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升的话在宁国府中引起了一阵轰动。
大家都对凤姐的到来感到兴奋和紧张。
凤姐作为西府里琏二奶奶,被选中管理宁国府的内务,无疑是个重要的角色。
她的到来被解读为宁国府要进行一次大的改革和整顿。
赖升嘱咐大家要特别小心,无论是在提供服务还是与凤姐交流时,都要尽善尽美。
他提醒大家每天要早来晚散,愿意为这个月的辛苦付出,以维护宁国府的声誉和面子。
众人对于凤姐的要求表示认同,都表示会尽力遵守。
其中一个人笑着说,宁国府的内部也需要一番整治,因为近来的状态实在不太好。
大家纷纷点头附和,认为凤姐的到来可以促使整个府邸焕发新的活力。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之际,来旺的媳妇走进来,手上拿着对牌和呈文经文榜纸。
众人立刻站起身,热情地让她坐下并倒茶。
一面派人按数取纸,以了解接下来的任务和工作安排。
来旺紧紧抱着媳妇,一路走到仪门口,将榜纸交给办事的媳妇后自己进去了。
大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毕竟凤姐的到来不仅对他们的工作有影响,也关系着各自在宁国府中的地位和生活。
宁国府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凤姐的管理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众人都期待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无论如何,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必须要适应和应对这个新局面,努力工作,以确保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受影响。
时代在变,人事亦随之转换,这是大势所趋,亦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凤姐和赖升媳妇依照议定的计划行动,展示了她们的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
凤姐一直以来都以自己能力强和善于管理的形象示人。
她明确告诉所有人,既然他们托付了事务给她,那就必须服从她的安排,不得有丝毫怠慢和抱怨。
她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权威和统一管理的强调,强调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凤姐将任务进行细致分类,并根据性质和重要程度进行了顺序布置。
她派出一些人负责倒茶和款待亲友,这体现了她对待亲戚之间的重视和细致周到的服务。
另外,还有一些人专门负责守灵和丧礼事宜,保证了府中的肃穆和庄重。
还有一些人则负责收管各种器皿和祭礼,以便时刻掌握物品的数量和状况。
凤姐还设置了一些特定职责的人员,如内茶房的负责人,他们负责检查茶具和回应酒饭器皿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还有人专门负责各处的灯油、蜡烛和纸札,以保证每个地方都有足够的照明和文书用品。
她还要求二十个人每天轮流值夜,保卫府内的安全。
这些人负责监察门户,检查火烛,并负责打扫清洁工作。
这些工作的严格执行确保了府内的安全和整洁。
此外,凤姐还制定了具体的时间安排,保证了任务的按时完成。
她给每个人都配备了钟表,以确保每个任务都有特定的时间要求。
她还提到了上房里的时辰钟,这说明她要求家中所有人都要遵循她设定的时间表。
最后,凤姐在任务完成后表示将给予奖赏。
这显示了她对诚实尽责的人的认可和奖励。
从整个安排来看,凤姐将家中的事务分门别类,并且制定了详尽的规定和流程。
她的管理方式严格而有效,展现了她作为府中女主人的强大能力和权威。
这种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使她成为府中的主导者,她相信只有依照规定进行工作,才能保证家中的秩序和正常运转。
毕掌柜的吩咐轻盈地传达,人们立刻行动起来。
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迅速按数发放,每一样物品都被准确无误地分发给了相应的人。
毕掌柜一边指挥着工作,一边亲自记录着发放的情况,清楚地记载下每个人负责的事项和所领取的物品。
大家领了物件后,都能够心怀感激地投奔回各自的房间,不再像之前那样只顾追求便宜,导致剩下苦差无人愿意接手。
现在,每个房间都能得到所需的物品,没有遗漏或混乱的情况发生。
此外,房间内的整洁维护也变得更加有条不紊。
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等家具和用品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和使用。
人们来来往往,但气氛却变得平静安宁。
之前那种紊乱、无头绪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各种偷窃等不正之风也一扫而空。
