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永昌 > 第242章 相信后人的智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可望观察了李定国一阵,见李定国没有太大反应,又稍稍斟酌了一阵之后才对李定国说道,“这样,我准备让李自成把倭国都交给你管,然后菲律宾分成两部分,交给刘文秀和艾能奇。”

孙可望说完之后看了看李定国,李定国脸上的表情那就是三个字:

那你呢?

孙可望继续说道,“我嘛,当年李自成答应我们南洋交给我们西营,南洋可不止一个菲律宾,以后南洋还有官职我再去向李自成要就是了。”

李定国这下听懂了,孙可望的意思是南洋的老大非他莫属了,换句话说,他要当西营的老大。

李定国皱了皱眉,孙可望一直是西营四将中的老大,张献忠当年最信任的人也是孙可望,但是自从西营出海之后,四将是平等的,但看起来现在的情况是孙可望是想当西营老大?

李定国沉默了一阵,最终他没有表态反对孙可望:

李定国自认孙可望在政治和管理上的水平确实比自己高一些,如果在四将中选一个人当老大的话还真是孙可望最合适。

而且现在的情况西营也不能分裂,所以李定国最终说了一句,

“可以,那委屈你了。”

“哪里,”孙可望在李定国出声之前其实还是有些紧张的,他和刘文秀还有艾能奇三人都面色紧张,要是李定国反对孙可望,要和孙可望争西营老大的话,那对西营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好在李定国最后还是妥协了,这对于西营来说,额应该说是对孙可望来说可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

于是,孙可望很快就让人拟了一份他规划的几个宣慰司和都司的奏章,并邀请李定国几人署名。

李定国三人看过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便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孙可望便派人将奏章送往北京去了。

在北京的李自成收到了孙可望的奏章之后想了一阵,便同意了西营四将的请求。

南洋地区李自成确实打算交给西营去管理:

一来西营这帮人没有海军,只要朝廷掐住海军,就不怕西营独立出去。

二来西营战力又不错,足以压服这个时代那些蠢蠢欲动的殖民者和土人以及将来迁徙到南洋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大顺不可能做到跨海直辖,即使派遣流官,流官实际上也是一个土皇帝,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放权交给西营去开拓。

于是,在李自成的授意之下,大顺朝廷做出了新的政治区域设置:

大顺在倭国正式设立倭国宣慰司,宣慰司驻地为长崎,倭国宣慰司主管倭国的顺军驻军及其他大顺和倭国相关的事务,同时任命李定国为首任倭国宣慰司。

同时,大顺设立【南洋都司】,首任指挥使由孙可望担任,南洋都司总管南洋诸国的顺军驻军及其他事务。

【南洋都司】辖下又设立【北菲律宾宣慰司】和【南菲律宾宣慰司】两个宣慰司,指挥使分别为刘文秀和艾能奇,他们负责的是菲律宾的事务。

除此之外,南洋都司和倭国宣慰司都拥有超然地位,这两者不属于任何省份管理。

南洋都司和倭国宣慰司直属于顺军中枢,拥有自行任命官员及便宜行使外交的职权:

当然南洋都司需与大顺朝廷保持外交一致,虽然可以便宜行使外交,但涉及战和的大事需要与大顺中枢进行沟通。

除此之外,南洋都司,北菲律宾宣慰司,南菲律宾宣慰司和倭国宣慰司这些都司和宣慰司的指挥使都需要定期前往北京述职。

老实说李自成做出这个安排之后还是引起了一定的争议的:

李自成没有想到最先提出意见的是李过:

李过在顺军团体中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但他一脸严肃地对李自成说道,

“陛下,把西营放在南洋有养虎遗患的风险。”

李自成说道,“不然,西营无海军,且只要我们和南洋的交通不断,南洋就翻不起来浪花。”

李过皱了皱眉,说道,“陛下,当此时我大顺开国,如日中升,自然万事大吉,但若是有朝一日大顺步入下坡,大顺朝廷控制不了南洋,南洋岂不是就会分崩离析?”

李自成却不以为然,说道,“只要南洋是我华夏之人所掌握,无论王朝如何变幻,南洋都是华夏的一部分。”

李自成这番话让李过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反驳,他想了良久只好说道,“既然陛下胸有成竹臣也不好多说,不过西营虽然与我大顺同出义军阵营,但毕竟不是一路人,陛下还是需要多加留意。”

李自成笑道,“西营也就那样了,况且西营都是华夏子孙,南洋同样有大量华侨,我们无论钱银还是文化都远胜南洋土人,将来只会是我们同化南洋土人而不是被他们同化。”

当然,李自成没说的是,他还会迁去一些倭国武士去和土人“竞争”,土人肯定是“竞争”不过倭国武士的,以倭国武士那凶残的性子,竞争不过他们的“土人”会是怎么样的就不必说了。

“说不定将来大顺被革命推翻的话皇族勋贵们还得跑到南洋去。”

这句话李自成是在心里说的,他非常肯定大顺一定会是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为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到时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以后,封建制度一定是维持不住的。

至于能否走向共和就看后世子孙的情况了,想到这李自成倒是有些小小的忧虑:

历史上华夏能走向共和某种意义上和清廷的低正统性密切相关:

许多参与推翻帝制的革命党愿意推翻帝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满清皇帝的低正统性,然后即使这样我大清那副鬼样子都能有一堆保皇党。

这要是换成现在自己一手创立的大顺这种自下而上,拓地千里,重建宗藩体系的正统性爆炸的皇朝,将来保皇党的规模李自成简直不敢想……

“算了,那是以后的事情,”李自成不再多想,后世自有他们的解决方法,嗯,要相信后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