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阿嚏!”
本体由阴气凝聚的古恶来,却忽然遍体生寒,鼻子发痒,不受控制的打了个喷嚏。
相比于地涌夫人,古恶来当前的处境要好的多。
孙悟空并未使用任何手段囚禁他。
古恶来看着眼前并不算高大的背影,莫说垂死挣扎,甚至连自我了断的勇气都没有。
齐天大圣。
这四个字一浮上心头,古恶来便觉得自己被无形大手扼住。
当年,十万天兵列阵,雷鼓震天,却被这四个字一棒扫得星陨如雨。
而今,自己不过区区一缕阴魂,成为“星陨如雨”的资格都没有。
古恶来又想起老帅义女当初所说的话。
“义父很看好你,说你从不会让他老人家失望。”
此刻,老帅的失望与否已无关紧要,因为“希望”本身,已经被那道背影踩得粉碎。
金色祥云势若电掣飞虹,瞬历山河。
……
万寿山福地,五庄观。
霞光铺地,古木苍崖环列,一条青色玉阶自观门蜿蜒而下。
苔痕染碧,飞瀑悬于侧峰,水声淙淙,如鸣环佩。
观前空地广达数顷,灵泉喷珠,老松横枝,皆挂金丝木牌,上书“镇元”二字,笔力遒劲,内蕴地脉龙气。
门额“五庄观”三字以先天形成,不施彩漆,自显古雅。
左右不设神像,只立一座丈高玉壁,壁面平滑,上刻“天地菩提”四字。
天字略低,地字居上,菩提二字居顶。
玉璧前有一方药圃,参天巨树居中而立,树干若蟠龙,叶似碧玉。
枝头上挂着二十余枚与稚童无异的果子,随风轻晃,憨态可掬,却自有威严。
正是在三界享有盛誉的——人参果。
常胜与小伙伴们所兑换的增加属性的“果丹皮”,就是以人参果的表皮为主料。
一位中年道人肩披鹤氅,头戴芙蓉冠,立果树下。
眉目清癯,气息渊深。
此人正是五庄观之主——镇元子。
此刻镇元子手托一柄麈尾,麈丝微动,便有灵气自四方汇聚,化作点点青辉,没入观内深处静室。
静室内,十余位男女修士或坐或立。
悟清,悟澈,悟玄,悟真,悟妙,悟渊……
一个个道号清雅,却皆具地仙之上修为,正是菩提祖师昔年弟子,孙悟空的同门师兄(姐)。
而五庄观主镇元子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三界内外鲜有人知——菩提祖师首徒。
一道金光自遥远天际浮现,须臾间便到了五庄观上空。
孙悟空散去自筋斗,稽首行礼,恭敬道:“大师兄。”
镇元子拂麈微笑。
“小师弟。”
静室内十余位同门,也都心生感应,鱼贯而出。
昔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外,亲传弟子十余人,晨钟暮鼓,听祖师讲《黄庭》,或曾共采药,或曾同罚跪。
故孙悟空一到,众同门齐声笑呼:“小师弟归家矣!”
在一众同门眼中,他从来不是什么“齐天大圣”,只是斜月三星洞口那只天资聪慧却又调皮顽劣的小猴子。
二师兄悟清记得最清楚。
初来时那猴子蹲在古松横枝上,尾巴一甩一甩,听师尊讲《黄庭》听得入迷,眼睛亮得像两颗晨星,映得满树露水都在发光。
三师兄悟澈笑他“猴性难驯”,却总把自己采的朱果留一半,悄悄塞进石猴怀里——那毛手毛脚的小师弟,当场就咧嘴作揖,把“师兄”叫得又脆又响。
四师兄悟玄爱逗他。
一根松针挠耳背,小猴子痒得直搓头,却不敢在讲堂上乱动,只能把身子蜷成小小一团,尾巴“簌簌”地抖,像一片被风卷住的落叶。
五师姐悟真最心疼他。
雪夜抄经,石猴脚趾冻得通红,还硬要站在案旁替自己研墨。悟真师姐便把袖中暖炉推过去,小猴子立刻把脚掌贴上去,冲他咧牙一笑,那笑比炉火更暖三分。
六师姐悟妙,常带他偷溜后山。
小猴子第一次见飞瀑(信息差,当年六师姐不知水帘洞一说),吓得抓住她衣袖不放,却又忍不住探头探脑。水花溅到脸上,他愣了愣,随即欢喜得在崖边连翻三个筋斗,尾巴扫起一道彩虹,惹得众师兄齐声大笑。
七师兄悟渊性子最淡。
可却也记得,自己闭关那月,石猴每日采一枚山樱,轻轻放在石门坎上。樱果渐渐干瘪,小猴子却从不间断。他说:“果干也有果味,留给师兄出关尝。”
如今石猴已去,众同门再聚五庄观,看他踏金光而来,仍觉他还是当初那个顽皮的小猴子。
孙悟空对着众位同门恭恭敬敬一揖,又冲他们咧嘴一笑,双眸雪亮,眼睛弯弯,尾巴虽化作无形,却在众人心里“啪”地甩出一声脆响。
“二师兄,三师兄……五师姐,六师姐……,我回家了!”
那一刻,什么齐天大圣、什么大闹天宫,都被这声脆响轻轻抹平。
他永远是那只蹲在松枝上,尾巴一甩一甩的小猴子。
众同门热络寒暄了一阵,镇元子抬手按下众人嬉笑。
镇元子随手施了个小神通,麈尾轻扬,一缕青光卷住古恶来,使其目不能视,耳不能听,口不能言。
镇元子出言问道:“小师弟,可是有了破局之法?”
孙悟空点点头,道:“时机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