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红楼十二钗 > 第36章 梦兆绛芸轩 情悟梨香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章 梦兆绛芸轩 情悟梨香院

贾母自王夫人那里回来后,见到宝玉每天恢复得越来越好,心中感到无比欢喜。

然而,她担心贾政会再次叫宝玉去忙碌琐事,便命人召来贾政的亲信小厮头儿,嘱咐道:“以后如果有人要宝玉陪客或是让他做其他事情,你不必再上来传话。直接回答他们说我已经安排好了:首先,宝玉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需要养几个月才能恢复健康;其次,他的星座不利,必须进行星相祭祀,所以要到八月之后才能出门。”

小厮听命后离去。

贾母又叫李嬷嬷、袭人等人前来,将这个消息传达给宝玉,希望他能够放心。

宝玉平日里本就好逸恶劳,不爱与士大夫和其他男人交谈,对于繁琐的礼仪和应酬更是厌恶。

如今听到这样的安排,他更加得意,不仅与亲友疏远,连家庭琐事也可按自己的意愿而行。

每天只在花园中游玩休息,只需清晨去拜见贾母和王夫人,然后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回来了。他甘愿为别的丫头们服务,也能够消磨时光。

宝钗等人有时候见机劝导他,但他却反生气,嗔道:“一个原本清静高雅的女子,却学着去追逐名利,与国贼禄鬼之辈沆瀣一气。这种事情都是前人蓄意引导,为了引诱后世的人沉沦于浮华。可惜我倒霉事多,就连琼闺绣阁中也受到这风气的侵蚀,实在辜负了天地钟灵所孕育的美德!”

众人见他如此,也只好不再与他说正经话。

唯独黛玉从小就不曾敦促他立身扬名,所以宝玉对黛玉格外敬重。

他深知黛玉的为人独特,对于她的言行从未有过反感,反而感到无比敬佩。

凤姐发现金钏儿去世后,居然有些家仆频繁送来礼物,还不时上门请安奉承。

这让凤姐感到非常疑惑,不明白他们到底意欲何为。

某天晚上,又有人送来一份礼物,凤姐趁着空闲时开玩笑地询问平儿:“平儿,你说这些人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他们忘记了我是凤姐,以为我需要这些东西来取悦我吗?”

平儿冷笑一声,轻蔑地回答:“奶奶,你竟然还想不明白吗?我猜这些送礼的女孩子,肯定都是太太屋里的丫头。现在太太屋里有四个大的,每月分到一两银子的零花钱,其他的钱几乎全部都花光了。现在金钏儿去世,他们肯定想着占点便宜,搞个丫头来填补空缺呢!”

凤姐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你说得太对了!这些人真是贪得无厌。他们本已赚够了钱,还不愿承担什么困境,只想找个年轻的丫头来消遣。他们那几家的钱可不是容易挣到我这儿的,这是他们自找的。既然他们送什么我就收什么,不管怎样,我都有自己的打算。”

凤姐心里豁然开朗,于是继续拖延着,等那些人把礼物送齐,然后才决定找王夫人商议这件事。

她决心不让这些人得寸进尺,坚守自己的主意。

薛姨妈、宝钗和黛玉围坐在王夫人房间的桌子旁,享用着午间的清凉西瓜。

突然,凤姐儿趁机把一个话题带给了王夫人:“太太,自从玉钏儿的姐姐去世后,您跟前就少了一个人,不如趁这个机会,替她挑选一位新的丫头,下个月就可以发放月钱了。”

这个提议引起了王夫人的思考,她沉吟片刻后说道:“依我看,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这个例子,给四个或五个人发钱。只要能满足需求就行了,完全可以减少开支。”

凤姐儿笑着回应道:“太太,您说得没错。按理说的确是这样,只是我们一直以来都遵循着例子。而且其他房间里还有两个丫头,太太并未按例给她们发钱。而且节约一两银子也是有限的。”

听到这里,王夫人若有所思地说道:“也罢,这一次我们就取消按例发放吧,也不用再补充其他人。相反,将这一两银子给予玉钏儿的妹妹吧。她姐姐曾经服侍我许久,可惜无好结果,现在只剩下她妹妹跟着我,给她双份儿也不为过。”

凤姐儿欣喜地应道:“太太,这真是个大喜的消息!”

