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半夏花开半夏殇 > 第979章 空谷新声,掌心温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9章 空谷新声,掌心温度

高槿之正式的表白与许兮若郑重的回应,如同为他们的关系盖上了一枚确认的印章。那晚山顶的星空与灯火,成了彼此心中私藏的、闪耀着永恒光芒的画卷。回到日常,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甜而不腻的分子。他们依旧忙碌,却因心中那份坚实的归属感,让忙碌也染上了温暖的底色。

高槿之出差归来后,公司的工作重心悄然发生了偏移。“暖玉”系列的持续热销需要稳定的供应链支持和市场维护,但这已不再是需要他事必躬亲的燃眉之急。他的大部分精力,开始投入到那个名为“空谷”的新系列构思中。

他的办公桌上,“暖玉”的销售数据报告旁边,堆满了关于宋代瓷器、极简主义设计和禅意美学的书籍与打印资料。许兮若偶尔在傍晚去工作室找他,常常能看到他对着平板上的设计草图凝神思索,或者用一块珍贵的胚土,反复揉捏、感受着泥料的质感与可能性。

“宋瓷的‘雨过天青’,追求的是一种天成的、静谧的色泽,釉质肥润,却毫无火气。”这天晚上,许兮若坐在高槿之办公室的沙发上,看着他对着灯光审视一块刚刚烧制出来的小样,听他低声讲解,“‘空谷’想承接这种精神,但不想完全复刻。我想在极简的线条里,融入更现代的生活气息,让它既是花器,也可以是一件独立的静物雕塑,能安放在任何需要一处留白空间的地方。”

许兮若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灯光在他挺直的鼻梁上投下小片阴影,那眼神里的光,是创作者沉浸在自己世界时才有的纯粹与热忱。她心中微动,起身走到他身边,没有去看那块小样,反而轻轻伸出手,指尖抚平他微蹙的眉心。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暖玉’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空谷’也一样。”她的声音轻柔,像羽毛拂过心尖,“感觉你在试图抓住一缕风,或者定格一片月光,太急切反而会失其神韵。”

高槿之怔了一下,随即失笑,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他抓住她停留在自己眉间的手,包裹在掌心。她的手总是微凉,而他的掌心干燥温热。

“你说得对。”他叹了口气,将她拉近一些,让她坐在自己椅子的扶手上,“可能是‘暖玉’的势头太好,外界对新系列的期待值被拉高了,连带着我自己也难免有些焦躁,总想做得更完美,超越前作。”

“但‘空谷’不是‘暖玉’,”许兮若靠着他,目光落在那些充满禅意的设计图上,“它不需要喧哗,它的力量在于让人安静下来。就像你带我去看的那片山顶夜景,它的美,在于包容一切的沉默和广阔。”

她的话语总是能精准地切入他思绪的结节处。高槿之心中那点浮躁的尘埃,仿佛被一阵清风吹散。他侧过头,下巴轻轻蹭了蹭她的发顶,嗅到她发间淡淡的、类似于草木清香的洗发水味道,与他满室的陶土气息奇异地融合。

“嗯,我明白了。”他低声应道,握着她的手紧了紧,“谢谢我的‘定风珠’。”

这个亲昵的称呼让许兮若耳根微热,心里却甜丝丝的。她喜欢这种不仅是生活上的陪伴,更是精神层面上的理解与支撑。他们的关系,在设计师与插画师的身份之外,增添了更深刻的维度。

“空谷”系列的初步设计方向逐渐明朗,高槿之开始着手进行更具体的器型打样和釉色实验。这个过程比“暖玉”更为漫长和反复,因为“空谷”所追求的意境,对形态的精准度和釉色的微妙变化要求更高。有时,一窑烧出来,十几个试验品都找不到一个完全符合他心中标准的。

许兮若看着他面对一堆“失败”的样品,神情里虽有遗憾,却不再有之前的焦躁,更多的是冷静的分析和下一次尝试的决心。她会在闲暇时,带上自己熬的汤或甜品去工作室看他,有时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画画,陪他度过那些枯燥的试验时刻。

