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永昌 > 第166章 大清:爱大清就交银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大清:爱大清就交银子

等到德川光国离开之后,李自成还是不相信幕府仅仅只是为了前来朝贺,他觉得幕府肯定是为了试探某些事情才来大顺的,但究竟是什么事情呢?

想了一阵,李自成猜不出来,于是他召来了郑芝龙,让郑芝龙动用他的能量,搞清楚幕府究竟想探听什么消息。

不过探听归探听,李自成解决琉球的计划没有改变,琉球必须纳入大顺的宗藩体系中,拿下琉球,一方面能暂时安置西营兵马,一方面占据琉球之后大顺海军才有进一步深入太平洋的可能性。

就在大顺谋划着进军琉球的时候,清廷也在谋划着一件大事: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代善等大佬商量之后,觉得自从大顺取代大明之后清军便从战略优势变成了战略劣势,现在被死死锁在燕山和金复一带动弹不得,可见李自成这个家伙确实不是崇祯皇帝那种水平的皇帝可以比的。

这时候的八期还是相当务实的,比不过对手那怎么办?很简单,那就学习对手!

反正大清的崛起就是靠抄明军来的:

八旗制度其实就是翻版的卫所制,努尔哈赤创建的军队体系更是直接照搬明军体系,不过是各级军官改了个名字而已。

等到了皇太极时期,清军被明军火器打得够呛,便又大力发展火器。

这时代八期还没像晚清那样,又菜又不愿改……

如今大清最急缺的就是钱粮,在通过报纸和其他渠道了解了大顺的捞钱方式之后,多尔衮决定向大顺学习,发行大清国债筹钱。

不过大清没什么靠谱的大士绅和大商人:

之前清军屠戮辽东汉民是一视同仁的,不管你多有钱,该突突就突突,以至于现在在大清,最有钱的是八旗大佬们和那些辽镇剃头的降将们。

哦,现在还得加上一个群体:在辽西走廊和大顺做生意的那帮将领。

不久之后,多尔衮在发行国债后便开始执行强制摊派,一句话,你不买大清国债就是不爱大清!

没办法,大清这些士绅和商人对大清的爱一点都不够,与大顺发行国债之后迅速被抢购一空不同,大清国债发行之后却无人问津,这让多尔衮感觉面子上挂不住。

当然,多尔衮的面子事小,大清国库要没钱了事大,为了充实国库,多尔衮首先将目标瞄准了在辽西走廊和大顺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这群家伙。

于是大清第一巴图鲁鳌拜在刚林和索尼和沙俄签订条约之后便第一时间被多尔衮一纸命令调了回来,然后回到盛京的鳌拜在向多尔衮汇报工作的时候,就听到多尔衮突然就来了一句:

“鳌拜,你爱大清吗?”

鳌拜心想我不爱大清难道爱大顺不成?

“或许是摄政王对辽西边贸那事起了疑心?”

想到这鳌拜连忙表态,一脸严肃地说道,“奴才自然是爱大清的,奴才爱大清胜过爱自家家人!为了大清奴才愿意牺牲一切!”

多尔衮点点头,说道,“那就好,既然如此,鳌拜,这样吧,本王也不指望你毁家纾难,不过这二十万两大清国债你得认下来。”

“???”

鳌拜被多尔衮这神奇的理论惊住了,为什么爱大清就得给大清掏银子?不应该是大清为了表彰我对大清的忠诚给我银子吗?

看鳌拜一脸错愕的样子,多尔衮不满地说道,“怎么,你连二十万两白银都不愿贡献出来,就这样还敢说你爱大清?我看你爱的是银子吧?”

鳌拜不是那种能言善辩之人,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反驳,于是多尔衮继续说道,

“怎么?你在宁远赚了那么多钱都舍不得拿出二十万出来?”

鳌拜大惊失色,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他在宁远和大顺商人做生意这事可大可小:

不放在台面那就无所谓,哪朝哪代边将和对面国家做生意都是常事,明末时明军边军就是清廷贸易的主要对象……

但这事摆上台面那就是大事了,多尔衮以此安一个通敌的罪名杀了鳌拜其他人都说不了什么。

总之,就是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三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鳌拜最终还是选择认怂,他说道,“摄政王教训的是,奴才愚钝,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还好摄政王一番话令奴才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行了,你和那群汉人混久了,打仗的本事没见长,说废话的本事倒是学了个十成十。”

多尔衮不满地说道,“你就说你给不给钱?”

“给,当然给,”鳌拜立马说道,“奴才愿意认领三十万白银的国债,为大清减轻国库负担。”

多尔衮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他说道,“你走一趟宁远,让宁远诸将认购一百万两白银的国债。”

鳌拜心想我都出了二十万两,怎么能让那群家伙出一百万两?至少得让这群家伙出两百万两才行。

于是鳌拜说道,“摄政王明鉴,宁远那帮家伙至少能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行,”多尔衮打断了鳌拜的话,说道了“那就一百五十万两,告诉他们,这些钱都是要换成钱粮和火器的,要是大家伙不想被顺军活活耗死,我劝大家伙还是多出点钱。”

鳌拜心想大家伙本来就没指望入主中原,现在这样挺好的,当然,他不敢在多尔衮面前这么说。

鳌拜最后点点头,向多尔衮行礼以后领命离开前往宁远。

看着鳌拜离去的身影,多尔衮叹了口气,几百万两白银能改变战略形势吗?显然是不能的。

“或许该找找后路了…”

多尔衮看着一幅荷兰人进献的世界地图,陷入了沉思之中。

但天下之大,清廷又能退往何地?大家伙都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要大家伙回到山林中去生活显然不现实,而且现在北边还堵着罗刹人:

多尔衮从不认为这劳什子罗刹人是什么好说话的好人,相反,他从罗刹人身上看到的,是和清军类似的残忍与狡猾。

“难呀!”多尔衮合上地图,深深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