玉钏儿听闻动静,忙踏前一步,恭敬地磕了个头,感激地说道:“太太,谢谢您的好心!我会更加努力服侍您的!”

整个房间洋溢着喜悦的氛围,大家欢声笑语,心满意足地继续享受着午后的时光。

王夫人再次追问:“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例为什么会有人抱怨短了一串钱?是怎么回事?”

凤姐耐心解释道:“事情是这样的:赵姨娘和周姨娘原本的月例是每人两两银子,再加上四串钱。但最近有个变动,由于丫头们每人分到的月例减半了,所以每个丫头只有五百文钱。每位姨娘有两个丫头,结果就短了一吊钱。这并不是我决定的,而是姨娘们商定的。虽然我曾多次反对,提议将这两分钱补足,但他们坚持按照规定发放。所以我无法再干涉。现在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准时发放月例,从来没有延误过。但你之前听到的抱怨,实际上不在我掌握之中。”

听完凤姐的解释,王夫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然后继续询问:“老太太那边还有几个拿一两银子的丫头?”

凤姐答道:“本来是八个,但现在只剩下七个了,其中一个就是袭人。”

王夫人点头赞同:“没错,袭人确实是老太太的人,只是借给宝玉使用而已。”

凤姐接着解释道:“袭人虽然归老太太管理,但她的月例依然计入老太太房中其他丫头的分额中。如果说袭人算作宝玉的人,那就要从袭人的月例中扣减一两银子,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如果还要再增加一个丫头给老太太,那可以考虑裁减袭人的月例。如果不裁减袭人的月例,那就必须在环兄弟房中也增加一个丫头,这样才能公平合理。目前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一个吊钱,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五百文钱。这正是老太太的安排,其他人不应该生气或抱怨。”

凤姐尽力讲清楚,希望能消除王夫人的疑虑。

薛姨妈望着凤姐笑了笑,说道:“凤丫头,你果然一直都了解情况。袭人的优点你说得没错,但你说话的方式要稍微克制一些。”

凤姐连忙垂下头,向王夫人和薛姨妈道歉,并表示今后会更加注意。

王夫人沉思片刻后,向凤姐提出了一个决定:“明天我会选一个贤良的丫头送给贾母,让她来补充袭人的职责。而袭人的工资将从我的月例中拨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用来奖励她的辛勤努力。至于赵姨娘和周姨娘身上的开支,我们会从我的那份分例中调配,不再动用官中的资金。”

凤姐听后连忙表示遵从,并笑着对薛姨妈说:“姑妈,你听见了吗?我的话果然应验了。”

薛姨妈笑着点了点头:“早就应该这样做了。袭人不仅外貌出众,而且待人接物非常得体,虽然有些固执,但实在是罕见的品质。”

王夫人含泪说道:“你们都不了解袭人的可贵之处。比起我的宝玉来,袭人更加出色十倍!宝玉真是得了天赐良缘,能够有袭人这样的贤惠女子一生相伴,实在是有幸。”

凤姐附和着说:“是啊,既然这样,我们就大方一些,让袭人留在屋内多陪伴宝玉。”

然而,王夫人却不同意,表示这样做不好:“首先,袭人还年轻;其次,老爷也不允许;最重要的是,如果让袭人成为跟前人,那袭人即使有劝告,也不敢过分替宝玉劝阻。所以,我们还是暂且按原计划行事,等过上几年再说吧。”

凤姐默默地点了点头,虽然有些失望,但她也明白王夫人的考虑。

袭人还年轻,现在不宜让她留在宝玉身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只能等时机成熟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凤姐心中对袭人充满着喜悦与欣赏。

自从袭人进入贾府以来,她们就成为了知己好友。

凤姐深知袭人的聪慧和善良,也看到了她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

袭人以其才智和勤恳赢得了众人喜爱和尊重。

在贾府中的日子里,袭人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成为了王夫人和贾母的得力助手。

众人对袭人寄予了厚望,看好她的前途,并给予了她应有的尊重和荣耀。

凤姐见自己无话可说,便转身出来。

刚踏出廊檐,几个执事的媳妇子正在那里等待她的回报。

她们见凤姐走出来,都笑道:“奶奶,您今天回贾母那边有什么事呀?刚才就听您说个没完。”

凤姐把袖子挽了挽,倚着门槛,笑道:“这里过堂风,倒挺凉爽的,吹一吹再走。”

她又告诉众人道:“你们说我回了这半日的话,太太把二百年前的事都挖出来问我,我还能不回答吗?”

