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犬子汉高祖 > 第一零六章 不许赶时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知道,陛下如今日理万机,委实忙得很,就连虞将军都难得见到陛下,可偏偏这个怪人娄敬引起了陛下的兴趣,答应见见他。”吕雉说着,不由笑了。

这笑让刘执嘉也对娄敬产生了兴趣:“这却为何?”

“他一个穷当兵的,竟然说要向陛下进言天下大事,还说是群臣都不敢出头说的大事。”吕雉脸上的笑意更加深了,看来这能当刘邦妻子的,也被刘邦影响甚至同化了,越是古怪的人物,反而越加好奇越加有好感。

“还有更有意思的呢。您说,如今能见到陛下的,哪怕过去是平民,如今也是从龙之臣,哪个不是有身份地位的?所以,如今都是衣冠袍带、穿金配银,许多还生怕别人说起自己的出身,生怕被人笑话了。”

“皇后这倒说得是,有些人就是如此,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吧,要不连项羽都要衣锦还乡呢,对比之下陛下分封韩信为楚王,至今都忙得没有回故乡,还是陛下英明睿智啊。”

刘执嘉在赞许刘邦之余,不禁有些怅然,说起来自己从当了项羽人质以来,也有好几年没有回故乡丰县了。如今自己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了,又还能活几年呢?

“可这娄敬拒绝了虞将军,就不换下他那脏烂的羊皮袄,说如果我是穿着锦绣绢帛来的,自然就是一身锦绣绢帛见陛下;可我现在是这身衣服而来,那当然也就如此去见陛下,难道陛下还会以衣貌取人吗?”

“有意思,看来这人不是太聪明,就是太有骨气和傲气,我都想见见他了。”刘执嘉听到这里,也乐了。

“见到陛下之后具体说了什么,我就不清楚了。可陛下听了他的话后,马上去找了张良,而张良大力支持了这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如今这娄敬被陛下任命为郎中,还封号奉春君,还改姓刘,成了咱刘家人啦。”

看得出来,吕雉对丈夫拉拢人才、收服人心的这一手,很是欣赏甚至有些崇拜了:赐姓似乎只是一个惠而不费的事情,可效果甚至好于万贯钱财,特别是对于一些奇才、怪才、傲才来说。

想来韩信在被项羽拉拢时,最后让他下定决心站在刘邦一边,不就是他对项羽使者说的,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零距离信任吗?一个人能发自真心去欣赏、信任一个人,他得到的回报该是如何可观啊!

“希望这刘敬不是一个权变的谋士,而是一个真正的耿直臣子,有机会我也想见见他,看看这个一言定邦的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怪人。”

“这点我倒不怀疑。太上皇,说到陛下欣赏重用的怪人还不少呢,所以我相信陛下识人的眼光很是独到,周昌这人不就是吗?哈哈,周昌,我想起他都觉得有意思。”

“哦,周昌?他怎么了?”刘执嘉不觉又发生了兴趣。

“说起来这周昌也是跟随陛下的同乡老部下了。当初陛下起兵不久,不是先后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和郡监吗?当时周昌和他堂哥周苛二人都是泗水郡的卒史,身份和陛下的亭长差不多吧,都是跑腿干杂事的角色。”

吕雉说到这里,嘴角咧得更大,甚至笑出声来了:“太上皇可知道,周昌卒史长得黑丑不说,还是个吃人。”

吃人?!被吕雉这话震惊的刘执嘉马上又反应过来,不是周昌吃人,是说周昌是个说话口吃的结巴子。

“哈哈哈!”刘执嘉也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

原来,这周昌从当刘邦手下管理旗帜的“职志”开始,以他的忠心耿耿、结结巴巴的劝谏,赢得了刘邦的器重,跟随入关后,被当时的韩汉王刘邦任命为御史大夫,既是内廷近臣,又是外朝高官,很得刘邦信任。

不过,吕雉说起关注这周昌,其实与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有关。

身为内廷近臣,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刘邦正和戚夫人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结巴着说:“陛下您就是夏夏桀、商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对周昌有了敬惮。

当吕雉绘声绘色地模仿着周昌的结巴时,刘执嘉在大笑中却感慨吕雉的心机:吕雉想打压年轻美貌、独宠于刘邦的戚夫人,这周昌就是吕雉有心要结交、利用的人了。

不过,以周昌这份笨拙得可爱可笑的忠诚、正直,吕雉的心思能有用吗?

定都关中长安是一件天下大事,但以当时地主家都没几两余粮的情况看,刘邦这说走就走倒也不显得太过冲动。第二天,刘执嘉和吕雉的庞大队伍就顺利地出发了,好在从洛阳到栎阳秦故宫也不算太远。

吕雉和许多要安家的大臣们一样,在忙乱中带着喜悦和憧憬,特别是萧何监工建造的未央宫,给她这个皇后准备的是椒房殿,让她更急切地盼望着享受这独属于皇后的尊贵。

所谓椒房殿,就是墙壁用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颜色呈粉红色,具有芳香的味道且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有防蛀虫的效果。而在冬天时,保暖效果又非常好。

当然,还有一个美好寓意,只不过对已经中年失宠的吕雉来说是不愿意提起的。花椒里面籽很多,取其“多子”之意,这皇后住的椒房殿,当然希望皇帝与皇后精诚合作、多子多福了。

不单吕雉这个皇后体验了许多新鲜事物,就连群臣百姓们,也在大汉这个新王朝里,体验了万象更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刘执嘉也就只能好几天才能看到刘邦来去匆匆的身影了。

例如,宣布了天下大赦,其实用这种普惠的方式宣布了新王朝新皇帝的到来,也表达了朝廷的善意——但不知这大赦是否包含刘邦的昔日仇敌,而这些昔日仇敌又是否信任刘邦的这种姿态;

又如,正式废除了秦的“挟书律”,想当初这是让儿子刘交这样的读书人痛恨不已的律令,建立各级官学并且允许兴办私学,读书人可以拥有、收藏和诵读《诗经》《尚书》等百家经书;

当然,还有一些让刘执嘉觉得啼笑皆非的诏令。

例如,刘邦宣布:不许赶时髦!

原来,刘邦由一介平民而到如今贵为天子,这个活生生的传奇不说天下传扬,起码在长安城的百姓还是有机会见到皇帝陛下,加以群臣的争相相仿,刘邦从当亭长时就别出心裁设计的刘氏冠成了长安的时尚潮流。

这让刘邦很不爽,要知道皇帝也是有“版权意识”的,若是人人都可以戴刘氏冠,岂不是显得自己并不独特了?更何况他如今是身份贵重的皇帝,所以刘邦规定:“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

原来,现在还是沿袭秦时的二十等爵位,公乘为第八级,也就是说不要说普通百姓了,第七级别的公大夫以下的身份,也没有资格佩戴刘氏冠了。

命令一下,让许多赶时髦的官员和百姓,在被人哄笑的尴尬中取下了这时尚的装扮。

而刘执嘉却在得知这桩趣事后,想到了更多,也感到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