她的本质工作(体制内)以及副业插画事业也步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暖玉”带来的关注度逐渐沉淀下来,转化为更稳定的合作关系。她开始有选择地接稿,不再仅仅局限于商业插画,也开始接触一些独立出版物的封面和内页绘制,甚至有一家小型的艺术画廊联系她,询问是否有意向举办个人小展。

她把画廊的邀请告诉高槿之时,他正对着一件刚出窑、釉色呈现出理想中“天青”色调的小型花器样品露出满意的笑容。闻言,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宝贝,走到她面前,眼神亮得惊人。

“这是好事!很大的好事!”他握住她的肩膀,语气是发自内心的激动,“你的画值得被更多人看到,以一个更纯粹、更独立的形式。”

“我……有点犹豫,”许兮若坦言,“总觉得自己的作品还不够成熟,撑不起一个展览。”

“不要低估自己,兮若。”高槿之认真地看着她,“你的画里有故事,有温度,有能让人共情的力量。这和技法是否登峰造极无关,这是天赋,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暖玉’,打动人的不是最顶尖的工艺,而是它传递的情感。” 他顿了顿,笑道:“如果你需要,工作室可以赞助部分布展费用。”

许兮若连忙摇头:“不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需要一点勇气……”

“勇气你有的是。”高槿之鼓励道,“就像你当初毫不犹豫答应为‘暖玉’作画,就像你那天在山顶,毫不犹豫地对我说‘好’。”

他的话总能给她力量。许兮若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心中的犹豫渐渐被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取代。她点了点头:“好,我回复他们,可以考虑。”

高槿之笑了,俯身在她额头落下一个轻吻:“这才是我认识的许兮若。”

两人的生活节奏依旧快速,但相处的时间却奇异地增多了。高槿之不再总是泡在工作室到深夜,他会算好时间,去“一米阳光”接结束工作的许兮若,然后一起找地方吃晚饭,或者干脆回她的公寓,她画画,他看资料,互不打扰,却又气息交融。

凯桥对此表示十分欣慰,常常在两人同时出现在书屋时,故意摇头晃脑地感叹:“唉,我这小小的店铺,如今不仅是文化交流中心,还兼职当了恋爱圣地。看来得考虑收点‘场地费’了。”

许兮若通常会红着脸瞪他,高槿之则淡定地回一句:“从你的‘暖玉’咖啡超额利润里扣。”

玩笑归玩笑,凯桥是真心为他们高兴。他见证了高槿之从最初创业时的紧绷到如今的沉稳从容,也看到了许兮若身上愈发自信舒展的光芒。他经营的“一米阳光”,因着“暖玉”系列和这对“代言人”般的朋友,生意确实更上一层楼,甚至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就为了体验那种被媒体报道过的、“充满温度感和故事性”的空间氛围。

这天周末下午,高槿之难得没有工作安排,和许兮若一起待在“一米阳光”。许兮若在靠窗的座位上修改画廊展览的初步策划案,高槿之则拿着一本建筑杂志,安静地坐在她对面翻阅。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温暖恬静的轮廓。

凯桥端着一壶新泡的花茶走过来,给他们各自斟上一杯,看了眼许兮若摊在桌上的画稿和文案,啧啧两声:“咱们许老师这就要开宗立派了呀,到时候可别忘了给咱们书屋留几张签名画,等您身价倍增的时候,我好拿出来升值。”

许兮若哭笑不得:“凯桥,你再取笑我,下次就不帮你画新品宣传海报了。”

“别别别,”凯桥立刻告饶,“您可是我这里的镇店之宝之一。” 他转向高槿之,挤挤眼:“老高,你看紧点,咱们许老师现在可是潜力股,小心被人挖墙脚。”

高槿之从杂志里抬起头,唇角微扬,目光掠过许兮若,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笃定:“她这根墙角,根基深着呢,挖不动。”

许兮若脸一热,低头假装喝茶,心里却因他这句看似随意实则霸道的宣言而泛起涟漪。

凯桥哈哈大笑,正要再说什么,他的手机响了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走到一旁接听。没过几分钟,他脸色有些古怪地走了回来。

“槿之,”他语气带着点迟疑,“有个事,可能得跟你说一下。”

高槿之放下杂志:“怎么了?”