她不屑地冷笑道:“我从现在开始,倒要干几件绝情的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那些糊涂油蒙了心、口口声声下流的下作娼妇们,别再指望做娘的春梦了!明天再一裹脑子扣的日子还不知道有多少呢。现在裁了丫头们的钱,她们就开始抱怨我们,也不想想自己也配使三个丫头!”

一边痛骂,一边慢慢离去,准备回去向贾母复命,接下来的情节就不再详述了。

凤姐步履匆匆离开,留下那几个执事媳妇子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

他们知道凤姐现在脾气暴躁,但没想到居然势头这么大,连娼妇都不放过。

大家心中忍不住涌起一丝恐惧,纷纷暗自祈祷自己不要成为她的对象。

凤姐回到自己的房间,心情却没有因为发泄而舒缓多少。

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些家族中虚伪、算计的娘娘腔们的嘴脸,她实在受够了这种伪君子的氛围。

她想起自己来到贾府的初衷,她曾经憧憬过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现实却残酷地将她从幻想中拽了出来。

她原本可以过上自由自在、真实的生活,却被迫融入这个虚伪的世界,成为一个无所适从的棋子。

凤姐决定不再忍气吞声,她要为自己争取尊严,不再容忍任何人对她的冒犯和轻视。

她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扭转这个被伪善所笼罩的家族。

冷静下来的凤姐思考着未来的计划,她需要做些刻薄的事情来保护自己,也为了让那些伪装的人们明白,她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负的软弱者。

她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她已经决心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无论是贾母、王夫人还是其他人,都将会看到一个崭新的凤姐。

她不再害怕他们的指责和抱怨,因为她已经看透了这个家族的虚伪和不公平。

凤姐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她决定不再为别人而牺牲自己,要学会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再委曲求全。

她将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只为自己着想。

接下来,她要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她将利用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她要通过努力工作,展现自己的价值,让那些看不起她的人们刮目相看。

凤姐决定改变自己的形象,摆脱那个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凤姐形象。

她要变得更加自信、坚强,不再让任何人轻易对她施加压力。

她将锻炼自己的内外功夫,以应对任何挑战和困难。

此外,凤姐也决定寻找自己的支持者和盟友。她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家族中,没有人是独立的。

她要找到那些与她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她相信,只有凝聚起来,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在未来的日子里,凤姐将面临重重困难和阻力。

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切都有可能。

她要证明给所有人看,她不是一个无能、软弱的妇人,而是一个有智慧、有勇气的女子。

凤姐决定将这个决心深深埋在心底,不再轻易流露出来。

她要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展现给所有人看她真正的实力和决心。

她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她将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历史将会记住凤姐的名字,她将成为这个家族中的传奇女子,无论是荣耀还是挑战,凤姐都将勇敢地面对,不畏艰险,不辱使命。

凤姐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决心。

她相信,她已经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未来的路将更加曲折,但她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凤姐毅然决定,她将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引领着自己的命运,展现出真正的自我。

这个家族将会见证她的崛起,而她将为此付出一切努力。

宝钗和袭人静静地守在宝玉的身旁,安静地等待他从梦中醒来。

过了一会儿,宝玉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的目光首先落在宝钗的身上,微微一愣。

宝钗温柔地笑了笑,轻轻地问道:“玉哥哥,睡得好吗?有没有做到一个美好的梦呢?”

宝玉有些迷糊地坐起身子,揉了揉眼睛,然后微微一笑说道:“姐姐,谢谢你的关心。我刚才好像梦见了一片花海,非常美丽。”

听到这里,宝钗微笑着接着问道:“花海是什么样子的呢?有哪些花儿?”

