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目光如电,扫过在场每一位太平道的核心首领,声音带着一种魔力与煽动性:“传吾敕令!”
所有人肃然起身,躬身听令。
“各地大方首领,即刻返回本镇,暗中集结力量,打造兵器,囤积粮草!所有核心教众,皆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秘密传播,激励人心!”
“定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天下三十六方,同时举事!头戴黄巾,以为标识!马元义,你即刻潜入洛阳,联络宫中信众,以为内应,待时日一到,里应外合,先取帝都!”
“谨遵大贤良师法旨!”众人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狂热的信念与破釜沉舟的决绝。
张角最后望向窗外沉沉的夜空,仿佛看到了不久后烽火连天、山河变色的景象,喃喃道:“刘封被阻于外,朝廷内里空虚,各地官吏腐化无能……哈哈,真是千载难逢之机!这煌煌四百年大汉,合该由我太平道来倾覆!黄天盛世,将由我等开创!”
……
就在太平道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那场即将震动天下的巨变之时。
时间一点点过去。
苍胡帝国的新都楼兰,也并非完全隔绝于中原的暗流。
王宫书房内,烛火通明。
刘封刚刚批阅完一批关于漠南部落安置的奏章,揉了揉眉心。
帝后珂玥端着一碗参茶,轻轻放在他案头,柔声道:“封郎,连日操劳,歇息片刻吧。”
刘封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无妨,帝国初立,百事待兴,不敢懈怠。”他顿了顿,似有所感,问道:“玥儿,近日来自中原的商队,可有什么特别的传闻?”
珂玥思索片刻,道:“确有一些。商队管事提及,中原各地,尤其是冀、青、徐、荆、扬、兖、豫等州,似乎暗流涌动。常有头裹黄巾之人聚集,传言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谶语,百姓私下议论纷纷,人心惶惶。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虽然很快被官府平息,但总觉得……山雨欲来。”
刘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之色,他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中原的方向。
“太平道……张角……”刘封低声自语,“他们终于要按捺不住了吗。”
珂玥走到他身边,有些担忧地问道:“封郎,若中原大乱,对我苍胡帝国,是福是祸?”
刘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中原若乱,大汉朝廷必然焦头烂额,无力西顾,于我帝国而言,确是难得的稳固与发展之机。且乱世之中,人才、流民、财富皆会涌动,未必不能为我所用。”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冷冽:“然而,大乱亦意味着生灵涂炭。太平道虽以宗教聚众,然其教义偏激,组织松散,一旦起事,恐难控制,届时盗匪蜂起,豪强割据,苦的终究是天下百姓。而且……”
刘封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某些野心家,若得机遇,也必能乘风而起。”
珂玥依偎在刘封身侧,轻声道:“那封郎意欲何为?”
刘封负手而立,沉吟道:“暂且静观其变。帝国新立,根基未稳,漠北、西域尚需时间消化。此时贸然介入中原,并非上策。但也不能全然置身事外。”
他思忖片刻,下令道:“传令给我们在洛阳、并州、凉州等地的暗桩,加派人手,严密监控中原局势,尤其是太平道、朝廷以及曹操、董卓等部的动向,一有异动,立刻以最快速度传回!”
“同时,命令黄忠、关羽,加快对漠南新附骑兵的整训。帝国各工坊,全力运转,锻造军械,囤积箭矢。各粮仓,加强管理,确保军粮无虞。”
“我们要做的,是继续锤炼自身的实力。待中原局势明朗,或乱到极致,或出现可趁之机时……”刘封没有再说下去,但眼中那掌控一切的自信与雄心,已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