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武神伐仙 > 第713章 让大乾再次中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黑夜的树林仿佛被一层神秘面纱轻轻覆盖,天空是一片深邃的墨蓝,

树林的轮廓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模糊而朦胧,

每一棵树都像是沉默的守望者,披着厚厚的雪衣,静静地伫立在黑暗中。

树枝上的积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冬日里的呢喃细语。

空气里弥漫着寒冷味道,带着一丝冰雪气息,

偶尔,一阵风吹过,树林中便响起一阵轻微的哗哗声,片片积雪掉落,

在这片树林中,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宁静,

过了许久,陆务升的声音终于传来:

“与那些人合作,如同与虎谋皮,随时要担心反噬。”

陆务升声音平和,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稳定,而后继续说道:

“但...皇党却不同,我等希望大乾稳定,少动兵戈以休养生息,

只要渐将王能够少动刀兵,那就是我大乾之邦交好友,

更何况,日后我等还有同朝为官的机会,

到那时,我们可就是同僚了。”

不得不说,陆务升虽然是左都御史,掌监察百官之职,

但因为其做过许多年的京兆府尹,

与人打交道是他最擅长之事,

不论是市井小民,还是达官贵胄,

什么时候说软话,什么时候表示强硬,

都在其心中,唯手熟耳。

“乌孙部如何?”

陆务升呼吸一促,到了如此地步,

便说明这渐将王已经在考虑投靠之后的善后事宜了,

这让陆务升平息的心湖再起波澜。

深吸了一口气,陆务升缓缓开口:

“渐将王,虽然我等乾人最不愿意看到同室操戈,

但那乌孙部留着终究对您是个威胁,您放弃了乌孙部,

所以...本官觉得,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为渐将王之后在大乾铺平道路。”

此话的意思极为简单,剿灭乌孙部,日后在大乾一片坦途!

但呼延大托不是傻子,只是露出冷笑:

“同室操戈不是你们乾人向来喜欢做之事?

我等草原人即便会相互厮杀,但却不会赶尽杀绝,

你看那日逐王,如今部下精锐尽失,

但我等依旧为其提供庇护,留存血脉。

而右谷蠡王乃吾共同厮杀之同袍,本王不会下手。”

对于这个回答,陆务升丝毫不意外,接着他又提出要求:

“那渐将王便大开城门,由西军来做此事!”

“妄想。”

呼延大托一摆手,有些烦躁,索性说道:

“本王的条件很简单,西军与靖安军撤军,任由乌孙部撤回草原。”

“渐将王您知道,这不可能。”

一旦西军与靖安军离开了,说不得二部直接远遁草原,留下一地狼藉。

呼延大托抬起头,制止了陆务升:

“本王还未说完,你听后再作决断。”

“您说。”

“我部去西北,占据拓跋砚所在之地,

而后本王将上纳国书,对大乾朝廷俯首称臣,

大乾朝廷不论是在那里设立宣慰司、宣抚司、又或是成立都司,本王都无异议。”

“咚咚咚!”

陆务升此刻十分确定,这是他入朝为官以来,

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心跳,几乎不可控制地跳动!

似乎再给它一些时间,就能自己跳出来一般!

渐将王的话虽然简单,但无异于一场惊雷在陆务升心中炸响!!

这是什么?开疆拓土!

开都司,开宣慰司,

都是三百年来,大乾对地方统治的一种手段,

这在大乾开国初期屡见不鲜。

但如今...除了百年前世宗皇帝一年夺安南,重新设立宣抚司之外,百年来未有建树!

甚至原本牢牢控制的西域,也逐渐脱离掌控,

使得大乾朝廷银钱愈发紧张。

而如今...陆务升脑海里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只有一股强烈的冲动在告诉他,

不惜一切代价促成此事!

因为...自古以来开疆拓土都乃国之大事,值得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尤其是对如今大乾,若是一个草原王者归降是灵丹妙药,

但开疆拓土便是起死人肉白骨的仙丹!

大乾朝廷的威望将成为百年之最,能做的事太多了!

甚至可以挟天下大势,

进一步掌控地方、军队,让大乾第二次中兴!

而他,将作为促成此事的绝对功臣,日后在史书上都有一分薄名。

对于他这等读书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名垂青史更加重要的事了。

所以陆务升几乎不假思索地答应:

“若渐将王能做成此事,乌孙部之事,想来朝廷会答应。”

当然,陆务升也没有失去理智,而是深吸了一口气,继续开口:

“本官会上表朝廷,让其派钦差大臣,商量其具体事宜!”

呼延大托淡淡点了点头:

“本王静候佳音,另外,我部何时离城?”

对于放乌孙部离开一事,呼延大托想得很明白,

只有他先离城,西军与靖安军才会撤军,才有让乌孙部离开的通道。

否则,乾人不会傻到让开通道,

让二王同时有离开的机会。

“此事不急,具体方略...我等还要与朝廷商量,

不过还请渐将王放心,大乾朝堂定会鼎力促成此事,

还请转告裴云五,他背后之人也要出力,否则便等着秋后算账吧!”

陆务升声音阴寒,如今是城中之人有求于他,自然不必客气!

渐将王呼延大托眼神有一些黯淡,身形愈发枯寂,轻轻点了点头:

“本王会转告他们。”

忽然,他有些好奇,看着陆务升问道:

“为何不规劝右谷蠡王?他如今也在城池之内。”

陆务升嘴角扯出一丝笑意:

“右谷蠡王有退路,规劝了又如何?”

呼延大托顿时陷入沉默,想到了那消失许久的族地,

没错,呼延部就算是回到草原,也没有容身之地,所以大乾选择相信他。

但乌孙部族地依旧完好无损,

如今开城投降,变成乾人,

说不得后日便勒紧马缰,跑回草原,变数太大!

想到这,呼延大托高大的身形似乎变得佝偻,

猛地苍老了不止十岁,没有说话,而是默默转身离开。

只能听见黑暗中隐隐约约传来的一声重重叹息。

“唉...”

.....

一个时辰后,陆务升精神抖擞地回到营寨,

随行的军卒有些诧异地打量着这位九卿。

去时萎靡不振,回时精神奕奕,这是怎的了?

回到营寨后的陆务升没有选择去寻找林青与种应安,

而是独自一人回到军帐,

默默坐在上首,仔细考虑其中利弊,

想到关键时,还会抽出纸笔在其上写写画画。

如今身在九边,若是在京城,

可能会有上上下下百余人在为他出谋划策,考虑其中利弊。

现在他却要亲力亲为,不过他也乐在其中。

他考虑的很多,包括西北拓跋部如何安置,

呼延部到西北的利弊,

以及重开榷场的必要,还有京中诸位大员的反应,

甚至陛下的态度也考虑在内,

当然,更少不了勋贵武将的应对,

在如今大乾,想要做成一件事,各方利益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一方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那这件事就无法推行!

一直到午时,陆务升才抬起微微僵硬的脖子,心中有一个大体的方略。

但这还不够,他抽出纸笔,静静放于桌案。

他还要将此事禀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