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人紧绷着精神跟林枝一起走到舞台中央,由林枝开始叙述论文的核心。

“我们组本次的建模选题为A题,设计海洋观测网的系泊系统,通过对海洋观测网的描述,我们可知它······”

简单的叙述过论文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导师们依照论文里面的内容开始提问。

原本陈欣怡和刘飞扬以为导师们问的问题会很难的。

没想到他们疑问提出来,自己竟然都会解答,基本都是论文里面有的。

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林神也跟他们俩讲过,很顺利的就过了提问的环节。

唯有坐在底下的其他成员们,听到林枝的概述时,才知道他们组到底做了多少建模。

看着讲台上刚刚刘飞扬回答问题时翻阅过的论文ppt,他们只有一个感觉。

这组人的实力可真强,规划的建模这么多,光建模就要花上很多时间,再加上编程。

他们的效率,简直不敢相信。

“好了,对你们的提问就到这里,不过,我有个题外话想问一问你们。”一个大概50岁戴着眼镜的数学教授对着林枝她们组的资料,好奇道。

“老师你问!”

此时林枝三人都在好奇,这位教授到底想问什么题外话。

“说来也是幸运,你们当初提交论文时,我就在网页上看到了。虽然当时没能打开查看,但对于你们这个小组印象还是挺深刻的。”

“所以我想问问,你们是怎么在21个小时之内,完成如此之多的建模规划还有建模和编程的?”

周教授每年建模比赛都会有个习惯,就是喜欢蹲第一个交卷的小组,看看他们的完成时间。

所以,在系统显示已经有学生提交时,周教授顺利的看到了她们小组的名字。

用时20个小时零23分,完全超出了往年他对学生们的的预期。

当时他还想着,是不是这个小组写的论文太简单,花费的时间才这么短。

没想到在后面的评选里面看到这篇论文,会写的这么惊艳,简直出乎了他的预料。

这组的学生们,对于论文的撰写,很强啊!

就是有些可惜,他们不是自己学校的学生。

说起提交的时间,导师席上的其他教授也来了兴趣,纷纷看向讲台上的三人。

周教授不说,他们都看不出来,她们小组完成比赛的时间如此之短。

现在的年轻人们,厉害啊!

唯有刘飞扬在听到这个问题时,感觉自己的手指有些隐隐的发软。

为了跟上林神的速度,他真的是把自己能够发挥的最快手速都用在了今年的编程上。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度不错,所以效率也比较高吧!”

有了刘飞扬和陈欣怡负责编程的事情,她需要花费的时间的确少了很多。

听到林枝这么说,旁边的两人扯了扯嘴角,没说什么。

看来,林神还是太看得起他们两个了。

建模一开始,他们俩还担心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够完成对于问题的解答,规划建模。

结果嘞,比赛开始,刚看到题目没多久林枝就开始给他们俩讲解思路,连最开始应该思考的时间都不用,就直接进入开工模式。

这里,估计才是她们组最省时间的一个点。

后面,他和学姐完全就是在跟着林神的思路走,干就完事。

“就这样?”

得到这个答案,既在周教授的预料之中,却又有点点失望。

他还以为她们组能够做的这么快,是有什么诀窍呢。

“嗯!”林枝认真的点点头。

没得到预料之外的答案,周教授没继续问下去,扬了扬手,示意让下一组上来。

后面剩下的小组不多,林枝她们下去之后没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答辩。

最后公布今年“高教社杯”这个奖项的得主时,底下的学生们满眼期待。

不过这个幸运的小组是哪个,他们这些人其实已经有了大概的念头。但是一开始,在他们的预想当中,最后“高教社杯”的获得者会是胥神或者黎神的。

没想到答辩到后面,林枝她们小组会突然半路杀出。

就看刚刚显示在屏幕上方的论文,他们就知道,今年的赢家大概率不会是胥神和黎神了。

毕竟,谁能拒绝一份建模编程全都优秀,考虑规划也更加全面和仔细的论文呢!

反正要是让他们选,他们肯定是选林枝她们组。

“经过各位导师商议决定,本届‘高教社杯’获得者的结果已经出来,她们就是,来自燕京大学的林枝、刘飞扬、陈欣怡这个组合。”

主持人讲的这三个名字,在人们的预料当中,只是,还是会有一点点失落,获得这个奖项的人不是自己。

黎雨看着林枝跟着她的队友再度走到讲台上,去领取属于她们的奖杯。

作为对手,他承认林枝她们组拿到这个奖项当之无愧;作为林枝不相识却有着血缘关系的哥哥,看着她从冬令营走到现在,黎雨也为她今天的表现感到自豪。

唯一有些难受的,就是她不认识自己。

即使当初在市一中他跟林枝见过一面,可她到底是不知道自己是她的哥哥。

想到这,黎雨心里就有些不舒服,明明事情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越想越觉得自己应该需要一个机会去跟林枝认识的黎雨,在答辩结束之后,找到了林枝。

“这位同学你好,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能跟你聊一聊?”

答辩结束后,胥华来找到林枝,想着恭贺她们小组获奖来着。

结果还没说什么,黎雨就来到了他们身边,还出声说想跟林枝聊一聊。

胥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他找林枝干什么?

林枝认识他吗?

如果不认识的话,他干嘛要来找林枝啊?

难不成,他是在觊觎燕京大学的人才?想着挖墙脚让林枝以后考研考到他们学校?

说起来,胥华还是被燕京的氛围有些带偏了。

在燕京待了两年多,就算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面,可周围人对于他的影响是存在的。

在那些人的浸染之中,胥华明白了一些事情,就算是上了大学,挖墙脚的事情也不会结束。

没了高考,还会有考研,实在不行,博士也还可以。

所以,现在胥华就觉得黎雨一个北清大学的学生忽然接近林枝,还是在她们小组获得‘高教社杯’这个奖项之后接近,肯定是居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