毕掌柜的规整管理使得所有的事务都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
人们感受到一种安心和秩序,不再存在过去的纷乱和混乱。
大家都开始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再受到杂乱环境的干扰。
毕掌柜的改革措施真正实现了清净安宁的氛围,每个人都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凤姐自负地享受着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她对家中的一切感到十分得意。
尤氏生病以后,贾珍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的情绪低落,食欲丧失。
为了安慰贾珍,凤姐每天亲自熬制各种细粥和美味小菜,让其他人送到贾府。
贾珍也特别吩咐每天要送上一桌上等的菜肴,专门为凤姐准备。
凤姐并不怕辛苦劳作,她每天准时来到贾府,在抱厦内担任起管理的职责。
她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处理琐事,与其他妯娌并不亲近,她甚至不去迎接那些前来往来的女眷。
凤姐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采,仿佛成为贾府中真正的掌权者。
她高高在上,自我尊崇,毫不畏惧地追求着自己的利益和声望。
她用自己的行动,彰显出了权势的强大和自信的态度,让众人对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畏和嫉妒。
但是,在她表面的明争暗斗之下,隐藏着深深的孤独和渴望被爱与关怀的心。
当凤姐在灵前哭泣的时候,众人忍不住跟着哭泣起来。
宁府内外男女老少,无论身份地位,都在这一刻感受到了生死离别的悲痛之情。
随着凤姐的哭声,雄壮的锣鼓声响起,各种音乐器奏响悲曲。
一队队身着素白丧服的仆人和仪仗队肃穆持重地走来,将灵堂前的空地布置得庄重而肃穆。
其中,一位道士走上前来,手持法器,开始为灵台超度。
他朗声诵念经文,祈愿亡者能够安息于西方极乐世界。
与此同时,十二名青年尼僧们穿着绣衣、红鞋,默诵接引诸咒,为亡者超度,为其冥途平安祈福。
在另一处,一群神僧行香上前,其中一位高僧放出焰口,象征着超度亡灵的神圣仪式。
他们虔诚地拜水忏悔,为逝者祈求冥福。
与此同时,道士们也伏章申表,向三清、玉帝行礼,祈求神明的保佑和安抚。
凤姐的到来引起了宁府内的热闹。
她带着丰儿坐在大会芳园中的登仙阁前,一边为亡者哀悼,一边接受花圈和香烛的供奉。
众多媳妇和仆人们围绕着她,尽心尽力地为她服务。
整个宁府都笼罩在悲伤的氛围中,悲号声、鼓噪声回荡在空中,仿佛在响应着凤姐和众人的哭泣之情。
这是一场庄重而隆重的仪式,为逝去的灵魂送上祈福和祝福,也是对生命的无限哀思和敬意的表达。
在那悲伤的氛围中,凤姐继续坐在椅上哭泣,她的眼泪仿佛成了对亡者的诉说。
她回忆起逝去的人,回忆起与他们的种种往事,悲痛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凤姐的悲伤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继续放声哭泣,回忆着逝者们的品性与善行。
在那一刻,时间凝固,宁府仿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只有悲伤和哀思。
然而,尽管悲伤席卷,但仪式必须继续。
在一旁,道士们继续念诵经文,祈祷着亡者能够得到超度和安息。
他们手持法器,行进在灵堂前的通道上,每一步都凝视着灵台,诵念着咒语,铿锵有力。
同时,青年尼僧们的默诵声也回荡在整个宁府中。
他们咬紧牙关,全神贯注地默诵着接引诸咒,为亡者超度的祈福声不绝于耳。
宁府内外,亦有道士前往灵前朝拜安奠,行香烧纸,向亡者祈福。
他们手持法器,踏着庄严的步伐,虔诚地向亡者致敬,为他们祈愿生前的功德能够换取来世的善果。
整个仪式持续了许久,悲伤与安抚交织在一起。
尽管哀痛难抑,但人们相信,这场仪式能够让逝去的灵魂得到超度,能够给予亡者安息和祝福。
渐渐地,夜幕降临,星光点点,宁府逐渐恢复了平静。
仪式结束后,众人默默合掌,向亡者表达最真挚的祝福和告别。
凤姐起身离开登仙阁,众人跟随在后,一起走过芳园,每一步都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
他们默默地离开宁府,走向各自的生活,但心中的失落和悲痛将永远铭刻在记忆中。
在这个热闹的日子,宁府经历了一场悲伤而庄重的仪式,凤姐和众人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亡者的灵魂将永远存在,他们的回忆和祝福将会在岁月长河中永恒流传。
贾珍和尤氏忙着劝阻凤姐的哭泣,终于成功地让她止住了眼泪。
来旺的媳妇倒好茶给凤姐漱口完毕,站起身后,向族中的每个人道了别,然后自己走进抱厦,按照名字和身份进行核对。
所有人都已经到齐,只有负责迎送亲友的一个人还未到场,于是凤姐命令派人去传唤他。
那人惶恐不安地赶来,凤姐冷笑着说:“原来是你误了!你觉得比他们更有身份,所以不听我的话了!”