“刚才是‘云间艺廊’的林经理打来的电话。”凯桥说道,“他们下个月有个现代生活美学展,想邀请一些本土设计师品牌参展,他不知从哪里知道你和‘一米阳光’关系密切,电话打到我这儿来了,想问问我们有没有兴趣,特别是……有没有可能让即将面世的‘空谷’系列在展览上做一次小范围的预展?”

“云间艺廊”在本地设计圈颇有名气,他们的展览通常兼具学术性和商业性,能收到邀请本身就是一种认可。

高槿之闻言,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惊喜,反而微微蹙了下眉:“‘空谷’还在试验阶段,距离成熟展出还有段时间。而且,他们怎么知道‘空谷’的?”

项目的保密工作他一直做得很好。

凯桥摊手:“我也问了,他说是听到一些圈内风声,说你在筹备一个极具东方禅意的新系列。你知道的,圈子就这么大,‘暖玉’之后,盯着你下一步动作的人不少。”

高槿之沉吟片刻。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能提前为“空谷”造势,测试市场反应。但时机是否合适?他不想在一个半成品阶段,将还不满意的作品仓促示人。

许兮若安静地听着,此刻轻声开口:“或许,可以换一种思路?”

两个男人同时看向她。

“既然‘空谷’的核心是‘留白’与‘意境’,不一定非要拿出完美的成品。”许兮若思索着说,“能不能展示它的‘生成过程’?比如,展示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手稿、釉色试验的碎片、甚至是创作过程中的影像记录?让观众提前感受到你想传递的那种‘安静的力量’和‘未完成的完美’?”

高槿之的眼睛倏地亮了。

凯桥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妙啊!既回应了邀请,保持了神秘感,又吊足了胃口,还特别符合‘空谷’的气质!兮若,你不做营销策划真是屈才了!”

高槿之看向许兮若,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与骄傲。她总是能在他陷入固定思维时,提供一个全新而精准的视角。

“我觉得可行。”高槿之下了决定,“可以展示‘过程之美’。而且……”他看向许兮若,“如果你同意,这个展示区域的视觉设计,包括对手稿和碎片的艺术化呈现,我想交给你来负责。让‘空谷’从诞生之初,就烙上你的印记。”

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合作。不再是单纯为成品绘制插画,而是参与到整个项目的气质塑造和视觉叙事中。许兮若感受到他全然的信任,心中涌起一股热流,她没有犹豫,点头应承下来:“好,我试试。”

于是,两人的工作无形中又交织得更紧密了。高槿之筛选需要展示的手稿和试验品,许兮若则开始构思如何将这些元素,与“空谷”的理念结合,在有限的展陈空间内,营造出一个能引人入胜、沉浸其中的“意境场”。

他们常常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整个下午,地上铺满了设计图、试验瓷片和许兮若画的展陈构思草图。讨论、争执、磨合、达成共识……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创造的乐趣和灵魂碰撞的火花。

高槿之发现,许兮若对空间和视觉的敏感度极高,她总能想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点子,比如用不同质感的亚克力板叠加,营造出山水画般的层次感来衬托瓷片;或者建议用极细的光纤灯,模拟星光照在瓷器表面的效果,突出其釉色的温润与静谧。

“这里,或许可以留出一面空墙,”许兮若指着展陈布局图的一角,“播放你揉捏陶土、或者窑火燃烧的慢速影像,没有声音,只有画面,配合‘空谷’这个名字,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痕迹和造物的寂静。”

高槿之看着她因投入而闪闪发亮的眼睛,心中一动,忽然觉得,这个展览,或许会成为他们两人共同孕育的又一个“孩子”,融合了他的理念与她的感知,比任何单独完成的作品都更完整,更富有生命力。

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云间艺廊”的展览筹备进入了倒计时。布展前一天,高槿之和许兮若一起去了艺廊,做最后的确认。

