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他是一个潜力股 > 第313章 “祖坟上冒青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报社的编辑部堆积了大量需要发表的文章,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活动材料。

于主任拿着亚娟的这份感谢信来到了总编室。

“老赵,你尽快安排一下,感谢信发出去。”

“于主任,这是写给谁的信?”

“这是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写给杨海涛的,我认为咱们全市创城活动虽然已进入了尾声,涌现出了这样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这就是创城活动的成果,很值得宣传。”

赵立根接过材料一看,皱起了眉头。

“老赵,发个感谢信有什么困难吗?”

“于主任,我已经把整个版面排好了,如果要把它加进去,还得重新调整版面。”

“就是重新排版,也要及时发出去。”

“于主任,是不是可以把字数压缩一下?”

于主任没有想到老赵还这么固执,“老赵,咱们这可是市委市政府机关各部门的一份重要报刊,市委市政府领导,就是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才能了解和掌握在重大工程开展中涌现出的一些新人新事。这篇感谢信要原文发出,字数一个字也不能减少,你还是把其他板块的内容延迟或者调整一下吧!”

老赵看到于主任着急的样子,“好的,我重新排版吧。”

老赵性格虽然固执,但是业务能力还是很强,特别是在整个排版效果上有独到的一面,他看了亚娟的信件后,直接采取激光拍照的方式把信投影在版面上,既保持了字体的原样,又体现了一个小学生纯净的心灵。

13日上午,张秘书把一张报纸放在了书记办公桌上。

侯书记拿起报纸,把主要内容进行了浏览。

他首先看到了报纸上出现了手写字体,并且笔体还不正规,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

再仔细一看,还有乔编辑撰写的评论,他才明白这感谢信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申亚娟写的。

候书记认真仔细看了亚娟写的感谢信,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感谢杨海涛的信件。

一个六年级学生能写出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来,还真是了不起。

候书记知道杨海涛是全市的模范,现在在外环公路担任总经理。

他也知道在杨海涛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不忘记做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这个杨海涛还真是有正能量有爱心的人。

当他得知小学生申亚娟,不但学习成绩优秀,在家庭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把平时节约的生活费用于救助孤寡老人的生活,这位亲民近民的书记眼睛红润了。

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有正能量的孩子。

他拿起笔在报纸上写下了“弘扬正能量,争做优秀学生。”

崔秘书看了之后,把书记的批示转给了主管教育的副市长。1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弘扬正能量,争做优秀学生”的活动在全市各个学校展开了。

15日,周校长不知道申亚娟的家庭情况,更不知道她做了有正能量的事,让班主任把她让到了办公室。

周校长拿着报纸问道:“亚娟,你给我说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申亚娟毕竟还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思想并不成熟,还不知道报纸刊登了她的感谢信。

听到校长这样的问话,她心里有些紧张了。

“亚娟,你不要着急,更不要害怕, 这封信是你写的吗?”

“校长,是我写的。”

“亚娟,你给我说一下,你写感谢信的目的是什么?”

申亚娟红着脸低着头,把杨海涛帮助她的情况以及她资助孤寡老人的情况说了。

“亚娟,你资助老人事情有多长时间了?”

“校长,我上了六年级就开始了。”

“你爸爸妈妈他们知道吗?”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知道。”

周校长看到亚娟不好意思的样子,也没有继续问下去。他鼓励亚娟说道:“亚娟,你真不愧是一个懂事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能做出这么善意的事情来。你的事迹已经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现在全市各个学校都开展向你学习的活动。”

亚娟听了周校长的话之后,似乎不不再那么紧张了。

“校长,我作为一名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在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一点义务是应该的。”

“亚娟,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你为咱们学校争了光,也为你的父母争了光,咱们学校搞这次活动,你还是要给予大力的配合。”

“校长,我怎么配合呀?”

“亚娟,给你两天的时间,把你做这件事的体会写一下,然后给你的班主任看一下。”

亚娟放学后回到家,没有顾吃晚饭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亚娟,过来吃晚饭。”

李丽喊了三次,亚娟似乎也没有听到。

李丽心里似乎有点儿不耐烦了,这孩子今天是怎么回事,我喊了三次也没有回音。

李丽走到亚娟房间,看到亚娟坐在那里发呆的样子。

“亚娟,你今天怎么了?”

此时的亚娟才知道妈妈来到了身边。

“妈妈,你有什么事吗?”

“我喊你三次该吃饭了,你没有听到呀!”

“对不起妈妈!今天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我真的没有听到。”

李丽想,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她着急的问道:“小娟,老师又给你布置什么任务了?”

亚娟把写感谢信在报纸上发表的事情和学校开展活动的事情说了一下。

“妈妈,学校的周校长找到我,让我写一份资助残疾老人的体会,我也不会写呀!”

李丽一听亚娟的感谢信在报纸上发表了,她的精神头就来了,急忙掏出了电话。

“庆文,你在那里找一下今天的报纸。”

申庆文从来没有见到过李丽要看报纸的先例,“李丽,你让我找报纸干什么?”

“庆文,咱们亚娟写的感谢信在报纸上发表了,你找一份拿回来看看,小娟的校长又让她写体会。”

“校长让她写体会,还找报纸干什么用?”

“你这个‘土老帽'什么都不懂,小娟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拿回来咱们留个纪念呀!说不定将来孩子还有用。”

申庆文听李丽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他赶紧跑到了工厂办公室。

“志华,给我找一下今天的报纸,可以吗?”

志华笑着说道:“几年来,我第一次发现大哥找报纸看。”志华随手拿起了一沓报纸给了庆文。

“大哥,回家没事的时候,慢慢看去吧!”

“志华,你给我这么多没有什么用,我要今天的报纸。”

志华笑着说道:“大哥,你还关心咱们全市的大事呀!”

志华转身把今天的报纸拿了过来。

“大哥,你看看哪一项内容是你关心的。”

庆文接过报纸,迅速找到了亚娟写的那封感谢信。

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女儿的作品登上报纸啦!”

志华好奇的问道:“大哥,我看看你女儿写的什么作品呀?”

庆文指着感谢信说道:“志华你看,这就是我女儿写的。”

董志华看了看说道:“庆文大哥,你的文化水平不行,没有想到你有一个优秀的女儿啊!你女儿上几年级了,她的文笔不错呀!”

“我女儿上六年级。”

“六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那真是天才呀,你一定要好好把你女儿培养成一个大作家!”

“志华,你别开玩笑了,凭我们家这个条件,我女儿能成大作家,那我们家的祖坟真是冒青烟了。”

“庆文大哥,你不要那么自卑,起码能考上清华北大,没问题吧?”

“志华,虽然我们家条件不好,只要是女儿愿意学习,我愿意靠打工挣钱来支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