那人连忙回答:“奴才平日都是第一个到的,只是今天来晚了一步,请奶奶见谅。”
凤姐说话间,荣国府中的王兴的媳妇探头进来。
凤姐并未向她发火,而是问道:“王兴的媳妇,你来做什么?”
王兴家的媳妇走过来说:“请领牌并取线,还有安排车辆和轿子。”
说着,递上一张帖子。
凤姐命令彩明念出来:“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辆四辆,需要各种大小绳子若干根,每根用珠线若干斤。”
凤姐听了数目与帖子上的要求相符,便命令彩明登记,并发放荣国府的牌子给王兴家的媳妇。
王兴家的媳妇接过牌子后离开了。
凤姐暂时压下内心的愤怒,继续安排其他事务。
她叫来一位贴身侍女彩明,仔细交代了今天各项的迎亲事宜。
彩明恭敬地接受命令,将所有需要准备的物品和人员都记录下来。
凤姐示意一旁的仆人将荣国府的牌子交给彩明,然后吩咐她前去办理取线和车辆的手续。
彩明领命出去后,凤姐心中仍然对那个迟到的人心存怨恨。
凤姐坐在抱厦内,思绪不禁回到最近发生的事情。
她心中对贾珍和尤氏的冷漠和不重视感到愤慨,但又无可奈何。
她曾多次劝说贾珍,希望他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但贾珍对她的话并未予以重视。
这次迎亲的事情本应是一件喜事,但由于贾珍和尤氏的不作为,却变得一团糟。
凤姐深知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她既是贾府的女主人贾环的母亲,又是贾府里唯一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女性。
凤姐默默地发誓,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维护贾府的荣誉。
她决定在迎亲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尽管心中对贾珍和尤氏的不满和失望仍未消散。
凤姐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准备出去巡视一遍迎亲的场景。
她希望能够亲自指导和监督,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凤姐走出抱厦,来到府内的大门之前。远远地,她望见一队队华丽的花轿和车辆,正准备出发迎接新娘的亲友。
凤姐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决心。
她默默地对自己说道:\\\"无论如何,我都要确保这场迎亲顺利进行。贾府的荣誉不容被玷污,我凤姐绝不会让贾珍和尤氏的过失毁了我们的声誉!\\\"
心中充满了决心,凤姐走出大门,开始主持迎亲的一切准备工作。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贾府内的这种冷漠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让贾府恢复昔日的荣光。
她相信,只要她努力不懈,一定能够改变贾府的命运,让每个人都为之自豪。
凤姐欲开口发话,就在这时,四个荣府的执事人走了进来。
他们是来领取物品的,每个人手上都拿着领取牌。
凤姐命令他们把所要领取的物品清单念给她听。
一共有四件物品,但是凤姐听了后,发现其中有两件开销计算错误,于是她指着那两件物品说:“这个开销算错了,请重新核对清楚后再来领取。”
说完,她一把将帖子摔在地上,让那两个执事人有些扫兴地离开了。
凤姐看到张材家的在场,便询问他是否有事要办。
张材家的连忙取回自己的领取牌回答道:“刚才车轿围子已经做好了,我来领取裁缝工所需的银子。”
凤姐听了,收下了张材家的领取牌,并命令彩明进行登记。
待王兴过来将物品交到,核对回押情况相符后,凤姐便和张材家的一同去领取物品。
同时,凤姐又命令念出下一件物品,宝玉的外书房已经完工,需要领取买纸料糊裱的材料。
凤姐听完后,立即下令收下领取牌,并让彩明进行登记。
等张材家的缴清款项后,凤姐才会发放相应的物品。
凤姐方欲开口发言之际,荣府的四位执事人走了进来,他们手中拿着领取物品的牌子。
凤姐示意他们把领取的清单念给她听。
他们依次念出四件物品,然而凤姐对其中两件的开销表示不满,并指责道:“这个开销算错了,等算清了再来领取。”
说完,她将帖子摔在地上,让那两个执事人沮丧地离去。
凤姐注意到旁边站着张材家的,忙问道:“你有什么事情?”