宝玉想了一下,然后回答道:“有牡丹、菊花、昙花、海棠……各种各样的花都在那里盛开,像是一个仙境。我在梦里感到非常宁静和快乐。”

宝钗微笑着点点头,说道:“听起来真是美妙的梦境啊。也许这是上天给你的一个暂时的安宁,希望你在醒来后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宝玉微微一愣,感受到宝钗话语中的深意,他心头涌起一股暖流,点点头表示明白。

宝钗继续说道:“玉哥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你要知道有我们在身边支持你。不要忘记,家人和朋友的爱是坚强的后盾。”

宝玉感激地望着宝钗,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姐姐,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和关怀。我会牢记在心,不再孤单和迷茫。”

宝钗微微一笑,温柔地拍了拍宝玉的手,表示理解和支持。

她明白宝玉内心的压力和挣扎,但她相信他是一个坚强的人,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

在这个贴心的交流中,宝钗和宝玉感受到了深深的情谊和温暖。

他们知道彼此都是可以依靠的存在,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们的情谊将永不变质。

宝钗和宝玉静静地坐在房间里,享受着这份宁静和温馨。

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和安抚,仿佛所有的烦恼都暂时离开了。

这个瞬间成为了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珍藏在彼此的心底。

而园中的喧嚣渐渐退去,只留下了坚定的情谊和真挚的情感,永远铭刻在岁月的长河中。

宝钗走近前来,悄悄地笑着对袭人说:“你也太小心了。这个房间里怎么会有苍蝇和蚊子呢?还用蝇拍赶什么?”

袭人没有防备,抬头一看,赫然发现是宝钗,于是匆忙放下针线,轻声回答道:“姑娘来了,我完全没有防备,吓了一跳。姑娘可能不知道:虽然没有苍蝇和蚊子,但有一种小虫子,它们从窗纱的间隙里钻进来,人是看不见的。一旦入睡,它们会咬一口,感觉就像是蚂蚁叮咬一样。”

宝钗笑道:“怪不得呢,这个房间背靠水边,周围都是花草的香气,屋里也弥漫着花香,这种虫子一闻到香气就会飞过来。”

说着,宝钗注意到袭人手里的针线活。

原来是一个精美的兜肚,用白绫红丝制成,上面绣着鸳鸯戏莲的花纹,红莲绿叶,五色鸳鸯栩栩如生。

宝钗赞道:“哇,这活计做得真是鲜艳动人。这是谁的作品,连费如此大的功夫?”

袭人指向床上轻轻笑道:“这个是他的,我做这么精美,就是想让他看到一定会喜欢,无法拒绝。尤其现在天气炎热,即使晚上盖被子不那么严实,也不会有关系。”

宝钗笑着问道:“这一个手工活计你花了很多心思,可你没看见他身上还戴着另一个呢!”

袭人笑着回答:“嗯,他原本并不戴,所以我就特意制作了一个,吸引了他的注意,让他无法抗拒。现在你看,即使晚上他没把被子盖好,也不会有问题。你看我这一个活计花了很多功夫,但你还没看到他身上戴的那一个呢!”

宝钗忍不住笑道:“真是辛苦你了。”袭人说:“今天这个活计确实费了不少心思,我的脖子都有些酸了。”

她又笑着说:“姑娘,请你稍微坐一下,我出去走走就马上回来。”

说完,她快步离开了房间。

宝钗专注地凝视着手工活计,不由自主地蹲了下来,坐在了袭人刚刚坐过的地方。

宝钗对这个手工活计着迷,拿起针线,开始为袭人继续做活计。

她灵巧地缝制着,一针一线间展现出她出色的手艺。

在她的耐心和技巧的配合下,活计渐渐成形,绣花线的颜色鲜艳夺目,图案栩栩如生。

宝钗享受着制作活计的过程,思绪也随之飘忽。

黛玉和湘云轻步走进院中,环顾四周,寂静无声。

湘云转身来到厢房,寻找着袭人的身影。

而黛玉则来到窗边,透过薄薄的窗纱,望向房内。

她看见宝玉躺在床上,身穿一件华美的银红纱衫,面色安稳地入眠。

宝钗则静坐在床边,专心地绣着针线,蝇刷子便放在她身旁。

黛玉看到这一幕,不禁呆住了。

她身子一躲,半晌后露出一抹欣然的微笑,却强忍住笑意,生怕引起误会。

她连忙招手叫来湘云,湘云见状,误以为黛玉有了重要发现,急忙过来一同观察。

正当她准备开口笑时,突然想起宝钗往日的关心体贴,急忙掩住嘴不笑。

湘云明白黛玉口头禁止发声,怕她被取笑,便赶紧拉着她,提议道:“我们走吧。我记得袭人说中午要去池子洗衣服,大概已经去了,我们去找她吧。”

