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1171章 分六国羁縻统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

需知物极必反,万事不可做绝。

作为老牌殖民帝国的尼德兰,为了实现尼属东印度的统一管理,正在努力将各处的殖民地进行整合,减少行政和军事管理成本。

这与中汉国的利益需求完全相反。

作为一个刚刚整合内部,还未曾做到完全统一的庞大国度,中汉国或许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兵力来占领南洋一带。

但是南洋地方幅员辽阔,岛屿超万个,民族更是数不胜数,彼此之间仇恨很深,很难快速融合起来。

到时候万一各岛叛逆,需要长期用兵,很可能会拖垮中汉国还十分脆弱的经济。

更何况南洋很多地方和民族还处于原始时代,统治成本太大,实在不便于直接统治。

对于中汉国来说,显然是最有利的战略策略就是赶走西方殖民者后,将各处地方邦国分化瓦解并分而治之,实行羁縻统治或者建立新的朝贡体系。

另外,英吉利、葡萄牙和尼德兰还在南洋一带存在巨大的殖民地,拥有众多的同盟者,出于削弱西方殖民者盟友的想法,中汉国也不能把“好处尽占”,必须扶持地方邦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便于尽早将西方殖民者赶出去。

所以中汉国皇帝张鹿安才决定册封阮有进为三佛齐国王,一来表扬阮有进为中汉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向境内所有的少数民族表明,只要忠于中汉朝廷,朝廷绝不会亏待;

二来由于苏门答腊岛几乎全部信仰“回教”,三佛齐更是早就被灭亡的“佛国”,让阮有进建立三佛齐国,正是打着“恢复故明巨港宣慰司”的名头,来实现“安插钉子”的计划,不能让整个苏门答腊岛太过于团结。

为此,中汉镇南王张捡想尽办法从信仰佛教的柬埔寨和占城迁移百姓至巨港,打算在五年内,至少迁徙五十万人至三佛齐国,尽可能改变三佛齐的信仰结构。

此为后期打算,不能为外人道也。

当前的计划,还是让杜永和挂帅,以阮有进所部为主力,乘胜将苏门答腊岛上的英吉利的势力给剿灭干净。

中汉将领杜永和按照张捡的布置,以阮有进所部为主力,让亚齐人和占碑人为向导,首先挑起了英吉利占领区米南伽保人的反抗热情,再在米南伽保人的内应下,快速地攻占了西苏门答腊地区。

该地的英国殖民者数百人,被米南伽保人全部处死。

杜永和随即拒绝了亚齐国和占碑国的领土要求,表示需要经过中汉朝廷来定夺。

中汉镇南王张捡在禀报张鹿安后,恢复了苏门答腊岛上的米南伽保国、锡亚国和德利苏丹国等政治实体。

为了安抚最早的属国亚齐,正式与亚齐国签订第二份条约《淡马锡合约》,规定十度海峡以北的安达曼群岛归中汉西缅都护府所有,以南的尼科巴群岛归亚齐国所有,明确了两国边界,并明文扩大了中、亚之间的胡椒贸易,免除了进口关税。

本来就为国内各方分裂势力所困扰的亚齐国苏丹伊纳亚特·扎基亚图丁·赛阿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选择了接住中汉国抛来的橄榄枝,服从了中汉国的安排。

中汉镇南王张捡随即派人在亚齐国南边恢复德利苏丹国,以棉兰为首都;

德利国以南是以廖内为首都的锡亚苏丹国和以巴东为首都的米南伽保国;

再往南就是占碑国和三佛齐国。

至此,苏门答腊岛六国全部成立,每年年末对中汉帝国朝贡一次,并在中汉帝国的帮助下,彼此确定了各自的边界,严禁互相侵扰。

苏门答腊六国模式在中汉国强大军力的保护下,逐渐稳定下来。

中汉镇南王张捡按照既定的计划,确定了以苏门答腊模式为蓝本,派人前往加里曼丹、苏拉威西、爪哇岛和香料群岛等地,寻找和扶持当地人奋起反抗尼德兰殖民者。

爪哇岛西面的万丹国苏丹阿庚率先响应,组织了十万人马发动了对巴达维亚的进攻。

按照原本的历史,尼德兰人收买了阿庚的儿子,阿庚是注定失败的。

但是在这个时空里,阿庚的军事行动得到了中汉国的大力支持。

中汉镇南王张捡直接命令海军提督周朝瑞率领印度洋舰队前往爪哇岛海域参战,不断袭击尼德兰海军战舰,截杀尼德兰的运输船只。

与此同时,张捡还传令阮有进从三佛齐国内抽调壮丁前往爪哇岛,支援万丹国的进攻。

万丹国苏丹阿庚因此变得信心百倍,攻下巴达维亚的决心更加的坚定。

不久为了给巴达维亚的尼德兰人发动致命一击,张捡上奏张鹿安后,还派出了最强的第五炮兵营通过海路前往爪哇岛参战。

经过三个月的狂轰滥炸,再加上十余万人的轮番进攻之下,巴达维亚终于被中、三、万三国联军所攻下。

城内的尼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范.科恩、前满剌加总督蒲脱和寓居城内的前柔佛王国末代国王伊伯拉欣全部在巷战中阵亡。

攻下了巴达维亚后,中汉军没有停留,而是按照部署,直接分批返回到中原或者南洋都护府,阮有进的三佛齐大军也撤回了本土。

万丹国苏丹阿庚得以统一了爪哇岛西部,对中汉国自然是感恩戴德,加入了对中汉国的朝贡体系当中。

尼属东印度公司的大本营巴达维亚的陷落,致使尼德兰在东方的驻军受到了重创。

后期的尼德兰国虽然千方百计想要恢复对南洋的殖民统治,但是随着中汉势力的深入,各地的土着相继觉醒,纷纷成立邦国,加入到对中汉国的朝贡体系当中,矛头一致对付尼德兰和葡萄牙等殖民势力,致使西方殖民者的幻想破灭。

在这个过程当中,原来的所谓尼属东印度公司(又被称为印度尼西亚)分裂为万丹、日惹、爪哇、巴厘、萨武、松巴、西努沙登加拉、东努沙登加拉、帝汶、马鲁古、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等数十个邦国,再加上北面的砂劳越、文莱达鲁萨兰国、沙巴和苏禄国等,他们彼此之间语言不通、民族各异,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稳定的政治实体,完全断绝了本区域统一的可能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