹义以及后方的徐达歼灭。

安排好了这些后,朱标就只需要在太子府等待消息了。

果不其然三日后高台堡的消息传回南京。

曹义顺利的将李或以及一干人等全部缉拿,李或自知无力抵抗,再无活路就当场自尽

朱标拿着才到的捷报到御书房找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朱标来,没有多高兴,只是冷冷的问了一句:“事情都解决了?”

朱标颔首:“那是,我都出马了,怎么会解决不了事情呢?”

“和李或一起谋反的,你打算怎么办?”

“一干人等按照亲疏远近,杀或者充军,其余人等,贬为庶民。”

又是轻饶。

朱元璋看朱标的眼神很糟糕。

“不杀,不杀,都不杀,刁民你也留着,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又,又,又来了。

朱标也是无语。

“这问题,先前就同你解释过了,这次我不多做解释。”

“此次前来,也就为了告知你这个好消息,明儿个早朝的时候,你记得昭告天下。”

李或郭桓的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没说什么。

翌日早朝,本该说起此事的朱元璋却从头到尾都不提,这导致大臣们都面露惧色。

昨日李或畏罪自杀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南京,今日皇上就应该因此事做个总结并昭告天下的。

他们是收到了消息,可是百姓不知道,百姓也不知道后续会如何总会有小道消息流落民间的。

届时,百姓恐慌起来,事态会逐渐变得严重,甚至是引起民愤的。

朱标也皱起眉头,时不时的看朱元璋一眼。

这老头子究竟在想什么,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把李或反叛的事做一个总结?

难道是觉得这种事持续的拖延下去才是好的?

就算是大臣们不担心,百姓也是不担心的?

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如今他们看着这日子好不容易才好起来,却又在短短时间变得糟糕,会怎么想?

一旦心中不平,众多百姓不平,这地方就乱了。

一个地方乱了,别的地方发展能好吗?

朱标决定不再等待,在朱元璋宣布要退朝的时候直接站出来:“儿臣有事起奏。”

朱元璋一看朱标那样,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但他有气,不想朱标说。

rpU=\":;?z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