张材家的忙不迭地取回自己的领取牌,回答说:“刚才的车轿围子已经做好了,我来领取裁缝工所需的银子。”
听到这,凤姐接过帖子,命令彩明登记下来。
等王兴将物品交给凤姐,并核对了回押记录之后,她便与张材家的一同前去领取物品。
与此同时,凤姐还命令念出另一件物品,宝玉的外书房已经完成,需要领取买纸料糊裱的材料。
凤姐听后,立即收下帖子,并嘱咐彩明进行登记。
只待张材家的缴清款项,她才会发放相应的物品。
众人在凤姐的愤怒之下,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将被打的人拖出去执行惩罚。
那些板子落下的声音刺耳而沉重,被打的人含羞带泪,痛苦地忍受着。
他们深刻地意识到惹恼了凤姐的后果是何等严重。
凤姐的命令不止于此,她还要求扣除赖升一个月的钱粮。
这个决定十分严厉,凤姐的权威在宁府内再次得以彰显。
她心狠手辣的一面让宁府中的人们对她敬畏备至,甚至有些人开始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引起她的不满。
这个事件在宁府和荣府的人们之间传开了。
他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避免惹怒凤姐,同时也对凤姐的能力和权势倍感敬佩。
凤姐成为了宁府中的核心人物,她的每一句话和举动都受到众人的密切关注。
凤姐的威严和影响力成为了宁府中人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没有人再敢有半点懈怠。
凤姐本人也意识到了她的影响力,她决定将这种力量用于好处。
她开始关注宁府的运营和管理,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和改进。
她认真倾听下属的建议和意见,鼓励他们敢于创新,以提升宁府整体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府的氛围逐渐得到改善。
凤姐的严厉执着变得更加公正和宽容,她不再随意惩罚,而是更注重培养下属的能力和潜力。
众人也逐渐对凤姐产生了深厚的尊敬和依赖,愿意为她尽心尽力。
通过凤姐的开发,宁府的事务日益井然有序,各项工作纷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凤姐的权威成为了宁府内部的凝聚力和动力,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
凤姐以她的举动证明了自己的决策的正确性,她的开发不仅仅是对个别人的警示,更是对整个宁府团队的激励和带动。
她的权势和影响力,让宁府的人们重新定义了工作态度和专注度,使宁府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从此,凤姐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佩的领袖,她的开发在宁府中成为了一段传奇。
凤姐笑道:“哎呀,宝玉,你真是个小贵人,跟着老太太吃饭,享受得好啊!”
宝玉羞涩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凤姐见他们都坐定,便叫丫鬟上菜,又拿出一壶酒来,笑着对宝玉说:“宝玉啊,你喝酒吗?”
宝玉摇头道:“我不敢喝酒,怕醉了。”
凤姐笑道:“你可真是个乖孩子,不像一些人,喝两口酒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秦钟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说道:“凤姐姐,你说的是我吗?”