黛玉心领神会,冷冷地笑了两声,只得跟随湘云的引导,离开了这个窗前。

她心中明白,宝钗的真面目已然昭然若揭,而她对袭人的深厚感激之情则更加加深了。

黛玉决定,要坚守真实的情感,不再为任何伪装和虚假所动摇,与袭人一同面对世间的喜怒哀乐。

她深知,真诚和友爱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宝钗正在安静地坐在房间里,专心绣花。

她绣了两三个花瓣,突然听到宝玉在梦中喊叫着,说着一些令她诧异的话。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听到这番话,不禁怔住了,心里琢磨着宝玉究竟在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袭人快步走了进来,笑着问:“宝钗,你还没醒吗?”

宝钗摇了摇头,示意自己确实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袭人笑着接着说:“我刚刚碰见了林黛玉和史大姑娘,他们进来了吗?”

宝钗苦笑道:“我没有看见她们进来。”

她转向袭人,笑着问道:“他们有告诉你什么事情吗?”

袭人红着脸笑着回答:“他们只是在开玩笑,并没有说什么正经的事情。”

宝钗笑了笑,说:“可今天他们说的可不是玩笑,我正要告诉你呢,可你却匆匆出去了。”

宝钗的话还没说完,凤姐打发了人来叫袭人。

宝钗笑着说:“看来是为了那个话题。”

袭人只得叫了两个丫头一起陪同宝钗,她们急忙离开怡红院,朝着凤姐的院子走去。

果然,凤姐将那个话题告诉了袭人,并嘱咐她给王夫人请安并磕头,无需去见贾母。

袭人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不禁轻轻皱眉。

在回到房间的路上,宝钗心中升起一股疑惑。

宝玉之前那番话似乎表露了他对婚姻的不信任,让宝钗有些担忧。

她开始思考起宝玉内心深处的想法,不禁感到心痛。

她深爱着宝玉,但也清楚两人的姻缘并非平凡。

或许宝玉的梦中喊叫是对她们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思,让宝钗开始反思两人的婚姻是否只是一种虚幻的木石姻缘。

宝钗与袭人默默地走过花园,回到凤姐的院子。

她们按照凤姐的嘱咐,给王夫人请安并磕头,表达了对王夫人的尊敬和礼貌。

尽管心里有些尴尬,袭人仍然尽力保持微笑,试图缓解尴尬的氛围。

宝钗沉思着,回到自己的房间。

她重新拿起正在绣着的花瓣,却发现思绪已然被宝玉的话所占据,无法再专心于绣花。

她心中充满了对宝玉的关切和对两人关系的思考。

她明白,这段婚姻并非简单,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沟通。

宝玉见袭人想要截住自己的话,赶紧握住她的嘴巴,并劝道:“好了,好了,你别再说这些了。”

他深知袭人对自己的了解,知道她说这些话并非恶意,但宝玉不愿意听到女儿死亡的事情,因为那是他心中永远的伤痛。

袭人心领神会宝玉的意思,不再继续谈论那些令人伤感的话题。

她改变了话题,开始讨论起宝玉感兴趣的东西。

她轻轻地描述春天的美景,那温暖的微风,鲜花盛开的园林,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世界。

她接着又转移到了秋天,描绘出那片金黄的落叶覆盖大地,月亮悄悄升起的画面,让人心生宁静和思考。

宝玉被袭人的描述所吸引,他开始陶醉其中。他想象着那些美景,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

袭人见宝玉心情逐渐明朗起来,她继续用柔和的声音讲述关于女儿的事情,但这次她只说女儿的美好,如何活泼可爱,如何给家庭带来欢乐。

她不再谈论女儿的离世,因为她深知那是一个无法愈合的伤痛,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不知不觉间,袭人又不小心接触到了女儿去世的话题,她急忙捂住了嘴巴,感到自己冒失了。

她担心宝玉会因此沉湎于悲伤之中,而她的本意只是想让他快乐。

宝玉看着袭人有些慌乱的样子,他知道这是自己的误会,袭人并非故意伤害他。

他轻轻握住袭人的手,柔声道:“袭人,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不必自责。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袭人听到宝玉的安慰,心中一片温暖。

