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犬子汉高祖 > 第六十二章 坑儒驱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真人’皇帝又颁发诏书了,这回可真是大事!”

“啊?——”刘执嘉端饭碗的手不由一颤。

这天,刘交回到家,劈头就是一句,让刘执嘉的心又不由紧张起来。

“交儿,你好好说,多大了,说话还这么冲,看把你父亲吓到了。”李媪性情和善,就连责备儿子都是温声细语的。

刘交也稍微平静了一下,尴尬地朝母亲笑笑。

原来,那个蛊惑秦始皇自称“真人”、追求长生的卢生利用寻找不死药的机会,和另一个方士侯生一起逃走了。临走时还在读书人中,将始皇帝狠狠嘲笑了一通。

“啊?嘲笑皇帝?卢生怎么说?”刘执嘉好奇心大起,也为卢生捏了一把汗,这要被抓回去,恐怕要被盛怒的始皇帝碎尸万段了。

“诏书里当然不会有啦,可如今天下都快传遍了。”刘交突然站起身,走到门口看看院子里是否还有外人,然后压低了声音。

据说,卢生劝侯生一起商量逃跑,列出了几点理由。

一认为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认为从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他。

二他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狱吏们都受到亲近和宠幸。可真正有文化的博士虽然也有七十人,但只不过是虚设充数的人员。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们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因而一天更比一天骄横。

三是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然而由于害怕获罪,就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帝的过错,那么怎么能应验呢?

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就连丞相李斯都只是听从皇帝的命令执行罢了。

“他贪于权势到如此地步,咱们怎么还能为如此皇帝去找仙药呢?”

于是两个人就一起就逃跑了。

“那这个诏书就是号令全国,去抓捕他们?”刘执嘉听到这里,不由问道。两个骗子而已,始皇帝会如此任性吗?

“父亲,您可真是只能当农民。先坐稳,做好思想准备,始皇帝的手段说出来就怕您吓着了。”

“哼,这么对父亲说话?我还怕什么,这把年纪了。”刘执嘉狠狠瞪了儿子刘交一眼。

“始皇帝在诏书里说,‘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把它们烧掉。征召了大批文章博学之士和有各种技艺的方术之士,想用他们振兴太平,这些方士想要炼造仙丹寻找奇药。徐市等人花费的钱以数万计算,最终也没找到奇药,只是他们非法谋利互相告发的消息传到我耳朵里。对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企图以此加重我的无德。这些人在咸阳的,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这些人做的坏事要受到严厉的惩戒,并公告天下,防止再有这样的人出现。’”

“严厉惩戒?”刘执嘉插话道,他的心又开始紧张了。

“诏书上说,共查出诽谤和妖言惑众、扰乱民心的儒生和方士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了。”刘交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尽量平静地道。

“什么,活埋?!”刘执嘉挺身而起,他再也坐不住了,一颗心由于愤怒和恐惧而激烈跳动。

“再告诉您,马公的儿子也不教书了,他害怕自己一个不小心说错了话被人告发呢。”刘交补充说的这话,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了缓解父亲的激动,还是火上浇油了。

“唉!”刘执嘉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却什么议论也不敢发了,和几十个小孩子不能读书相比,马公儿子包括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所以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儿子——

“交儿,管住你的嘴巴,这事不要再说起了。你三哥现在当亭长是不是比以前要稳重多了?”

“这倒是,可我看他当这个亭长苦恼得很啊!”刘交也随着一声长叹。

这些日子下来,他亲眼看到了一个基层的官吏是如何劳碌,而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压抑与苦闷。

他都佩服性情豪爽、爱发议论的三哥,能坚持做亭长到现在,他已不再是自己印象中那个洒脱不羁、懒散自在,被父亲骂为“无赖”的人了。

“哦,听说为了坑杀儒生的事情,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大胆劝谏,却惹怒了始皇帝,让扶苏到北部边境的上郡,当蒙恬攻打匈奴的监军去了。”

“哦。”刘执嘉简短地应答了一声,还说什么呢?儿子的话不听可以,可如此惩罚,今后还有谁敢说话?秦始皇的日子看来不多了,而自己人快要七十岁,却要开始惊险跌宕了。

这混蛋的穿越啊!自己还能改变什么吗?

“交儿,你日后要多提醒你三哥和他那帮兄弟,特别是那个卢绾,少喝酒、更要少在酒后乱性,乱说话惹祸,知道吗?”

刘执嘉声色俱厉地提醒儿子,还顿着手中拐杖以示郑重,把刘交下了一跳。

“知道了,您知道我不爱喝酒,我会劝三哥的,特别是要管住嘴巴,唉!”刘交说到最后,忍不住长叹一声。

是啊,一个不让人说话、说真话的世界实在让人压抑,而因为说话就要被活埋,那就是如末日一般的恐怖世界了。

等等,儿子刚说什么?长子扶苏被赶出咸阳,到边境去了?怪不得记忆里不是他继承皇位,而是什么,那个名字刘执嘉想不起来了。肯定不是这个远在边境的长子,是谁呢?

在对未来的恐惧中,刘执嘉暗地里告诉吕雉,尽量多埋藏一些余粮到地窖里,一些金银细软也都打包收拾好。

“父亲,您这是紧张什么?又害怕荒年吗?难道您这把年纪还想着逃荒不成?”吕雉听了家公的吩咐,奇怪而又觉得好笑。当然现在家里人口多开销大,本来就没啥余粮,所以吕雉就更难理解刘执嘉的担忧了。

“唉,照我说的做没错,不信你回去让你父亲算算,这天下将来会如何吧。”刘执嘉见儿媳吕雉几乎不为所动,着急了。

“好吧,我正想回娘家呢。”吕雉轻声地笑笑,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