凤姐眼尾一挑,笑道:“秦钟啊,你可真是好眼力,竟然猜到了。”
秦钟感到有些尴尬,但还是笑着说:“我也不是特别能喝,就是那天不小心喝多了。”
凤姐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说道:“你们两个都是宝贝,别为了喝酒伤了身体,要知道,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啊。”
宝玉和秦钟都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接着,凤姐给他们夹了一些菜,笑着说:“尝尝我的手艺怎么样?”
宝玉和秦钟都夸奖凤姐的厨艺,说菜味道很好。
他们一边聊着天,一边享用着美食,气氛温馨而愉快。
凤姐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心里暗暗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她知道,只有通过善待和疼爱这些人,才能让他们更加依赖自己,为自己所用。
在凤姐的主持下,宝玉和秦钟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午餐时光。
他们感受到了凤姐的关怀和温暖,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这一次的相聚,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凤姐的爱和敬意。
凤姐刚刚吃完饭,就有一个宁府的媳妇前来领牌子,目的是为了支取一盏香灯。
凤姐开心地笑着说道:“我就算着你今天应该来领,想必是忘了吧。要是一直忘了,那就得由你自己花钱了,我倒省了一份。”
那名媳妇也笑着回答:“是啊,我真的忘了,才刚想起来,再晚一步就来不及了。”
说完,她领取了牌子离开了。
不一会儿,秦钟开玩笑地说道:“你们两府都有这样的牌子,如果有人私自仿制一个,用来支取东西,那该怎么办呢?”
凤姐笑着回答:“按照你的说法,那就没有了王法啊!”
宝玉接着问道:“我们家为什么没有人领牌子来支取东西呢?”
凤姐答道:“他们领取牌子的时候,你还在做美梦呢。让我问问你,你们什么时候才开始晚上念书的呢?”
宝玉说道:“当然是希望越快越好了。只是他们一直不愿意让我们整理书房,所以一直没有开始。”
凤姐笑着说:“你邀请我和我女儿来帮忙,我保证能解决这个问题。”
宝玉接着说道:“你不用费心了,等到他们觉得需要书房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去处理的。”
凤姐说道:“就算他们觉得需要,也得给点好处才行,我可不会白白给牌子,那可不容易。”
宝玉听了,连忙向凤姐扑去,说道:“亲爱的姐姐,给他们牌子吧,让他们快点整理书房。”
凤姐笑着说:“我身上酸疼得厉害,你还捏来捏去的,你放心吧,今天刚领了裱糊纸去了,他们要的东西还得去叫他们来取,你别傻了。”
宝玉有些不太相信,于是凤姐叫来彩明给他看领取牌子的册子,以证实自己的话。
宁府里的一个媳妇前来领取牌子,她的目的是为了支取一盏香灯。
凤姐笑着说:“我刚才就猜到你今天会来领取,看来你是忘记了。如果你真的一直忘记下去,那也只能自己花钱了,我就省了一份。”
媳妇笑着回答:“是的,我刚才想起来的,再晚一步就领不成了。”
说完,她拿着牌子离开了。
不一会儿,秦钟笑着说:“你们两府都有这种牌子,如果有人私自伪造一个来支取东西,怎么办?”
凤姐开玩笑地回答:“按照你说的,那王法也就不存在了!”
宝玉接着问道:“为什么我们家没有人领取牌子来支取东西呢?”
凤姐说:“当时他们来领取的时候,你还在做梦呢。让我问问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晚上念书的呢?”
宝玉说:“我们希望今天就开始念书,只是他们不让我们整理书房,所以一直没有开始。”
凤姐笑着说:“你邀请我和我女儿过来,我保证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宝玉说:“你不用费心,等到他们觉得需要书房的时候,自然会处理的。”
凤姐说:“就算他们觉得需要,也得给点好处才行,我可不会白白给牌子,那太不容易了。”
宝玉急忙向凤姐求着:“姐姐,请给他们牌子吧,让他们快点整理书房。”
凤姐笑着说:“我的身体酸痛得很厉害,你还乱摸,放心吧,今天刚刚领了裱糊纸去了,他们需要的东西还得去催一下,你别傻了。”
宝玉有些不太相信,于是凤姐叫来彩明,让他给宝玉看领取牌子的册子,以证实自己的话。
凤姐听到昭儿的回答后,心中不禁感到欣喜。
她知道林姑娘是宝玉心中的重要人物,所以对她的归来非常关注。
凤姐问道:“昭儿,你见过其他人了吗?”