她明白,宝玉虽然常常情绪复杂,但内心深处是渴望快乐的。

她决定以后不再触及那些伤感的话题,只尽力给宝玉带来愉快和温暖。

从那天起,袭人和宝玉的交流更加轻松愉快。

他们谈论着生活中的美好,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和忧愁。

袭人尽力做到不提及宝玉痛处的话题,而宝玉也学会了更加珍惜袭人的陪伴和关怀。

他们的关系因此更加牢固,彼此之间的默契也更加深厚。

宝玉倾听着袭人的话,感到一股解脱,看着他不再言语,他笑着说道:“人终究都会走到生命的尽头,只要能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离去就足够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们总是只听说‘文死谏’‘武死战’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行事的标准,于是开始放肆妄为。他们不明白,只有在昏庸的君主之下,才会有臣子奋勇谏言,仅追求名声而不顾君父的前途,只图战功而不计国家存亡。”

袭人不等他说完,赶紧插嘴道:“古代的人有时候也是被逼无奈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宝玉继续道:“武将们如果谋略不足,智谋欠缺,白白送了性命,难道这也算是无奈吗?而文官更不能与武将相提并论:他们研习书籍,心头记满了治国策略,只要朝廷稍有缺失,他们便义无反顾地陈述忠言,追求忠诚烈士的荣誉;若一意之下不被采纳,他们情绪激动,毫不犹豫地拼死一搏,难道也算是无奈吗?务须知道朝廷是上天所赋予的,非圣人无法胜任这重任,那些逝去的志士,不过是沽名钓誉,并不明白君臣之道。举个例子吧,假如此刻我有机会,趁你们都在眼前,我就选择离开人世,只为让你们为我留下无尽的泪水,成为汪洋大海,将我的尸体漂往那个无人问津的幽僻地方,随风而散,从此不再投生为人,那才是我选择适当时机离开的机会。”

袭人听宝玉说出这些疯狂的话语,不敢再继续回应,只匆匆说:“我很累了。”

然后闭口不言。

宝玉终于合上眼睡着了。

第二天,他们抛开了这些话题,继续着平凡的日常生活。

宝玉心中一阵失落,他没有料到龄官竟然对他如此冷淡。

他原本以为龄官会像其他女孩子一样与他打成一片,没想到这样差遣。

宝玉感到自己的举动可能给龄官造成了困扰或误会,他感到羞愧和不安。

慢慢地,宝玉的脸色恢复了正常,他想起自己是来寻找一曲《牡丹亭》的,而不是为了与女孩子调笑。

于是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重新回到葵官和药官所在的院子。

心里仍对龄官的态度感到困惑,宝玉决定找一个机会与他好好交谈。

他向葵官和药官询问了龄官的一些情况,得知龄官平日里沉默寡言,性格内敛,从不与他人交谈。

这让宝玉更加好奇,也更加想与龄官交流。

终于,一个机会来了。

某个午后,宝玉在花园中偶遇到龄官,他们两人独自相对。

宝玉走近龄官,微笑着说道:“龄官,我希望我们能够坦诚相待,不必保持距离。我知道我的冒失可能让你感到尴尬,但实际上,我只是想与你分享一曲佳作而已。”

龄官听了宝玉的话,眼神微微一动,但还是保持沉默。

宝玉见状,继续说道:“你的才艺被大家所赞美,我相信你的表演一定非常出色。如果你愿意,我希望能听一次你的唱功,我想对你的才华表示赞赏。”

龄官的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他还是点了点头。

他站起身,走到一片空地,温柔地开始演唱起来。曲调缠绵,歌声婉转,仿佛带领着宝玉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宝玉静静地聆听,心中充满了对龄官的敬佩和赞叹。

演唱结束后,宝玉起身向龄官鞠了一躬,表示感谢。

他说道:“龄官的唱功确实令人动容,你的才华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龄官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但从他的表情和眼神中,宝玉感受到了一丝开放和亲近的氛围。

这一切让宝玉感到非常满意,他决心与龄官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并一同创造更多美好的艺术之作。

从那天起,宝玉与龄官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密切起来。

他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喜好、兴趣和梦想。慢慢地,两人不再感到陌生和尴尬,成为了彼此信任和依赖的朋友。

宝玉好奇地注视着贾蔷手里的雀儿笼子和小戏台,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不禁问道:“这是什么样的雀儿呀?”

