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永昌 > 第108章 不太对劲的张献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几年左良玉的大军投靠大顺以后他手下的将领纷纷置田买业,不少人还做起了长江上的生意:

在郑家船队退出长江之后许多商人担心水寇,便雇佣左良玉的军队充当保安,当时左良玉正愁着如何安置被大顺裁掉的士兵:

这些士兵不敢去找顺军的麻烦,却老是缠着左良玉,要左良玉给个说法,于是左良玉便让他们化身保安,负责给江上的商人提供安保。

然后通过安保左良玉麾下诸将倒是都赚了钱,接着他们又加入了许多商社,干起投资贸易来了。

沉迷于赚钱大业的诸将自然无心兵事,他们认为短期内也不会有兵事,但他们没想到张献忠居然主动出击了!

于是左良玉带着这群商业兵作战的结果可想而知…

“左良玉这个家伙,看起来也就这样了,我看这天下,能和咱们过招的,也就只有闯营那些人了。”

白文选得意地站在衡阳城头,他这一路进军相当顺利,不仅迅速攻下了零陵,击破水晶顺军的反击,还反过来占领了衡阳,并且再度打败了顺军的反扑。

“发捷报给父王,顺带请求父王发兵增援,弟兄们已经占住了衡阳,是时候扩大战果了。”

白文选让人把消息传回四川的时候,李自成也收到了前线发来的消息。

他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有些惊讶,大西军和明军的这波攻势居然出乎意料的凌厉:

明军与石柱白杆兵在夔州一带展开激战,白杆兵寡不敌众,不得不向大顺朝廷请求支援。

而左良玉这个家伙手下一帮人在衡阳同样作战不利,数次出击都被白文选打败,如今衡阳已经丢失,看起来湖南有溃败的风险。

不过好在最紧要的陕西方向没有出问题,顺军顶住了张献忠的攻势,高一功带领顺军从七盘关进军广元,在南江一带大胜张献忠,断了张献忠的粮道,张献忠不得不缩回四川去了。

“看起来还得是自己人能打。”

李自成看着地图思考了一阵,湖北绝对不能陷入拉锯战,湖南倒可以先放一放,他想了一阵之后觉得应该抽调刘泽清和许定国两人的部队南下去支援白杆兵,争取把企图出川的明军也堵在四川。

考虑到历史上这些明军有八旗兵坐镇的时候猛地不行,没有八旗兵坐镇的时候菜的一批,李自成决定学习清军的先进经验,派遣顺军大将和一些老营兵前往坐镇。

至于人选嘛,这个世界南下时顺军的统帅是张鼐,于是李自成便派张鼐率军带着许定国和刘泽清前去夔州,同时,派出老资格顺军将领谷可成前去衡阳。

布置妥当之后李自成还是决定准备把主要精力放在北边,明军也好,张献忠也罢,他们的实力也就那样,龟缩于云贵川三省的他们,再怎么折腾也就是那回事,只要这次堵住了他们的进攻,在做好常态化防守之后,他们是折腾不出什么所以然的。

想到历史上张献忠活着的时候把大西军搞得一团糟,倒是他死了以后几个义子把大西军经营成了一个战力强劲的团体,李自成不禁默默为张献忠祈祷道,

“希望八大王别死的太早,至少等我平定辽东之后再死。”

想到这,李自成急忙又翻了一遍高一功发过来的战报,在确认高一功那边并没有说张献忠被伤到的时候李自成松了口气,心想只要张献忠不总是亲临战阵,应该还能活很久。

张献忠确实没有伤着身体,但他却伤了心。

“定国,你说论造反的资历,老子比李自成更胜一筹,为什么现在和他差距这么大呢?”

被高一功击破之后,张献忠带着军队退到了保宁,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老子几乎是精锐都上了,可别说李自成,连李过和刘宗敏都没见着,看起来咱们在李自成眼中都不是像样的对手喽。”

李定国其实已经越来越难理解张献忠的脑回路了,遇到弱的对手不是好事?

不过他还是说道,“父王勿忧,胜败乃兵家常事…”

张献忠仿佛没听到李定国的话,仍然自顾自地说道,“你说老子哪点不如李自成?凭什么一样是造反的,他能成了皇上坐紫禁城老子却要在这里亲冒矢石?”

李定国默然,张献忠也不管他,直接走出大帐,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样子,颇为不满,又回头看向李定国,说道,“这段时间有没有士兵投敌?”

李定国觉得张献忠的状态不太对,害怕他在军中引起什么风波,便说道,

“没有,不过士气有些低落,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和李自成打这一仗。”

“不应该和李自成打这一仗?他们是在后悔跟错人了吧?是不是都觉得跟了老子很亏?”

张献忠恨恨地说道,“别以为我不知道,我想军中大概有很多人认为都是义军阵营,投降李自成也没什么问题,是吧?”

李定国害怕张献忠这时候突然决定要来一场大清洗,那样就危险了,于是他赶忙说道,“父王,兄弟们还是忠诚于您的,大家伙想投的话早投了,怎么会等到现在?”

“也就是说现在有人想投李自成?好好,我就知道…”张献忠恶狠狠地说道,“这些王八蛋,老子平生最恨无义之人,老子要…”

张献忠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声音打断了,“父王,保宁士绅在城中开了宴会为父皇接风洗尘,儿臣特来请父王前去赴会。”

张献忠看过去,正是他的义子之首孙可望,孙可望笑着说道,“父王,还有一个好消息,儿臣直接筹划的营庄有眉目了,只要营庄建起来,以后就不用担心军粮问题了。”

“好好,可望果然好本事。”张献忠的脸色顿时阴转晴,笑道,“士绅们开宴会,咱们怎么能不赏脸?”

“父王说笑了,你同意邀请是他们的荣幸,”孙可望一边说一边快步迎张献忠回到城内,然后回头给了李定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