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漠南大捷的消息,如同席卷草原的飓风,最先吹拂到了与草原接壤的汉家边郡——云中、定襄、雁门等地。

当信使骑着快马,沿着残破但正在修复的官道,一路高喊着“西域王漠北大捷,鲜卑王庭已破,檀石槐北遁”的消息穿过乡里亭舍时,整个边郡都沸腾了。

云中郡,一个饱经鲜卑蹂躏的边境小村。

村口的老人正眯着眼,看着远处依稀可见的长城残垣,回忆着往年此时提心吊胆、随时准备携家带口南逃的日子。

当捷报传来,他先是愣住,随即老泪纵横,颤巍巍地向着北方,向着楼兰的方向跪下,重重磕头:“苍天有眼!西域王万岁!我们……我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定襄郡的集市上,商贩们闻听此讯,纷纷将手中的货物抛向空中,与周围的牧民、农夫相拥欢呼。

一个曾经被鲜卑人掳去为奴,侥幸逃回的汉子,更是跪地嚎啕大哭,发泄着积压多年的屈辱与恐惧。

孩童们虽不解具体,却也感受着大人的喜悦,在街道上奔跑雀跃,喊着从大人那里听来的“西域王威武”、“苍胡帝国万岁”的口号。

对于这些世代生活在刀锋下的边民而言,刘封此战的意义,远不止开疆扩土那般宏大。

它意味着压在头顶数十年的阴云终于散去,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放牧、繁衍生息,不用再担心某天清晨醒来,看到的是鲜卑骑兵燃烧的烽火和滴血的弯刀。

刘封与苍胡帝国的形象,在这些最底层的百姓心中,已然与“救世主”无异。

他们不懂朝堂上的波谲云诡,只知道是这位西域王,给了他们渴望已久的太平。

雁门关,这座扼守北疆的天下雄关。

此刻,关内驻扎的三十万汉军大营,同样被捷报点燃。

当初被迫与主力分离,留守此地的遗憾和憋闷,在这一刻化作了对同一阵营伟大胜利的自豪与欢呼。

“赢了!王爷赢了!”

“鲜卑王庭被踏平了!檀石槐跑了!”

“哈哈哈,我就知道,跟着王爷,战无不胜!”

“可惜啊,这等灭国之战,我等未能亲身参与,遗憾,太遗憾了!”

士卒们聚在一起,兴奋地议论着,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光彩。

他们大多是最早跟随刘封募兵、操练的子弟,对刘封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近乎盲目的崇拜。

此战虽未能参与,但胜利的荣耀仿佛也笼罩了他们,士气空前高涨。

军营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既为远方的辉煌胜利欢欣鼓舞,又为自己错失这旷世之功而深感惋惜。

然而,在这普遍欢腾的氛围下,两座最为显赫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曹操大帐。

烛火摇曳,映照着曹操那张此刻布满凝重之色的面庞。

他手中拿着那份详细的战报抄本,反复观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发出“笃笃”的轻响。

帐下,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宗族大将皆在,他们脸上也带着兴奋,但见曹操神色不对,都收敛了笑容。

“大哥,此乃天大之喜,为何……”曹仁忍不住问道。

曹操长叹一声,将战报轻轻放下,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低沉:“喜?自然是喜。西域王此战,功盖卫霍,足以名垂青史。对我大汉而言,北疆百年之患,一朝而除,亦是幸事。”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沉重:“然,福兮祸之所伏。诸位可曾想过,经此一役,西域王……不,是苍胡帝国,其实力已膨胀至何等地步?”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苍胡帝国如今恐怖的疆域:“西域三十六国、南匈奴故地、乌孙故地,如今再加上这广袤无垠的漠北草原!其麾下,原有五十万汉军精锐,虽分与我等三十万,然其整合西域、匈奴、乌孙乃至新降鲜卑之兵,可得控弦之士几何?恐不下七八十万!且皆是骑兵!”

曹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更遑论,其麾下有黄忠、关羽等万人敌之将,更有李元霸那尊非人力可敌的……战神!”提到李元霸,帐内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当初洛阳城下的恐怖景象,他们记忆犹新。

“如此疆域,如此兵力,如此将帅……”曹操闭上眼睛,缓缓道,“其势已成,俨然国中之国,甚至……已非寻常藩国可比。朝廷……朝廷如今尚能以其为藩属自欺,然日后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这已非酣睡,而是一头雄踞北方的巨狮!”

曹操猛地睁开眼睛,眼中精光四射:“此战之后,西域王威震天下,人心归附。朝廷若行安抚,则恐其尾大不掉,渐生不臣之心;若行压制,则必遭其反噬,届时烽烟再起,恐非北疆之乱,而是倾国之祸!我等身为汉臣,夹在其中,该当如何自处?”

一番话,说得帐内诸将冷汗涔涔,方才的喜悦荡然无存,只剩下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曹操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基于实力对比的冷酷现实。

………