贾蔷微笑着回答:“这是一只玉顶雀儿,它还会表演衔旗串戏。”

听到这个答案,宝玉更加兴奋了,他接着问道:“这么珍贵的一只雀儿,你花了多少钱购买的?”

贾蔷得意地说:“我花了一两八钱银子。”

宝玉听罢,不禁赞叹起来:“真是价值连城啊!”

贾蔷请宝玉坐下,然后自己进入了龄官的房间。

宝玉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龄官一定会喜欢贾蔷带来的惊喜。

不一会儿,宝玉听到龄官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好像他对贾蔷带来的东西很感兴趣。

宝玉忍不住向房间里张望,只见贾蔷站在那里展示着雀儿的表演,龄官满脸笑容,看得津津有味。

宝玉心中暗自思索,这些亲友之间的交往真是有趣而又奇特。

他感慨万分地想到,自己的青春时光真是充满了琐碎而又趣味的事情,每天都能遇到一些令人惊喜的人和事。

他深深体会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才是构成美好的重要元素,而这些相伴着他成长的人们,也是他珍贵的财富。

静静地坐在一旁,宝玉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之间那份浓浓的情谊。

他知道,这样的温馨与欢乐才是真正的财富所在,值得他用心去珍惜和守护。

瞬间,他心中涌起一股满满的感激之情,对于这个世界上那些陪伴着他的人们,他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爱意。

在这个充满了欢笑与温情的时刻,宝玉默默发誓,他将以更加珍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在他生命中出现的人,每一段珍贵的情谊,都将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中。

宝玉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着这份温暖的幸福,心中思绪万千。

他明白,这些琐碎的而又美好的瞬间,才是生活最真实、最美丽的细节。

宝玉此刻心中已经不再对曲子感兴趣,他想看龄官和贾蔷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贾蔷进来后笑着说:“你来看看这个有趣的东西。”

龄官起身问道:“是什么东西?”

贾蔷笑着回答:“我为你买了只雀儿,可以让你不再无聊。我先试玩一下,你看看。”

说着,他拿出一些谷子,逗引着雀儿在戏台上扮鬼脸并乱扑着旗帜。

众女孩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只有龄官面带冷笑,继续赌气地躺着去睡觉。

贾蔷不停地陪笑问道:“好玩吗?”

龄官冷冷地回答:“你们家好好的人送来这里,学这种东西还不够,现在你又买只雀儿过来,简直是在浪费功夫!你明明是拿来取笑我们的,还问‘好不好玩’!”

贾蔷听了立刻站了起来,连忙发誓说:“今天我实在被蒙蔽了心智,花费了一小笔银子买这只雀儿,本来是想让你消遣一下的,却没想到会引起这样的反应。算了,我放了它,也算是避免你的困扰。”

说着,他果然放走了那只雀儿,并将鸟笼拆散了。

龄官仍然不满地说着:“那只雀儿虽然不如人类聪明,但它笼中还有只老雀儿,你将它拿出来,玩这种无聊的事情,你自己心里想得通吗?今天我咳嗽了出血,太太让人来找你,希望你请个医生详细诊断一下,结果你却做这种取笑的事情。正因为我被人忽视被人冷落,反而更容易生病!”

贾蔷听到这番话后,连忙解释道:“昨天晚上我已经问过医生了,他说‘没关系,吃两剂药,再观察一下。’谁知今天又出现了吐血的情况?我立刻就去请医生来。”

说完,他便打算去找医生。但是龄官又叫住他说:“站住,现在正值炎热的午后,你赶去请医生,我也不需要看诊了。”

贾蔷听后,只能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宝玉沉浸在对情感的困惑之中,他意识到人生中的情缘是如此复杂而无法预测。

他明白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归宿,他只能接受现实,不再期待别人为他流泪。

然而,宝玉的内心却时常被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痛苦所困扰。

他想知道,将来有谁会在他离世的时候真情流露,为他洒下悲伤的眼泪?

