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永昌 > 第278章 郑森上西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李自成向前来觐见的几人宣布了白令海峡的事情之后几人神色各异:

布拉克和雷蒂纳是大喜,两人都觉得大顺肯定是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了,也就是前往北美西海岸探索。

顺军的战力布拉克和雷蒂纳都是认的,这两人都认为,有顺军在的话,扫平北美那群阿猫阿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郑氏父子也大概猜到了皇帝的心思,皇帝看来是想开疆拓土了:

或许郑家也能捞到一块地盘?虽然这地盘似乎远了点。

至于吴汝义则是一脸懵逼,作为一个陕北出身的义军将领,他对什么美洲,白令海峡之类的玩意完全不懂。

将各人的反应收入眼中,李自成于是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那就是大顺将和英法两国再度组建一支探险队,前往美洲勘探,这一次勘探之后,大顺会在美洲建立据点,换言之,会在那里驻军乃至移民。

雷蒂纳和布拉克两人率先开始出声,直把李自成夸成是天下第一明君一般。

既然两个西洋人都开始拍马屁了,其他几人只能跟上也跟着吹嘘了一阵皇帝的英明神武。

李自成止住了众人的吹嘘,对布拉克和雷蒂纳说道,“此次进军美洲,所探明之地,若为以往郑和船队已探明之地,则当归属我大顺,其余驻地,你我三家共有,如何?”

雷蒂纳当即表示同意,布拉克则有些犹豫,他无法确定当年郑和船队探明了多少地盘。

不过转念一想,至少新大陆至今从未发现当年明朝人留下的痕迹,郑和船队就算上岸,顶天了也就在西海岸徘徊。

于是布拉克最后也表示了赞同。

李自成接着又转向郑芝龙和郑森父子,对他们说道,“美洲离北京实在太远,事事请示的话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朕会于美洲设立一个都司,仿照南洋的例子,给予指挥使较大的自主权,不知你们可愿担任?”

郑芝龙和郑森愣了一下,随后郑芝龙连忙说道,“谢陛下大恩,郑家感激不尽。”

郑芝龙认为这是皇帝给郑家留的退路,郑家毕竟不是闯营的一部分,退出权力核心是迟早的事情,能在美洲取得地盘,成为事实上的外藩,对于郑家来说不错了。

至于吴汝义,他则成为此次进军美洲的顺军统帅,在北美建立据点后则代表朝廷驻扎美洲,成为类似钦差之类的存在。

吴汝义自然没有资格提出反对意见,于是他也谢恩承接了皇帝安排的任务。

第二次组建联合探险队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而在确定了二次组建联合探险队的计划之后,李自成马上开始做另一件事,那就是搞【自古以来】的宣称。

和上一次一样,李自成再度开始编造古籍,来谋求【自古以来】的合法性:反正看布拉克和雷蒂纳这两人的样子,他们对于所谓的华夏古籍是深信不疑的,毕竟这年月华夏是文化灯塔般的存在。

很快李自成又一次找到了钱谦益,让他再去编一本古籍,内容就是所谓的【美洲纪实】。

钱谦益有些无语,自己这么一个大文豪,李自成却只知道让自己去编假书…

当然,钱谦益也知道这是有原因的,皇帝老让自己去编假书,无非是因为他在学子中地位斐然,所以一般人不会怀疑他会造假书。

但是,如果有朝一日钱谦益名声不如现在的话,那么他这些编造古籍的烂事肯定就会被挖出来,那时候就麻烦了…

不过现在钱谦益还想不了那么远,现在不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的话,那么八成他现在就会有麻烦。

没办法,钱谦益只得苦着脸又开始编造古籍的工作。

没过多久,新的古籍便再度被爆了出来,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钱谦益在某个藏书家那里找到了一本航海日记。

按照钱谦益的说法,这本日记是郑和手下另一个官员写的,写的是他们在发现白令海峡以后不久遭遇风暴,漂到了新大陆陆地上,然后自北向南探索西海岸的事情。

听到风声之后,雷蒂纳和布拉克两人第一时间便购买了出现在市面上的航海日记。

不过相比于上一本日记,这次新发现的日记显然是残缺的(为了以后能继续编),这让雷蒂纳和布拉克两人失望之余又有些期待。

两人脑中同时闪过一个想法:

或许将来会有人发现更多日记的内容,到时可能会有另外的秘密出现。

与此同时,李自成也做好了任命,他准备让郑森带队,前往美洲西海岸进行勘探。

郑森自然是欣然应允,在他看来,自己将和郑和下西洋一样,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史书上。

甚至郑森觉得自己将超越郑和:

“虽然儿子带领的船队不如郑和,也不是那种万国来朝的盛景,但是美洲是我们从未涉及的地方,即使是西洋人也没有探查过美洲西海岸,父亲,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郑森看着郑芝龙,激动地说道,“我们郑家,将是整个天下第一批登上美洲西海岸的华夏人!”

郑芝龙连忙止住郑森的话,说道,“别胡说,我们只是遵循着郑和船队的足迹。”

说到这郑芝龙叹了口气,他跑海上那么多年,一眼就看出那什么航海日记是假的。

按理说布拉克也是跑过大海的,不过布拉克被华夏的招牌唬住了,所以没想到大顺皇帝居然会授意一个大文豪制作假古籍……

不过郑芝龙也很纳闷,皇帝一个陕北出身的,为何对海对面的情况这么熟悉?难不成真的是天授奇才?

不过不管怎么说,郑森说得对,这事对于郑家来说是难得的大荣耀,能青史流芳的那种,而且郑家也将成为实际上的一个外藩之主。

想到这郑芝龙对儿子说道,“当年郑和下西洋,天下人传诵至今,现在,该轮到你了,我想多年以后,一定还有人传颂着你的名字,做人能做到这个程度,我们这一生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