昭儿回答道:“是的,我见过了其他人。”
她说完后便退下了。
凤姐转向宝玉,笑着说道:“你的林妹妹可能会在咱们家住很长一段时间了。”
宝玉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丝喜悦之色,他心里一直牵挂着林姑娘,担心她在外面的日子过得不好。
宝玉叹了口气,蹙起了眉头,说道:“不知道这些日子她是怎样度过的,或许她也曾为自己的离开而懊悔不已。”
凤姐安慰道:“宝玉,你放心吧,林姑娘会好好的,她在你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定会得到大家的照顾和爱护。”
宝玉听了凤姐的话,稍稍放下了心,暗自希望林姑娘能够平安归来,并且尽快回到他的身边。
凤姐见到昭儿回来,心中感到无比焦虑。
她对贾琏的情况充满了担忧,但在众人面前她不便询问得太过细节。
她决定等到晚上回家后再仔细了解一切。
不过,心中的不安驱使她立即采取措施,抓紧时间准备一些必需品并交给昭儿。
凤姐连夜打点贾琏的大衣服,与平儿一起亲自检查收拾,确保一切完备无缺。
同时,她仔细回想起贾琏可能需要的各种物品,并一一包好交给昭儿。
在离开之前,她再次嘱咐昭儿要在外小心照料贾琏,不要惹他生气。
她特别强调要经常劝他少喝酒,不要被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勾引。
凤姐对昭儿说:“记住,我会知道一切的。如果他回来发现你有任何差错,我会让你后悔一辈子的!”
昭儿微笑着回答道:“娘娘放心,我会小心照料好二爷的。”
说完,她离开了凤姐的房间。
此时已经是深夜四更,凤姐稍作休息后,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
她迅速梳洗完毕,匆匆忙忙地赶到宁府。
贾珍心急如焚,一连几天忙碌地料理出殡的各项事务。
他亲自前往铁槛寺,带着阴阳生一同前往寄灵之所。
途中,他不停地嘱咐阴阳生要仔细照料灵柩,确保一切顺利。
他还特别请求住持色空准备一切必要的仪式和供品,希望借助众多名僧的力量,能够安顿好逝者的灵魂。
终于,他们到达了铁槛寺。
贾珍一眼看到停灵之处,发现住持色空和其他僧人们已经将场地布置得庄严肃穆。
新鲜的花瓣和檀香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营造出一个安宁祥和的环境。
贾珍感激不已,特别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随后,贾珍安排人员修整停灵之处的周围环境,确保一切得当。
他特别关注厨房的布置,让人准备了各种美食和饮品,以招待前来追悼的人们。
他希望能够给前来送行的人们带来一丝安慰和温暖。
贾珍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过程中,细致地安排每一个细节。
他深知丧事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他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逝去的亲人送行,给他们一个体面而庄重的告别仪式。
接下来的日子里,铁槛寺成为了一片哀思凝重的场所。
名僧们持诵经文,为逝者超度,众人们哀悼着,为亡者默哀。
贾珍在灵柩旁默默守夜,思绪万千,回忆着与逝者共度的时光。
他为亲人的离去感到无尽的痛苦与悲伤,但他也明白,生命的终结是不可逆转的命运。
最终,逝者的灵柩被送往火化,贾珍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壮。
他随着众人们,目送着亲人的灵魂飞向天堂,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安宁与幸福。
在整个出殡的过程中,贾珍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家族长者的责任与坚强。
对于这场人生的离别,他虽然痛苦,但他也以他所能做到的最好方式,给予了逝者和亲人们一个难忘的告别仪式。
这一刻,他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和所拥有的一切。
凤姐作为一个出色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一直以来都忙碌地安排各种事务。
她事先就细心地分派各项任务,并且紧密跟进每一项准备工作。
一面安排荣府的人陪同王夫人去送殡,又派出车轿,确保整个送殡过程庄重有序。
与此同时,她也顾及自己的送殡事宜,亲自去预订并占据好场地。
而眼下,缮国公不幸去世,邢王二夫人也亲自前去吊祭送殡;在此同时,西安郡妃又庆祝寿辰,所以凤姐特意准备了华丽的寿礼作为祝贺。