他思考着自己的生命,他的存在是否会留下深刻的印记,是否有人真正在乎他的离去。

宝玉渐渐明白人生的真谛,情感并非可以轻易拥有,也无法被强求。

他懂得了爱和眼泪都是自愿给予的,不能被迫或期待。

他开始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显着。

尽管宝玉内心痛苦,但他逐渐接受自己的命运。

他不再追求别人的眼泪,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内心的修炼。

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将爱和眼泪作为宝贵的存在,无论流泪与否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美好。

宝玉开始明白,人生并非只有爱与泪,还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他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决心以自己的行动和才华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遗产。

他希望将来离去时,人们能记住他留下的足迹,而不仅仅是眼泪的洒下。

因此,宝玉决定不再追求别人的眼泪,而是为自己创造一段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

他将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成就自己,在生命的旅程中寻找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无论将来的眼泪由谁流下,他都希望能够以一颗坦然的心面对,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幸福不仅仅来自于别人的情感,更来自于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奉献。

黛玉观察着宝玉参加寿宴的情景,心里有些感慨。

她知道,宝玉这个孤儿,素来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对于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有着更深切的渴望。

在寿宴上,黛玉看到宝玉品尝着美食,笑容满面,与众人交流着。

他的快乐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让这个庆祝活动更加热闹和欢乐。

黛玉暗暗觉得宝玉这一次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不仅仅是为了尊重薛姨妈的寿辰,更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归属感和家的温暖。

而这份温暖正是他在大观园中所失去的。

黛玉深知,寿宴只是表面的喜庆,而宝玉的选择正是寻找心灵的依靠和真挚的情感交流。

她既为宝玉庆幸,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

她坚信,只有回归真实的内心,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黛玉决定在这个寿宴上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她与宝玉在欢聚的氛围中展开了谈话。

两人以深厚的情感为纽带,交流着彼此的痛苦和憧憬。

在黛玉的倾诉中,宝玉逐渐理解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他承诺会尽力为黛玉寻找解脱之道,让她远离痛苦和压抑。

寿宴进行到高潮的时候,宝玉站起身来,面对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激和决心。

他感谢薛姨妈给予他家的关爱,感谢大家对他的包容和帮助。

他表示,自己会更加努力地成长,为家人和朋友们创造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对宝玉的发言表示赞赏和支持。

他们看到了宝玉内心的改变和成长,也为他的决心感到动容。

黛玉望着宝玉,心里充满了对他的钦佩和赞赏。

她深信,宝玉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家族的和谐与幸福。

这个寿宴成为了宝玉和黛玉心灵之间的一个契机。

他们决心要与家人们一起共同努力,为整个家庭创造一个温暖而和谐的生活环境。

黛玉和宝玉的交流也让袭人对他们的关系更加明确。

她决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寿宴结束后,宝玉和黛玉一同回到大观园。

他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更加坚定了对彼此的感情。

宝玉、黛玉和湘云一起站在门口,目送着湘云离去的马车渐行渐远。

湘云的眼泪始终没有停歇,她默默地抹去泪水,却在心底对这段离别感到无比惋惜。

宝玉稍后才回过神来,心中充满了对湘云的牵挂,他决定将她的嘱咐牢记在心,时刻提醒宝钗和其他人,以确保湘云的生活能够顺利安排。

黛玉看着宝玉那份真挚的关心,也心生感慨和羡慕,暗自希望有天自己能够得到宝玉如此细心的关照。

宝玉回到房间后,他将湘云的嘱咐告诉了婶娘王夫人。

王夫人虽然神智不太清楚,但她知道湘云对宝玉来说非常重要,便决定亲自写信给湘云的家人,表达对湘云的关心和安排细节。

日子一天天过去,宝玉按照湘云的吩咐,时常去探望王夫人并提醒她关于湘云的事情。

宝玉对王夫人的关心和宠爱感到非常满足,因为这意味着湘云能够得到她温暖的呵护。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终于有一天,宝玉接到家人的消息,说湘云家里派人前来接她。

兴奋的宝玉立刻通知了王夫人,大家都为湘云即将重返荣府而高兴。

湘云的马车再次停在了荣府的门前,宝玉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

湘云踏出马车,看到宝玉眼中充满了欢喜和期待,她也不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回到荣府的湘云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所有的亲友们都来祝贺她的归来。

宝玉看着湘云的幸福模样,觉得自己终于又回到了完整的圈子中,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从此以后,宝玉和湘云更加紧密地相依相伴,他们共同经历着青春期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快乐还是困难,他们都相互支持和扶持,共同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