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永昌 > 第197章 破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芳亮部几支顺军成功完成反包围,清军败局已定,在阿济格下令撤军之后,顺军一路追杀,并趁势收取了草河堡和洒马吉堡,到这里,清军在辽南东部山地的机动部队已经失去了威胁顺军的能力。

成功击败清军之后,刘芳亮把顺军又集中起来回师连山关,准备攻取连山关这座关城。

连山关严格来说并非一处天险所在,在后世其附近的摩天岭都比连山关重要的多。

但是在这个时代,由于火器水平的原因,部队的火力水平还无法做到以摩天岭为中心覆盖四周,且摩天岭附近没有像样的水源,所以连山关在这时就比摩天岭重要。

历史上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就于摩天岭一带凭借地形优势击败了日军,这也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难得的一场胜仗,当然于大局而言没有什么作用就是了。

而在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于连山关展开激战,波及大量平民,造成了无数平民的死伤,而清政府却选择了中立,真真是脸都不要了。

总之,因为连山关卡在了几处河谷的交汇处,所以其与其说是一处关卡,不如说是是辽南的一座关键交通枢纽。

换句话说,只要连山关还在,辽阳和沈阳侧翼就是绝对安全的。

连山关的清军在顺军大部队回师之前就已经人心惶惶,阿济格部迟迟没有出现,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出阿济格那边必然是出了问题:

要么是阿济格到现在都没干掉顺军,要么是更糟糕的情况:

阿济格反过来被顺军干掉了。

连山关中,博洛也在犹豫,一旦顺军大军赶到,连山关被围的话这里的清军就全完了。

一旦顺军就势进攻辽阳,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当下其实最好的做法就是撤出连山关,但是阿济格又没有消息传来,博洛不敢贸然撤退。

好在博洛不用犹豫太久,不久之后,一个信使匆匆赶来,向博洛传达了阿济格的指示:

撤出连山关,在安平山重新布防,防止顺军直接进攻辽阳。

博洛收到阿济格的指示之后,就知道阿济格那边失败了,他没有多做停留,立刻带着部队从连山关北边撤出,赶往安平山重新布防。

在博洛撤出连山关不久,顺军大军赶到连山关,并对连山关发动了总攻,由于清军已经撤出,顺军轻易地占领了连山关。

刘芳亮心情大好,他站在破烂的连山关城墙上俯瞰着四周:

攻下连山关之后,他这一路大军的所有战略目标全部实现,顺军成功在辽南东边的山地中打开了局面,控制了这大片山地,也将辽南的顺军控制区和朝鲜相连,以后顺军将占据地形优势,可以从容对辽沈地区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阿济格则带着部队赶回了辽阳。

之前清军大部分士兵都被多尔衮调到盖州去了,不多的机动兵力则交给了阿济格,但现在阿济格被刘芳亮击败,兵力损失大半,他不敢绕道去连山关支援,于是只派出信使前往通知博洛撤退。

阿济格自己则直接带着人马回了辽阳。

这时候在辽阳坐镇的是济尔哈朗,看到阿济格突然回到辽阳,他惊愕地说道,

“英亲王,你怎么回来了?难道连山关丢了?”

阿济格阴沉着脸点点头,说道,“不仅连山关,分水岭以东都没了,这场仗打完之后我会向朝廷请罪,不过当务之急是赶紧加强防守,防止顺军一鼓作气向辽阳打过来。”

济尔哈朗被阿济格带回来的这个消息震惊了,良久之后他才缓过劲来,说道,

“顺军现在有多少人盘踞在山上?”

阿济格摇摇头,说道,“不清楚,但绝对不止两万人。”

济尔哈朗很想一巴掌呼在阿济格脸上,阿济格这一通操作,用后世游戏的术语来说,就是“提速了”:

在敌我双方陷入僵局的时候送一波大的

现在辽阳和沈阳将面临顺军的威胁,盖州一线又在和顺军僵持,清军的战略形势陷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努力平静了心情,济尔哈朗不禁有些怀念皇太极,皇太极指挥的数次大战,无论是己巳年间冒险入寇还是决战大凌河亦或是最后的松锦战役,清军无不都是从始至终牢牢占据着战略优势,并且最终都能重创明军。

而多尔衮这几兄弟上台之后,指挥的数次大战除了欺负喀尔喀取得了胜利之外,其余的战事,无不是以失败告终。

叹了口气,济尔哈朗说道,“马上通知盖州的摄政王,看看摄政王准备怎么处理吧。”

阿济格点点头,他说道,“我已经让博洛在安平山布防,如果刘芳亮真的来攻辽阳,博洛应该是能挡一阵的。”

济尔哈朗叹了口气,看起来辽南四卫是保不住了,丢失辽南四卫之后顺军就能大举进驻辽东了,到时候清廷会更加难打。

这边济尔哈朗派出信使向多尔衮说明情况,那边榆林铺战场上,清军和顺军依然打得难解难分。

顺军一开始试图故技重施,以海军在盖州侧面实施登陆,直接威胁清军后方,但是清军在熊岳吃了大亏之后早就学精了,顺军登陆之后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效果。

清军岸防做得无懈可击,顺军登陆以后难以突破,通常会被清军赶下海:

几次失败之后,顺军便放弃了登陆绕后的打算。

没办法,顺军只得硬着头皮硬啃榆林铺一线的清军工事堡垒。

不过顺军也不是一无所获,高强度的战事极大的消耗了清军的火器,特别是火炮,清军从一开始的和顺军互相轰击不落下风,到现在只在顺军开始强攻的时候发炮,显然火炮补充已经跟不上了。

掌握了火力优势之后,顺军终于开始取得了些许进展:

在付出了不小的牺牲之后顺军终于填平了一些外围壕沟,摧毁了清军的外围土墙土堡,算是在清军的工事堡垒群中打开了一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