展陈基本按照许兮若的设计方案完成。入口处是用她绘制的、充满水墨意趣的“空谷”概念插画做成的大型灯箱,引领观众进入一个摒弃喧嚣的空间。核心展区,高槿之精选的设计手稿、釉色试验的瓷片,被巧妙地安置在高低错落的展台上,配以精心设计的灯光,每一片瓷片都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火与土、失败与追求的故事。那面播放着无声影像的空墙,果然成了点睛之笔,吸引了不少提前来探访的业内人士驻足。

一切都近乎完美。高槿之环顾四周,这个小小的、未呈现一件完整作品的展区,却准确地传达出了“空谷”系列想要表达的精髓——一种在过程中寻找宁静,在留白中蕴含无限可能的美学态度。

他看向身旁的许兮若,她正微微仰头,调整着一片瓷片的倾斜角度,侧脸在专业的展柜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和柔美。他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和满足。

“辛苦了。”他走到她身边,低声说。

许兮若回过头,对他展颜一笑:“效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艺廊的工作人员陆续下班,展厅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空旷的空间里,只有影像墙上无声流动的画面,以及他们清浅的呼吸声。

高槿之拉起许兮若的手,带着她走到展厅中央。这里没有放置任何展品,只有地面投射出的、由许兮若设计的一个淡淡的、如水墨晕染开的“空”字光晕。

“闭上眼睛。”高槿之轻声说。

许兮若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还是顺从地闭上了眼睛。

她感觉到他松开了她的手,然后,有什么冰凉、圆润的东西,被轻轻放入了她的掌心。那触感熟悉而温润,带着玉质的细腻,却又比玉更显沉静。

“可以睁开了。”

许兮若缓缓睁开眼睛,看向自己的掌心。

那里,静静躺着一只花器。

器型是她熟悉的“空谷”系列中的一款,线条流畅得如同被风吹拂了千年的山脊,优雅而富有力量感。釉色是她曾见过的、他最满意的那片“天青”,但眼前的成品,色泽更加纯净、深邃,仿佛将一片雨后的晴空,或者深夜平静的海子,浓缩在了这方寸之间。釉面光泽内敛,触手生温,完美诠释了何为“温润如玉”。

它很小,恰好可以被她一手握住,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又像一枚放大了的、充满寓意的印章。

“这是……‘空谷’的第一件完整作品?”许兮若的声音因惊讶而微微发颤。她知道为了追求极致的完美,他还没有烧制出任何一件他认可的成品。

“是唯一一件。”高槿之凝视着她,目光深邃如她掌中的釉色,“我找师傅烧了很多窑,只有这一件,从器型到釉色,完全符合我最初的想象。我想,它应该是属于你的。”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清晰:“‘空谷’的灵感,源于宋瓷的静美,也源于你带给我的那种内心深处的安宁。这个系列是因你而生的,它的第一件作品,理应由你收藏。就像‘暖玉’的成功,始于你赋予它的那幅画一样。”

许兮若低头看着掌心那抹静谧的天青色,感觉它仿佛有生命一般,将一股沉静而强大的力量,缓缓注入她的血脉。这不仅仅是一件礼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是他对她在他创作生命乃至个人生命中重要性的最高肯定。

她抬起头,眼中已有水光闪烁,嘴角却扬起最灿烂的弧度。她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住那只小小的花器,如同捧住一颗无价的心。

“谢谢你,槿之。”千言万语,最终化作这一句。她上前一步,轻轻靠进他怀里,将脸颊贴在他的胸膛,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与她手中“空谷”的静谧奇异地共鸣。

高槿之收紧手臂,将她和她掌心的“空谷”一同拥住。下颌抵着她的发顶,感受着怀中真实的充实与幸福。

展厅里依旧安静,影像墙上的火光无声摇曳,地面上的“空”字光晕温柔地笼罩着相拥的两人。他们谁都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刻。

未来的路还很长,事业上有新的高峰需要攀登,生活中有未知的挑战需要面对。但此刻,他们拥有彼此,拥有共同创造的成果,拥有掌心间确定的温度与心中充盈的勇气。

“空谷”不空,因爱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