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永昌 > 第285章 清廷的痛苦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收到广宁收复的消息之后,李自成非常高兴,广宁一下,复辽就进入了收尾阶段:

清军绝对不可能在辽西都被顺军占领的情况下守住辽东,现在摆在清廷面前的,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辽沈被顺军歼灭,要么撤出到辽东边墙之外。

李自成对于清军一向是料敌以宽,他立刻做出指示,要求罗虎和张鼐立刻率领顺军,汇合草原上的察哈尔诸部和投靠大顺的科尔沁部落一起东进,歼灭科尔沁右翼,断了清军北上的退路,并参与对沈阳和辽阳的攻坚。

另一边,盛京,也就是沈阳城中,多尔衮带着多铎,面色严峻地来到了皇宫中:

作为大清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觐见皇帝,因为顺治皇帝现在就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指望这样一个少年去处理国家大事是不太合理的,这也是这个世界虽然多尔衮没干出什么成绩大家伙也没推翻他的原因:

多尔衮都维持得这么艰难,真换其他人来能维持得住大清这个烂摊子吗?

这一年来日渐恶劣的战略局势让多尔衮压力山大,他的身体状况出现了明显的恶化,多尔衮有种预感,自己大概率是活不过这个十二月了,所以他必须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和顺治皇帝交代一些事情。

象征性的礼节之后,多尔衮和多铎坐在下方,顺治皇帝福临和太后布木布泰则坐在上端,布木布泰看到多尔衮兄弟俩都来了就知道情况于大清而言肯定很不妙了。

果然,多尔衮说道,“陛下,太后,现在形势对我大清来说,已经是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最新的消息是顺军已经占领广宁,肃亲王豪格和我大清第一巴图鲁鳌拜均已殉国,现在科尔沁草原已经成了顺军的地盘,诸王都判断,顺军不日就会绕过辽泽,直扑沈阳。”

福临和布木布泰都露出了非常惊讶的表情,顺治皇帝小心翼翼地说道,

“科尔沁不是我们大清的盟友,顺军跨过科尔沁大草原而来,他们就看着?”

多尔衮叹了口气,说道,“科尔沁又不是只有一个部落,如今顺军势大,加上漠南漠北诸部都投靠了李自成,吴克善就算有心为大清效力也是有心无力。”

布木布泰看向多尔衮,多尔衮的身子肉眼可见的消瘦了不少,脸上也没了前些年的那种意气风发之感,她不禁有些感慨,看来大清的当家人这个位置不好坐呀。

“那摄政王你觉得大清接下来该怎么走?”布木布泰说道,“或者说,盛京还守得住吗?”

多尔衮摇摇头,说道,“盛京是肯定守不住的,这些日子为了顶住顺军对辽阳的攻势,大清已经几近油尽灯枯,这个时候顺军从西边过来,弄不好八旗所有人都会被围在盛京和辽阳,那样的话八旗就真的彻底完了。”

布木布泰立刻清楚了多尔衮的意思,多尔衮最终还是痛苦地做出了抉择:

他这是准备放弃辽沈了。

想到这布木布泰皱了皱眉头,说道,“摄政王的意思是放弃盛京?放弃盛京的话是退到开原和铁岭吗?”

多尔衮摇摇头,说道,“退到开原和铁岭没有意义,直接退出边墙之外,去赫图阿拉,然后在继续前往宁古塔和黑龙江,黑龙江还有索伦诸部是支持我们的。”

福临听了多尔衮的话之后忍不住说道,“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吗?”

多尔衮点点头,说道,“我让多铎带兵保护你们往赫图阿拉走,赫图阿拉那边还有些城寨,如果顺军还想追的话也能地挡一阵子,之后你们就往北走,如果我没猜错,祖大寿那伙人肯定也想往北走,如果遇到他们的话,不要和他们起冲突,联合他们。”

这时候多铎也起身表态,他说道,“陛下,太后放心,只要我多铎还没死,顺军,不,无论是谁,都永远伤不到陛下一根汗毛。”

福临心中叹了口气,心想当年多尔衮你说要带大家伙入关,现在好了,奋斗这么多年结果让大清【出关】了!

多尔衮自然看得出福临不高兴,他怕福临这小子脑子想不开自己瞎操作,说道,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自古以来汉人王朝都是一开始如日中天,随后越来越烂,只要八旗撑过大顺开国这个强盛期,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未必没有机会。”

顿了顿,多尔衮干脆把话挑明,“陛下,以后多听豫亲王和太后的指示,他们于国事兵事比陛下娴熟得多,值此大清危难之际,陛下切不可刚愎自用。”

福临能说什么?只能点头答应,只是他心里忍不住感慨,自己就像是三国演义中的汉献帝,一直在做他人的傀儡。

和以往一样,福临本人的意见其实并不算那么重要,很快布木布泰便替福临答应了多尔衮的要求。

很快,一封封诏书以大清皇帝的福临发了出去,当然,虽然名义上是福临发布的诏书,但实际上都是多尔衮的安排:

多尔衮的安排并不复杂,总结起来就是新生代走赫图阿拉撤离,老一代撤往铁岭吸引火力:

具体来说就是皇帝福临和太后布木布泰,以及豫亲王多铎,还有年轻一辈的博洛,满达海,索尼,刚林等人带着一部分八旗由抚顺关出边墙,回赫图阿拉。

而多尔衮自己还有代善,济尔哈朗,阿济格等老一辈八旗则带领人马撤到开原,铁岭一带吸引顺军。

时间紧急,多尔衮没有再多做解释,他明确要求所有人接到命令之后立刻行动,不得迟疑。

这时候,常年卧病在床的代善拒绝了北撤的指令,他明确对多尔衮表示,“惶惶大清,举国皆弃京城而去,史书上会怎么说我们?老夫也半只脚踏进棺材里了,死在盛京刚好。”

多尔衮也没有多说什么,现在可没有时间矫情,他也尊重代善的选择:

或许对代善来说,他确实无法接受多年之后还需再度回到辽东边墙之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