此外,她还要处理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的事务,亲自动笔写家信并附上一些礼物作为问候。
同时,凤姐还要全心照料患病的春儿,每天请医生来诊治,仔细探讨病因,并细心安排合适的药物治疗。
这些琐碎的事务使得凤姐无暇顾及茶饭,甚至无法获得片刻的宁静。
不论她到了宁府,荣府的人全程陪同;或者回到荣府,宁府的人也紧随其后。
凤姐的好胜心驱使着她不断地努力,担心自己的名誉和评价。
她费尽心思地筹划,使得所有的安排完美无缺。
因此,无论是家族中的上层还是下层,都对凤姐的能力和才干赞叹不已。
她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组织能力,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夜晚,家宴热闹,宾客满座。
尤氏躺在内室病卧,无法参与宴会,而只有凤姐一个人勉力料理一切,周全照料着宾客。
家族中尽管有许多妯娌,但有的口齿不清,有的言语轻浮,有的羞怯害羞,有的畏惧权贵高官,而凤姐则独树一帜,典雅高贵,真可谓“绿叶中的一朵鲜花”,她无视众人,挥霍自如,让他们做任何事情。
洞房灯火明亮,宾客送宴迎官,场面热闹喧哗。
直到黎明时分,六十四名青衣侍者来请灵,前面的旗帜上写着:“封赐宁国公之妻,内廷紫禁道前侍卫护卫,享有强壮寿命的贾门秦氏之灵柩。”
所有陈设都是新造的,色彩鲜艳夺目。宝珠被当成未出嫁女子一样送行,承载着悲痛的灵柩,十分哀恸。
当时,迎送官客送殡的场面非常壮观。
在殡葬队伍中,除了一些重要的官员外,还有八个家族被誉为“八公”,彰显他们的威望和地位。
首先是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他是朝廷的重要官员,责任重大并承担着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职责。
其次是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他代表着柳家家族的荣耀,继承了先祖的权力和责任。
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他手握着重要的军权,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德,以勇猛善战而闻名,是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他代表着修家家族的传承和楷模,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
缮国公诰命亡故,他的孙子石光珠因守孝无法参加送葬,这也是一种无尽的遗憾和缅怀。
这六个家族与荣宁两家并称为“八公”,是朝廷中卓越的家族,他们的参与使得这次送葬仪式更加隆重庄严。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家族的后代参加了送葬,如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的孙子,忠靖侯史鼎,平原侯的后代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的后代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鲲,以及襄阳侯的后代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的后代五城兵马司裘良等等。
除了这些有名望的家族后代外,还有一些堂客和诸王孙公子也出席了送葬仪式,人数不胜枚举。
整个迎送队伍规模庞大,有十多顶大轿和三四十顶小轿,加上各家的轿子和车辆,总数超过百十辆。
整个队伍行进的路线上,摆放着各种执事安排,一直延绵三四里远,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这样的盛大场面展示了国家对官员和贵族家族的尊敬与崇拜,也凸显了朝廷权力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被众人视为令人神往的光景。
清晨的阳光透过彩棚的缝隙洒在大地上,照亮了整个道路。
彩棚高搭,装饰华丽,各色鲜花点缀其中,飘散着淡淡的花香。
席上摆满了美食佳肴,琴箫声此起彼伏,音乐飘荡在空中,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
首先,东平郡王府的祭典开始了。
仪仗队列整齐划一地走过彩棚,高声吟诵着礼文。
郡王身着华丽的礼服,庄重而神秘地行走在车轮声和众人叩首的铺垫下。
他面带微笑,仿佛承载着家族的荣耀和责任。
随后,南安郡王的祭典瞬间拉开帷幕。
南安郡王亲临仪式,身穿锦衣龙袍,彰显着皇族的尊贵。
鲜艳的彩旗在风中翻飞,雄壮的鼓点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战歌,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份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西宁郡王的祭典紧随其后。
西宁郡王从轿中走出,他身穿儒袍,看上去温文尔雅,彰显了其文人风范。
清脆的琴声在彩棚中回荡,迷离而悠扬,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思考的气息。
最后,北静郡王的祭典开始。
众人注目的焦点集中在他年轻而俊美的身影上。
他谦逊地迈着步伐,微笑着接受人们的膜拜和祝福。
虽然年纪尚轻,但他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智慧,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彩棚前,北静郡王下轿后,手下的官员有条不紊地侍立在两旁,保护着他的安全。
他目光扫视着周围,感受着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期待。
在他的眼中,这场路奠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祭祀,更是他对先祖深深的怀念,以及对家族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北静郡王入座,人们纷纷失去了追逐赶场的念头,静静地站在彩棚外,敬畏地凝视着这位年轻而杰出的王子。
公车大门缓缓关闭,他身边的官员提起伞,鸣锣开道,北静郡王的轿子缓缓驶离,回到自己的王府。
人们沉浸在祭典的喜庆氛围中,回味着刚刚见证的盛事。
这一天,彩棚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成为了他们对王子的期待和祝福的象征。
北静王等待期间,贾政下令让宝玉更衣,并将其领到北静王的面前。
宝玉凝视着北静王,心中既激动又忐忑不安。
他从小听闻北静王的名声,知道他在皇室中地位显赫,才情卓越。
而此刻,他将有机会与北静王见面,这对于宝玉来说无疑是一种殊荣。
宝玉向北静王行礼后,北静王微笑着示意他起身。
宝玉心中感慨万分,竟然有些语塞,不知如何开口。
北静王察觉到宝玉的紧张,温和地开口道:“宝玉少年才情出众,听闻你在诗词歌赋上有独到之处,不知可否赐教一二?”
宝玉听到这话,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心中的激动慢慢平息,挤出了一个微笑,恭敬地回答道:“北静王抬举之言,实在荣幸之至。只是晚辈才疏学浅,恐怕无法与北静王相比。”
北静王微笑着摆手道:“年轻人,不必过谦。才情非暇,源自内心的热爱和努力。只要你坚持下去,必能有所成就。”
宝玉感受到了北静王宽容和鼓励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勇气。
他坚定地看着北静王,郑重地说道:“北静王言重了,晚辈愿意不断努力,为北静王献上最好的作品。”
北静王点了点头,慈祥地笑了笑:“好,年轻人需有志气,我期待你未来的成就。如今正值丧事之际,不宜过多拘礼,我们有机会再聚。”
宝玉躬身行礼,感激地说道:“多谢北静王的谅解和厚爱。”
北静王亲切地拍了拍宝玉的肩膀,示意他退下。
宝玉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憧憬,他怀着对北静王更加崇敬的心情,离开了殿堂。
这次的见面,对他来说将成为一段宝贵的回忆。
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听说他在品德方面非常出色,深受人们的敬仰。
而且,他不仅智慧过人,才华出众,还具备无比的容貌。
他的风度独特,充满了跌宕起伏的魅力。
北静王在官场上并不受世俗的束缚,他做事情从不墨守成规,总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每当宝玉想见到北静王时,却常常被他的父亲拘束住,无法如愿。
因此,当他得知北静王竟然主动前来叫他,宝玉内心自然欣喜不已。
他感到自己的喜好引起了北静王的注意,这无疑是令宝玉欣慰的事情。
宝玉一面行走,一面不经意地瞥见北静王坐在豪华的轿子内,他不禁为北静王的仪表赞叹不已。
北静王的容颜堂而皇之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俊逸的五官,高贵的气质,无不令人惊叹。
看到这样的风度,宝玉对北静王更加刮目相看,倍感期待与他的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